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培养现代人的思维,是我们当今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要冲破旧的见解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从而深化思维,开拓思维的新领域。培养人才应向培养多维思维的目标奋进。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式的,重在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千篇一律,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求异思维,即培养学生多维思维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或已有定论的观点反其道而思之,大胆地向它们质疑和挑战,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新的见解。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软化思维者大脑,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冲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大脑储存的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全新的观点来考察对象,并做出正确的结论,以增强思维的机敏度。这就是我们各类高等院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开拓型人才;潜移默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商品社会的激烈竞争,开放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培养现代人的思维。因此,要冲破旧的见解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从而深化思维,开拓思维的新领域。培养人才应向培养多维思维的目标奋进。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式的,重在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千篇一律的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思维不能很好地发挥,我以为这种教育方法与目前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十分不适应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多维思维关键在于提高其求异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或已有定论的观点反其道而思之,大胆地向它们质疑和挑战,提出新的见解。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软化思维者大脑,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冲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大脑储存的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全新的观点来考察对象,并做出正确的结论,以增强思维的机敏度。这就是我们各类高等院校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培养和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均属于思维范畴。所谓求同思维;就是仿照同一种模式去寻找相同的答案。就语文教学来说,就是教师怎样说,学生怎样说;书本上怎样说,学生怎样说。如用“爱”造句,老师说:“我爱北京”。学生就仿照老师的造句方法造出“我爱老师”、“我爱祖国”等等这样类型的句子。这种简单模仿性的造句方法就叫做“求同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索各种答案,即从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寻求各种相应的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求异思维”,也叫扩散性思维、分散性思维。也就是说,求异思维即是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思路宽广,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求异思维的人,就能打破传统的、已有的知识和见解局限。它常常是新发现和新创造的先导。培养和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善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中学教育、小学教育中,求异思维的教育方法尤其重要,那么,在《大学语文.》教学上,要不要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大学语文.》教学采用求异思维的这个教学方法效果更好。下面这个例子就属于求异思维。
一次,一位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喊了五个同学,说如果你们几个同学在操坪上玩皮球,操坪上有个小洞,不小心,其中一个同学的皮球掉到洞里去了,请你们五个同学各替那个掉了皮球的同学想一个不相同的办法,怎样才能再得到一个皮球?老师的这番启发,五个同学一听,争先恐后地进行了回答。第一个同学说:“用竹杆或木杆,再套个钩,把球钩出来”;第二个同学说:“如果洞不深,用钳子夹”;第三个同学说:“挖洞”;第四个同学说:“灌水”;第五个同学想了想说:“我要我爸买一个送给他”。老师对这几种答案都是点头说好。因为这五种办法的目的都是一个:“能再获得一个皮球”,而且都能成功。这就是一个完好的求异思维过程。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教师没有压抑同学们的思维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多想出办法。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智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求异思维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都是很大的,教师如果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的智力就会得到发展,语文水平就会提高很快,其中的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一般学生作文总喜欢老师读范文,然后根据范文写作,结果千篇一律,没有新意,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如果学生掌握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学生就会写出围绕主题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来。如果把求异思维推广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其效果定是更佳的。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就能融汇贯通,敢闯敢干,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创造出科学奇迹,推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去动脑筋,去想办法探讨它的最佳的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我在二十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生涯中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其具体作法是:
1采用启发式,废除压抑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总喜欢用自己固有模式去约束学生,从而使学生的造句、作文都束缚在老师的模式这个小圈子里,没有创见性,高分低能。如造句之前读范句哪,作文之前读范文哪等等,而不是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寻求相应的别开生面的富有创见性的答案,结果造句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压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受到了压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我采用的方法是启发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目前应用最广。它要求教师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一些浅显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去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去寻找多种相应的答案。如我在教学中用“名列前茅”一词造句时,我预先只讲解词的意义:指名次列在前面,并举例进行了讲解说明。由于学生对词的含义有了很深的理解,造起句来得心应手,有新意,有独创性。其中第一个同学说:“我班学习委员胡斐同学由于平时刻苦学习,每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在全校均名列前茅”。第二个同学紧接着说:“三国时,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当时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这样一连就有十多个同学造出内容完全不相同的句子来了。由于我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逐步形成了。
2采用直观实践式,废除纸上谈兵式
语文教学,有些教师总喜欢就文论文,就句论句,就词论词,采用纸上谈兵式的方法。不会去理解变通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去造句,去作文。句式的变化,词的多种运用,语法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区别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教给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没有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即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以及各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就采用直观实践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我们学校校园里有一个湖叫含笑湖,湖水清澈透底,周围环境幽雅迷人。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含笑湖的夜色》时,我要求全班学生围绕校园含笑湖的夜色美景迷人这个主题各选一个不相同的题材来表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求全班同学从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下晚自习后去观察,含笑湖周围各处的动人美景,第二周在指导学生作文课上,全班同学就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了。第一个同学说:“有几个男女同学在含笑湖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一起跳舞唱歌”;第二个同学说:“有几个男女同学在含笑湖旁边观看水中的月亮,并开玩笑说如何去水中龙宫捞月亮呢”;第三个同学说:“有几位同学在讲张艺谋如何编排世界奥运会在中国召开的开幕式呢!”第四个同学说:“我和几个同学在慢步”;第五个同学说:“我看到我们那一组同学坐在石凳上谈理想,未来,大学毕业后到何处去工作的问题”,紧接着,有十多个同学发了言,讨论十分热烈,但答案都是不同的。对于这么多个同学的不同答案,我都点头赞同,连声说“好”。因为这些答案题材不同,但又都是围绕了主题,达到了“含笑湖的夜色美景迷人、快乐”的目的,然而这些正确答案的得来,也恰恰正是学生们直观实践的所得。
3采用比较说服式,废除盲目服从式
在语文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结果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如造句不符合逻辑了,作文走题了,修辞方法运用得不当了等等。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老师就应采用比较说服式的方法,以理服人,不要求学生盲目服从,如造句,下面二个学生造的句子就是病句:
例1、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厉。
例2、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制某些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这二个句子就分别出现了概念搭配不当、概念的外延过小的逻辑错误。在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说这二个句子是病句,要求学生不加分析地加以改正,而是耐心地采用比较说服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其错误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例1中的“严厉”和“严格”这二个概念,都含有“严”的意思,但“严格”是指认真掌握标准,毫不放松;而“严厉”是指态度厉害。这里应该用“严格”,用“严厉”就不恰当。第二句中的“某些资产阶级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的外延小。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抵制的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思想,那么,某些以外的资产阶级思想是不是就可以不抵制了呢?这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把“某些”删去,或把“某些”改为“各种”。
4采用多角发散式,废除滿堂灌注式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要采用多角度发散式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如:我教《鸿门宴》一课,选定人物为发散点。提出:假如你是项羽,面对现实将怎么办?这样一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波,学生非常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听范增之言杀死刘邦。”有的说:“杀死刘邦谋士张良。”有的说:“夜袭驻军,彻底消灭刘邦。”我又提问:“项羽为什么不按你们说的去做,是他蠢笨吗?”于是又有许多学生说出了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的原因。有的从项羽的性格找原因,有的从项羽用人不当找原因,有的说是项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分析了形势等等。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从而产生创造力,培养开拓人才,适应新形势需要,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应是可喜的。
总之,在各级各类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学教师只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开拓型人才;潜移默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商品社会的激烈竞争,开放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培养现代人的思维。因此,要冲破旧的见解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从而深化思维,开拓思维的新领域。培养人才应向培养多维思维的目标奋进。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式的,重在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千篇一律的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思维不能很好地发挥,我以为这种教育方法与目前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十分不适应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多维思维关键在于提高其求异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或已有定论的观点反其道而思之,大胆地向它们质疑和挑战,提出新的见解。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软化思维者大脑,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冲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大脑储存的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全新的观点来考察对象,并做出正确的结论,以增强思维的机敏度。这就是我们各类高等院校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培养和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均属于思维范畴。所谓求同思维;就是仿照同一种模式去寻找相同的答案。就语文教学来说,就是教师怎样说,学生怎样说;书本上怎样说,学生怎样说。如用“爱”造句,老师说:“我爱北京”。学生就仿照老师的造句方法造出“我爱老师”、“我爱祖国”等等这样类型的句子。这种简单模仿性的造句方法就叫做“求同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索各种答案,即从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寻求各种相应的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求异思维”,也叫扩散性思维、分散性思维。也就是说,求异思维即是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思路宽广,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求异思维的人,就能打破传统的、已有的知识和见解局限。它常常是新发现和新创造的先导。培养和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善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中学教育、小学教育中,求异思维的教育方法尤其重要,那么,在《大学语文.》教学上,要不要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大学语文.》教学采用求异思维的这个教学方法效果更好。下面这个例子就属于求异思维。
一次,一位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喊了五个同学,说如果你们几个同学在操坪上玩皮球,操坪上有个小洞,不小心,其中一个同学的皮球掉到洞里去了,请你们五个同学各替那个掉了皮球的同学想一个不相同的办法,怎样才能再得到一个皮球?老师的这番启发,五个同学一听,争先恐后地进行了回答。第一个同学说:“用竹杆或木杆,再套个钩,把球钩出来”;第二个同学说:“如果洞不深,用钳子夹”;第三个同学说:“挖洞”;第四个同学说:“灌水”;第五个同学想了想说:“我要我爸买一个送给他”。老师对这几种答案都是点头说好。因为这五种办法的目的都是一个:“能再获得一个皮球”,而且都能成功。这就是一个完好的求异思维过程。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教师没有压抑同学们的思维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多想出办法。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智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求异思维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都是很大的,教师如果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的智力就会得到发展,语文水平就会提高很快,其中的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一般学生作文总喜欢老师读范文,然后根据范文写作,结果千篇一律,没有新意,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如果学生掌握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学生就会写出围绕主题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来。如果把求异思维推广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其效果定是更佳的。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求异思维的方法,就能融汇贯通,敢闯敢干,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创造出科学奇迹,推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求异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去动脑筋,去想办法探讨它的最佳的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我在二十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生涯中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其具体作法是:
1采用启发式,废除压抑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总喜欢用自己固有模式去约束学生,从而使学生的造句、作文都束缚在老师的模式这个小圈子里,没有创见性,高分低能。如造句之前读范句哪,作文之前读范文哪等等,而不是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寻求相应的别开生面的富有创见性的答案,结果造句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死搬硬套。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压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受到了压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我采用的方法是启发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目前应用最广。它要求教师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一些浅显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去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去寻找多种相应的答案。如我在教学中用“名列前茅”一词造句时,我预先只讲解词的意义:指名次列在前面,并举例进行了讲解说明。由于学生对词的含义有了很深的理解,造起句来得心应手,有新意,有独创性。其中第一个同学说:“我班学习委员胡斐同学由于平时刻苦学习,每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在全校均名列前茅”。第二个同学紧接着说:“三国时,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当时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这样一连就有十多个同学造出内容完全不相同的句子来了。由于我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逐步形成了。
2采用直观实践式,废除纸上谈兵式
语文教学,有些教师总喜欢就文论文,就句论句,就词论词,采用纸上谈兵式的方法。不会去理解变通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去造句,去作文。句式的变化,词的多种运用,语法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区别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教给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没有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即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以及各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就采用直观实践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我们学校校园里有一个湖叫含笑湖,湖水清澈透底,周围环境幽雅迷人。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含笑湖的夜色》时,我要求全班学生围绕校园含笑湖的夜色美景迷人这个主题各选一个不相同的题材来表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求全班同学从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下晚自习后去观察,含笑湖周围各处的动人美景,第二周在指导学生作文课上,全班同学就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了。第一个同学说:“有几个男女同学在含笑湖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一起跳舞唱歌”;第二个同学说:“有几个男女同学在含笑湖旁边观看水中的月亮,并开玩笑说如何去水中龙宫捞月亮呢”;第三个同学说:“有几位同学在讲张艺谋如何编排世界奥运会在中国召开的开幕式呢!”第四个同学说:“我和几个同学在慢步”;第五个同学说:“我看到我们那一组同学坐在石凳上谈理想,未来,大学毕业后到何处去工作的问题”,紧接着,有十多个同学发了言,讨论十分热烈,但答案都是不同的。对于这么多个同学的不同答案,我都点头赞同,连声说“好”。因为这些答案题材不同,但又都是围绕了主题,达到了“含笑湖的夜色美景迷人、快乐”的目的,然而这些正确答案的得来,也恰恰正是学生们直观实践的所得。
3采用比较说服式,废除盲目服从式
在语文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结果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如造句不符合逻辑了,作文走题了,修辞方法运用得不当了等等。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老师就应采用比较说服式的方法,以理服人,不要求学生盲目服从,如造句,下面二个学生造的句子就是病句:
例1、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厉。
例2、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制某些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这二个句子就分别出现了概念搭配不当、概念的外延过小的逻辑错误。在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说这二个句子是病句,要求学生不加分析地加以改正,而是耐心地采用比较说服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其错误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例1中的“严厉”和“严格”这二个概念,都含有“严”的意思,但“严格”是指认真掌握标准,毫不放松;而“严厉”是指态度厉害。这里应该用“严格”,用“严厉”就不恰当。第二句中的“某些资产阶级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的外延小。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抵制的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思想,那么,某些以外的资产阶级思想是不是就可以不抵制了呢?这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把“某些”删去,或把“某些”改为“各种”。
4采用多角发散式,废除滿堂灌注式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要采用多角度发散式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如:我教《鸿门宴》一课,选定人物为发散点。提出:假如你是项羽,面对现实将怎么办?这样一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波,学生非常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听范增之言杀死刘邦。”有的说:“杀死刘邦谋士张良。”有的说:“夜袭驻军,彻底消灭刘邦。”我又提问:“项羽为什么不按你们说的去做,是他蠢笨吗?”于是又有许多学生说出了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的原因。有的从项羽的性格找原因,有的从项羽用人不当找原因,有的说是项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分析了形势等等。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从而产生创造力,培养开拓人才,适应新形势需要,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应是可喜的。
总之,在各级各类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学教师只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