生态食品:消费者的偏好选择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也使得生态食品逐步为消费者所认可,并引发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该文基于山东省济南等城市827个消费者样本数据,以有机蔬菜为例,构建多重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数研究消费者对生态食品不同价值属性的偏好选择,进而采用列联表分析及卡方检验筛选影响消费者偏好选择的关键因素,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消费者偏好选择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水平。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低药残”等食品安全价值属性和“美味”等享乐价值属性普遍较为偏好,而对“低污染”等生态价值属性的重要性评价则相对较低。年龄、受教育年限及对有机蔬菜的认知与信任等显著影响着消费者的偏好选择。政府应致力于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生态价值属性的认知与偏好,企业应针对不同顾客群,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
  关键词 有机蔬菜;生态价值;消费者偏好;多项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4)04-0071-06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日益加剧[1]。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关注,生态食品开始引发公众兴趣,并逐渐为消费者所认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生态食品[2]。与常规食品相比,生态食品不仅具有环境友好的生态价值属性,且由于采用生态生产技术(如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等),往往兼具“低药残”等安全价值和“美味”等享乐价值等多重价值属性[3]
  生态食品种类繁多,对其消费者偏好难以一一展开分析,本文以有机蔬菜为例研究消费者生态食品价值属性偏好,主要基于如下考虑:①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蔬菜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4];②相较于谷物等,公众较为关注蔬菜的农药残留等问题,对蔬菜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3]135;③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相比,有机食品的生态价值与食品安全价值更高,而蔬菜又是有机食品中消费者最为常见和熟悉的类别。
  有机食品等生态食品的消费者偏好日益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大都将生态食品(或某一种具体食品,如有机蔬菜)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研究消费者偏好。Napolitano[5]发现那些知晓更多有机知识的消费者更偏好有机牛肉。RoitnerSchobesberger[6]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偏好受年龄、学历、收入和认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尹世久等[7]研究发现收入、信任、价格和健康意识等因素影响着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偏好。Tsakiridou et al[8]、Lockie et al[9]以及Loureiro et al[10]等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偏好选择,发现产品知识、消费者态度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Lancaster[11]认为,商品并不是效用的直接客体,消费者的效用来源于商品的具体属性。因此,食品可被视为健康、美味以及环保等多种价值属性的结合[3]286。基于这一观点,研究消费者对食品具体属性的偏好,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Claret et al[12]研究发现,在海洋鱼类产品的产地、捕捞方法、储存方法和价格等属性中,西班牙消费者最为偏好产地属性。Alphonce & Alfnes[13]以认证标签和产地为属性的研究表明,坦桑尼亚消费者更为偏好经过有机认证或者产自本国的西红柿。Norwood & Lusk[14]对养殖条件属性的研究发现美国消费者更偏好包含动物福利属性的食品(如有机鸡蛋)。Janssen & Hamm[15]研究发现德国等欧洲国家消费者愿意为加贴熟知认证标签的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消费者对商品具体属性的偏好正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前沿,但对生态食品具体属性的研究仍相对欠缺,而为数不多的关注生态食品具体属性的文献,大都分析消费者对认证标签、产地及品牌等外显属性的支付意愿,而未能涉及生态价值、享乐价值与安全价值等内在价值属性。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本文以有机蔬菜为例,构建多重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数(Index on Integrative Evaluating for Purchase or Nopurchase Reason,IIE)研究消费者对有机蔬菜不同内在价值属性的偏好,进而采用列联表分析及卡方检验筛选其关键影响因素,并运用多项Logit(Multiomial Logit,MNL)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应因素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旨在促进有机蔬菜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市场关联主体尤其是供应商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1 数据来源
  为研究消费者对有机蔬菜不同价值属性的偏好选择,作者在山东省济南等城市展开调研。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形成较大的发展差异,大致可视为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的缩影。作者分别在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三个城市(东部:青岛、威海、日照;中部:淄博、泰安、莱芜;西部:德州、聊城、菏泽)展开调研。选择该区域抽取样本可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覆盖性,可以大致刻画我国不同阶层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消费偏好。具体调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取典型抽样法在每个城市选择若干受访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2012年4-7月,在上述城市先后组织9次讨论。所有受访者均为家庭中最常购买食品的成员,每次访谈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受访者对有机蔬菜的态度与利益诉求,包括对有机蔬菜的认知、购买习惯、购买动机、选购依据与关注的属性等。二是受访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环境意识与消费观念等,如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判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等。   第二阶段于2012年10-12月,在上述城市的超市及附近商业区招募受访者先后进行预调研和正式调研。调研由经过训练的调查员通过面对面直接访谈的方式进行,并约定以进入视线的第三个消费者作为采访对象,以保证样本选取的随机性[16]。首先于2012年10月在山东省日照市选取105个样本展开预调研,对调查问卷进行调整与完善。之后于2012年11-12月利用调整的问卷在上述城市展开正式调研,共有891位消费者参加了调研(每个城市约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有效回收率为92.82%。在827个消费者样本中,男女比例为4.2∶5.8,与我国家庭中食品购买者多为女性的现实相符。
  2 研究方法
  2.1 有机蔬菜价值属性的选取方法
  有机蔬菜的价值属性体现在众多方面,且不同消费者的评价千差万别。根据对有关文献的研究[17-18],将有机蔬菜的价值属性概括为如下方面:①农药残留水平低;②口味更好;③更新鲜;④外观更好;⑤更富有营养;⑥化肥残留水平低;⑦利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⑧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⑨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⑩利于野生动物保护;B11有利于生产者安全;B12其他。如果只要求受访者选择某一项最关注的属性,可能会丢掉很多有用信息。因此,本文在调查中要求受访者按照重要性限选三项。对这种有序的多重选择数据,需要计算一个信息量大、覆盖多重选择结果的综合统计量。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借鉴杨万江的方法[19],构建IIE,以确定消费者最为偏好的价值属性。具体计算公式为:
  IIEi=∑n,li=l,l=1WiMlNl(1)
  上式中,约束条件为∑ll=1Wl=1,即所有权重之和等于1。下标i为样本数,下标l为选项分级,W为选项分级中各个级别的重要程度,N为样本数,M为选择第l项的有效样本数。
  2.2 MNL模型
  在消费者对有机蔬菜价值属性的偏好选择中,属性的个数是有限的且为离散变量,可以选用离散选择模型。Train[20]认为离散选择模型的供选方案有如下要求:①具有排他性,选择了一个意味着不选择其他;②具有完备性,即包含所有选项,决策者必须从中选择一个;③数量有限,研究者能够进行整体计数。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调查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及MNL模型,研究了受访者对有机蔬菜不同价值属性的偏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价值属性和享乐价值属性普遍较为偏好,而对生态价值属性的重要性评价则相对较低。②消费者对六个主要价值属性的重视性从高到低的排序为:“低药残”、“美味”、“低化肥残留”、“低环境污染”、“营养”、“可持续农业”,且 “低药残”和“美味”属性重要性远高于其他属性。③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高以及对有机蔬菜更为了解的受访者更偏好生态价值属性,而家庭中有未成年子女及对有机蔬菜更信任的消费者更偏好安全价值属性,食品安全意识或健康意识强以及年长的受访者相对更偏好享乐价值属性。
  消费者大都更看重有机蔬菜的安全价值属性,而对生态价值属性评价普遍较低。政府应致力于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知,引导公众充分重视有机蔬菜的生态价值属性,提升“绿色”支付意愿。对企业而言,针对不同顾客群,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制定有效营销战略,如中老年与高学历阶层应选取“环保、生态”而年轻群体与低学历阶层应选择“健康、安全”作为广告诉求点。
  当然,应该意识到消费者偏好选择的动态性变化给本文研究结论可能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居于较高水平,从而使得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安全价值属性极为关注。随着我国食品监管制度的改革完善与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必将下降。同时,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与国民素质,有望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生态价值属性的偏好。未能分析、预测这一动态变化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尹世久, 徐迎军, 陈默. 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决策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7): 136-141. [Yin Shijiu, Xu Yingjun, Chen Mo.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n Organic Food[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23(7): 136-141.]
  [2]宣亚南. 生态标识食品的消费者偏好问题研究动态与展望[J]. 消费经济,2004,(5): 59-61. [Xuan Yanan. Research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Consumer Preference Problems on Ecolabeled Food[J]. Consumer Economics, 2004,(5): 59-61.]
  [3]尹世久. 信息不对称、认证有效性与消费者偏好:以有机食品为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Yin Shijiu.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ertifications Effectivenes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s: Making Organic Foods Example[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3. ]
  [4]卢凌霄, 周德, 吕超, 等. 中国蔬菜产地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寿光批发商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 财贸经济,2010,(6): 113-120. [Lu Lingxiao, Zhou De, Lv Chao, et al.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hinese Vegetable Origin Centraliz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tudy 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dong Shouguang Wholesalers[J].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10,(6): 113-120.]   [5]Napolitano F, Braghieri A, Piasentier E, et al. Effect of Information about Organic Production on Beef Liking and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1, 21 (2):207-212.
  [6]RoitnerSchobesberger B, Darnhofer I, Somsook S, et al.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Organic Foods in Bangkok, Thailand[J]. Food Policy, 2008, 33(2):1-12.
  [7]尹世久, 吴林海, 陈默. 基于支付意愿的有机食品需求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08,(5): 81-88. [Yin Shijiu, Wu Linhai, Chen Mo. Organic Food Demanding Analysis Based on Pay Willingnes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8, (5): 81-88. ]
  [8]Tsakiridou E, Konstantinos M, TzimitraKalogianni I.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s Characteristics and Attitudes on the Demand for Organic Olive Oi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Agribus Market, 2006, 18(3/4): 23-31.
  [9]Lockie S, Lyons K, Lawrence G, et al. Choosing Organics: A Path Analysis of Factors Underlying the Selection of Organic Food among Australian Consumers[J]. Appetite, 2004, 43(2): 135-146.
  [10]Loureiro M L, McCluskey J J, Mittelhammer R C. Assessing Consumer’s Preferences for Organic, Ecolabeled, and Regular Appl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1, 26(2): 404-416.
  [11]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 74(2): 132-157.
  [12]Claret A, Guerrero L, Aguirre E, et al.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Sea Fish Using Conjoint Analysis: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Country of Origin, Obtaining Method, Storage Conditions and Purchasing Price[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2, 26(5): 259-266.
  [13]Alphonce R, Alfnes F.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ood Safety in Tanzania: An Incentivealigned Conjoint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2012, 36(4): 394-400.
  [14]Norwood F B, Lusk J L. A Calibrated Auctionconjoint Valuation Method: Valuing Pork and Eggs Produced under Differing Animal Welfar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1, 62(3): 80-94.
  [15]Janssen M, Hamm U. Product Labelling in the Market for Organic Food: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Willingnesstopay for Different Organic Certification Logos[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2,25(1): 9-22.
  [16]Wu L H, Xu L L, Zhu D,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ertified Traceable Food i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J].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 60(3): 317-333.
  [17]Chryssoholdis G M, Krystallis A. Organic Consumers’ Personal Values Research: Testing and Validating the List of Values Scale and Implementing a Valuebased Segmentation Task[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05, 16(4): 585-599.   [18]Schifferstein H N J, Oude Ophuis P A M. Healthrelated Determinants of Organic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Netherlands[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1998,(3): 119-133.
  [19]杨万江. 安全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6. [Yang Wanjiang. Study on Saf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ical Benefits[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6.]
  [20]Train K E. Discrete Choice Methods with Simul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刘西川, 程恩江. 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 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6): 37-50. [Liu Xichuan, Cheng Enjiang. Farmers in Poor Areas of Formal Credit Constraints: Experience Studies Based on Rationing Mechanism[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6): 37-50.]
  [22]王济川,郭志刚. Logistic 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49-262. [Wang Jichuan, Guo Zhiga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 249-262.]
  [23]Hausman J, McFadden D. Specification Tests for Multinomial Logit Model[J]. Econometrica, 1984,52(5): 1219-1240.
  [24]陈东, 王良健.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 2005,(3): 104-108. [Chen Dong, Wang Liangjian. Summary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5,(3): 104-108.]
其他文献
摘要: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
期刊
摘要 基于江苏省宿迁市A镇、南通市B镇、昆山市C镇的实地调研,采用案例比较法和交易费用法,分析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宅基地置换主要采用了置换宅基地、置换小产权房、置换商品房三种模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土地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机会大小、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是导致宅基地置换模式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摘要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结构。通过SPSS 17.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
期刊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拉动,但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本文根据中国1996-2010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了27个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并根据碳排放强度将制造业分为低碳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对其碳排放趋势进行了分行业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FGLS回归方法验证制造业碳排放EKC的存在性并在模型中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贸
期刊
摘要为遏制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土地违法行为,2006年土地督察制度应运而生。经过七年的实践,土地督察制度在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监管、土地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实施绩效与中央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期待尚有很大差距。土地督察机构不够独立是导致当前土地督察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土地督察机构名义上隶属于国务院,实质上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导致当前土地督察制度效率不高,为此研究土地督察机构改革,旨在为未来土地督察机
期刊
摘要 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针对可能发生的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两种结果进行理论阐释,认为环境规制不仅会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四条传导渠道间接影响碳排放。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具体而言,通过引入环境规制的平方项考察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非线性的
期刊
摘要林业作为环境与发展的纽带,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覆盖了政治承诺、国家发展规划、缓解贫困等复杂政策问题,林业政策也越来越成为一项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林业政策制定过程日益重视部门间的协调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合作。本文阐述了林业政策协调和合作的内涵,综合Scharpf的负向协调和正向协调理论,以及Metcalfe对部门间政策协调等级的划分来构建分析框架,将林业政策协调分为“自主决策、信息通报、意见咨
期刊
摘要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东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个明显的集聚区,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②全国
期刊
摘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的选择关系到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单一目标导向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基于国家土地宏观调控需要,本文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3类基本用地需求,构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多情景分析框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碳平衡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地基本需求模型,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目标设定模型参数,分析预测不同情景下2020年中国建设用地总量的变化数量及影响。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