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语文课堂管窥爱情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堂不应只是授业、解惑的严肃,更应是传道的温馨。而情感教育贯穿语文学科的始终,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关乎情感题材的作品有《故都的秋》、《我有一个梦想》、《背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劝学》和《老人与海》等,选入教材中的古今爱情题材的作品有古代《氓》、《孔雀东南飞》、《锦瑟》、《雨霖铃》、《声声慢》、《长恨歌》,现当代作品有《边城》、《雷雨》等,而更多的作品也同样涉及到爱情内容如《林黛玉进贾府》、《琵琶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窦娥冤》、《哈姆莱特》等。
  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选入教材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首先,爱情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无法分割,无法取代。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绕不开的永恒的主题,无论在现实还是在阅读中,如果把完整的人类情感给分割出去,这将会造成人格的不完整和教育的缺失。
  其次,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的。放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现状是:一方面,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总是一厢情愿的想把孩子教育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的清教徒,另一方面,大街上甚至校园里恋爱中的甜蜜男女随处可见,爱情题材的影视剧铺天盖地,不健康的书刊媒体大行其道,这对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高中生有着不小的冲击。
  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课堂上无法回避且刻不容缓的教育。如果在高中阶段这个学生心理和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正面的、健康的、美好的经典爱情观的文学作品来做指引,提升他们的观念境界,形成高尚纯洁的爱情观,而只是一味的回避、躲闪甚至是粗暴地禁止,那将会带来更多校园悲剧的发生,而不健康的婚恋观对其以后的人生种下负面影响的祸根。
  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锻炼了能力,又能受到情感的净化,从而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使语文课堂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德育阵地。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关键点要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
  (一)教师要抛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展现出自然而坦率的姿态,做一个身先士卒的领路人。爱情这个主题直白地进入课堂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很新鲜的,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是羞涩而期待的神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端着老师的架子,担心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是否合适而吞吞吐吐,闪烁其词,那么,这节课到这里就已经失败于去完成德育目标了。“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能相信你”,如果教师不能在人格魅力上征服学生,是无法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的。正是有了这样鲜明的认识,我在讲授《氓》这首典型的古代爱情诗歌时,内心平静,教态自然,很真诚的面对所有翘首以盼的眼神,而学生也在我的带领下与我一起进入了文本的学习。当然,无论爱情是多么不同寻常的话题,我仍然把它当作同爱国、亲情等其他主题的作品一样对待:在初探语言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歌文本的感知;在分组的讨论中完成内容的品读;从而在内容与形式的整合下进入审美的过程,诗歌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一位弃妇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很多教育者在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时,多是剑指社会制度的主因。但笔者觉得感受作品的情感悲剧,不能只是作为一个人云亦云的旁观者,更要与时俱进,把诗歌里的形象牵引到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身边依然有这样一个女子在爱情来临时,毫无保留,立刻投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从而就少了理性的思考,正是“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以至于遇人不淑,落下个终被抛弃的命运!
  (二)爱情主题教学课堂上不能只见老师,不见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如何引导。正确的爱情观的形成是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应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教育者硬塞给学生去接受的。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做知识情感的引导者。《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恩爱的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双双自杀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或赞颂了什么的主题我并没有立即挑明,而是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故事的情节,然后赏析人物形象,进而去以果溯因,共同真切地感受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接着让学生的眼光投向现代,同学们纷纷表达同感:没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干涉,人们总是亲切地把爱情放在嘴边,轻易地“爱”又轻易地“不爱”,呼之即来,挥之则去。这种圣洁的人类情感似乎有点泛滥成灾了。所以,我们师生一起呼吁:太容易动情的现代人请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因为爱情是美好的,深刻的,但同时它又是现实的、肤浅的,我们只有懂得了它的真意,并为此充分做好了准备才能“不辜负”所有,这才是对自己、他人乃至生命真正的尊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源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当前教育模式同样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被广泛的应用教育中各个学科之前。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在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时,首先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
【内容摘要】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努力尝试与推进“以写定教”的作文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写作基础上获得提高,在展现生态作文问题与解决中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以写定教 生态作文  沈从文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观点:“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那是要误人子弟的。”可见,作文教学要淡化“写前指导”,加强“作后讲
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在执教《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人认为,青少年不宜上网,上网就会有“网瘾”,有人认为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你同意哪种观点?类似这样的设问,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假情境,伪问题,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下,学生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打不开,情感受压抑。像这样的活动情境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制约着思品课堂的高效发展。  新课标指明,学生的情感体验是
【内容摘要】探究模式学习的特征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情景教学模式的课堂上,让学生深入问题其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景模式 探究模式  一、探究模式的教学方式  1.探究模式  探究模式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使学生通过对相关题目的思考,找出问题所在,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发散学生思维,
【内容摘要】问题是科学发展与创新的起源,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从生活世界走进科学世界,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因此化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 方法 情境 能力  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现并提出问
【内容摘要】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复习策略和学困生辅导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做了尝试。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困生辅导 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但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点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相对偏低。其中优秀率只占10%左右,不合格率每年维持在7%~10%之间,C级比例很大。如何提高学业
【内容摘要】初中的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充满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喜爱历史,学习历史。如何巧妙地运用学生所熟悉的诗歌来穿插在教学中,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 历史学习 正确评价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注意各个学科的渗透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状况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和“高考为上”的思想双重作用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在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时,总是处于一种草木皆兵的状态。音乐课程的设置,对他们而言似乎太奢侈了些: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音乐课上复习语数外等“主科”,仿佛是音乐课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少数人纵然喜欢音乐课,也惶惶然,了无心思。学校也是更注重本科达线率,对音乐课重视不够。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开放交流、融入世界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世界流通性最广的语言——英语显示着在基础教育中的崇高地位。初中英语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提高中学生的整体英语素养,使英语的阅读水平与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主要是通过我国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兴趣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育 教学 方法与技巧 探讨  我国在政
【内容摘要】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育中,教师应牢牢地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高度,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重要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通过艺术鉴赏这一重要途径实施的审美素质教育,对完善同学们的文化知识结构,发展个体情感,培养创新精神,成为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 欣赏 审美 素质  通过几年来对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