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姿态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傍秋阳


  盎然者如春,艳明者似夏,冬则寒寂素装。浮光绿影、三季华妆,皆不胜秋水长天,日傍秋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文人骚客常以萧瑟之名命秋,禅悟半卷诗书、行走一里山路,却更觉秋如淡墨,半杯薄凉,半杯暖阳,恰似普洱入喉的苦涩与下肚暖怀的温和,更如繁华落尽的忧伤与打动柔肠的清欢。春城固好,却无北国秋的风韵;冰雪虽莹,却不见夕阳下枫的诗情。秋,本可风情万种。
  秋如茶,一品觉苦。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夏日青葱总想让人回首眺望,与秋的初见,却是断红霁雨,桂影扶疏,凋零落寞,不安分的心变得彷徨,红尘叶染、沧桑流年,芦花瑟瑟秋水寒,无言之中却有难言的伤,思乡之情、离愁之绪跃然于秋的画轴之上。
  秋如茶,再品铭心。激情终将逝去,平静却作永恒。如果说春是儒者们喋喋不休的敦促,夏是法家变革日月的凯歌,入世是红尘,红尘是喧嚣,那秋则更似道家,随遇而安,皎洁宁静、不胜逍遥。木秀于林,则风必摧之。秋深谙其道,于是落红遍野,化作下度春秋。这不是夏日的自我慰藉,它用属于自己的平和,诠释心静自然凉,凉意却温暖,那是日傍秋阳。
  秋如茶,三品入情。秋期堪悲未必然,清寒正是可人天。春似情窦初开,夏似如胶似漆,秋无言,只愿无悔,消亡是新的开始,诀别却让回忆变成永恒,就像风止于秋,我止于你。流年斑驳,光阴未息,或许生活就是这样,生命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行走,更是一场灵魂的远行,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冷暖交替,得失并存,如此,才是人生。
  秋意如诗,古道斜行的过客不必断肠于天涯,只会在日傍的秋,吟着近黄昏的愁……夕阳西下,将秋绘作麦色的油画,若纠结于一叶一花的泯灭,抵近则成见,那秋的枯落是确凿的。可当你站在山的那边,俯望秋的彼岸时,枫红盖过柳绿,夕日胜过朝阳,秋水掠过春潮,孤鹜美过雏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不必忧。
  时光无恙,豁达才是生活最浪漫的姿态,诚如大师丰子恺所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携一米阳光,明媚所有的忧伤,愿秋风不燥,岁月静美,时光不老,各自安好。

大道中庸


  尽善尽美,谁人不曾梦寐登峰造极?挥斥八荒,谁人不愿垂涎圣人之名?帝王将相,征伐禄利,转角间都作了土。弱者,常不得好活。强者,常不得好死。惟智者,知进退,明实务,治则出,惛则隐,方于天地之间逍遥。
  中庸者,智者之道也。
  人言常道:“物极必反。”何以不反?我言“中庸”。何为中庸?“适时”!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适时而耕,适时而治,王道之始也。若揠苗助长,违时律,尽急切之心,自以为智,岂不癫乎?万物如耘籽培苗,不做极势之功,而顺天地之时,是为中庸,是为极。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说,人生在世,需以足够通透的“洞明”、足够到位的“练达”,不偏执、不歧路,顺天时、得地利、应人和。
  中庸者,适时之理也。
  中国之“中”,由我观之,地处中原,一指立天下之正位,二指行中庸之道。中庸非平庸。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沉淀让先贤智慧流淌至今,让我们对于鼎盛即衰,至刚则摧的哲言深谙其道,于是奉行不结盟的中立态度,不做展露獠牙的世界警察,亦不为任人宰割的附庸之国,东方的巨人,正以最稳健的步伐,最平和的心态,披荆斩棘、风雨向前,引领着共赢的浪潮,拥抱着火热的未来。
  中庸者,天下之大道也。
  无欲速达,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尘世之中人们向往着彼岸花开,却在追寻的征途中渐淡了初衷,迷惘了归路。面具下的丑恶带着执念的心灵,为利而往,无所不用其极,车马喧嚣永远在回荡,南山麓下的雏菊与他们无干,随遇而安的豁达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无人再念起中庸的释然。是否直到我们翻过了那座山,才会明白所谓一生孜孜然的追求,只不过又回到原点?所以诗人才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中庸者,不屑急功近利也。
  “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何为“德”?其精髓是不偏不倚,他的主张是“取中贵和”,以平和之心态,而待万物之风云。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中国的多家企业在滔天巨浪中显得力不从心,而惟华为有为,铸就诺亚方舟。任正非所显露出的“中正”格局非一般企业家所能及,其没有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感,也表示家人会用“苹果”产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角度,诠释“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爱国精神。当被问到这是否是华为最艰难的时刻时,他将公司过去的懒散与今日的群情激昂作对比,没有焦躁,没有慌乱,当决心作出“极限生存”的挑战时,今日的他,内心的平静源于核心的强大。
  中庸者,立命之平和也。
  阴生阳,阳生阴,阴阳两级,缺一则无太极。明中有暗,暗中存明,明暗两界,缺一则无昼夜。道法中却也透露着哲儒理。万物皆有对立,而能调和两者之人,便将中庸运筹帷幄,则可以为圣矣。太极的陈家拳法便选择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拳路看似永远处于敌手的对立,实际上却是利用对方的气力,来调和自己的不足,所以纵使有万钧之力,却也在顷刻之间被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挡回。你若为阴,我便是阳,你若处暗,我则位明,太极以调和之心,海纳天地生灵,能屈能伸,方立于不败之地。
  中庸者,接纳对立,调和万物也。
  我曾被期待终有一日为至人、完人。我也曾以自我的认知追求极致,我曾认为中庸是得过且过的遮羞布,是不知上进者的代名词。中庸并非平庸,它蕴含万物规则,处事之调和,交友之契合,为人之温和,待人之谦和,心态之平和。
  或许无人能悟透庸也中的真谛,他代表着仁爱之义,忠恕之道,浩然之气,笃定之志。华夏的卷轴,碾过沧海桑田,送走秦皇汉武,可没人能淹没先贤的絮语,我所梦寐的,真正的极致,是中庸。
其他文献
1.用小结深化法读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对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分析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3,七里之郭4,环而攻之而不胜5。夫6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7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8,池9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10,米粟11非不多也,委而去之12,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期刊
郡阁昼常掩,庭芜日复滋。  檐风落鸟毳②,窗叶挂虫丝。  拙病宦情③少,羁闲秋气悲。  理人④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唯有江湖意,沉冥⑤空在兹。注释:  ①开元十四年(726年)张说罢相,张九龄受牵连,出为冀州刺史,张未受。翌年三月,改任洪州(治所今江西南昌)都督。《郡内闲斋》与《在郡怀秋》(二首)都应写于洪州任上。  ②毳(cuì),鸟兽的细毛。  ③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④理人,治理百姓
期刊
张秀丽 山东泰安人,原金盾出版社图书编辑,曾随任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在亚特兰大市生活多年,现在中科院学习儿童教育学博士课程。著有《倾听宝宝,学做好妈妈》《说吧,宝宝——3~6岁幼儿教养手记》等。  去美国之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几张欧美学生身着校服的照片:男生着藏蓝色西装、白衬衫、条纹领带、卡其色长裤,潇洒帅气;女生着藏蓝色西装、白衬衫、格子短裙,青春靓丽。于是便以为,美国校园里定然
期刊
家乡六月的风会记住每一穗麦子的香。  清明过后,绿油油的麦苗铆足了劲,蹭蹭地往上蹿。几番风雨曝晒,绿毡似的麦田便被漂染成了杏黄色。  从麦子翻出杏黄色开始,家乡的风便染上了淡淡的香。像是麦叶被烈日烤出来了的汁水,甜甜的,涩涩的,带有一点花的香。  孩子们是这还未成熟麦子的第一批“检验者”。由于麦子未完全成熟,麦粒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入口甜而微涩,软糯可口。孩子们大多三五成群,趴在田垄上,偷偷扯过一把
期刊
涓涓细流,无私地与斑斓的鱼草共同分享她的甘甜,才酝酿了她的勃勃生机;巍巍青山,以他博大的胸襟与山间松柏共同分享他的伟岸,才成就了他的雄伟壮丽。既想与人分享,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分享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古为师,在古人的基础上,求不同,求创新,求发展,并懂得与人分享,才会拥有自我的独特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还记得那一次 ——我因为考试的失误,心中积郁,回到老家散心。雨后的一天清晨,
期刊
或是黄昏,落日的光辉使得山间一半明亮,一半昏暗;一个少年在其中,踩着大小不一的卵石行走,他的身子单薄,像是一块移动的长条石头。或是早晨,日光从东边的天幕催动万物,狭长、逼仄的沟壑里,一个赶着羊群的孩子,一边吆喝不听话的羊,一边面带惶恐地张望两边的大山。如此的情景,一直会出现在我的脑海,色彩时而浓烈,时而模糊。好像梦境,又像童话。   那条沟壑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座自然村的附带部分,虽然也出自太行山,
期刊
“石榴打花红津津,嫁人就唔好嫁读书人,读书阿哥冇腰筋,算盘厉啦吵死人……”父亲又唱起了客家山歌。  一样的歌词,一样的曲调,只是中气仿佛不如以前足了。  我在棚下用心听父亲唱歌,待父亲唱完顺口接一句:“石榴打花红津津,嫁人就唔好嫁耕田人,耕田阿哥冇文化,写信捉笔爱求人……”  父亲这个耕田人哭笑不得,只好呵呵地笑,骂我忘本。  我常常回忆这段时光,那时年纪小,和父亲两人一唱一和,唱着世间最朴实最纯
期刊
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为落寞。这既表现在研究队伍薄弱,研究机构很少;也表现在研究水平不高,质与量都无法令人满意;还表现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陈旧落后,从而导致研究大大滞后于创作,更无法与诗歌、小说研究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现在,到了该对当前散文研究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更需要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与构想。如果说,用“当下散文研究亟待大胆革新”来形容,亦不为过。一、开展航拍式的“鸟瞰研究”   若
期刊
文物,是岁月的沉淀,是时间的印记,当大小物品成为文物,它本身也就成了一段充满风霜的历史。他们的光辉不应该被空间所遮挡,更不应因“保护”而束之高阁。尘封文物的本质,是尘封历史,更是尘封人类的制度。所以,别让文物积满灰尘,别让文物拒人千里之外。  当2018年的第一缕阳光笼罩大地,国家图书馆稽古厅已然迎来了许多人的光顾,《四库全书》原稿的展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当文物距人仅数尺之离时,它后面所代表的
期刊
张生  读过大学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尽管大学现在“衣分五色”,有所谓的985,211,“双一流”或“三非大学”的区分,但其实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风格。因为各个大学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老师和学生,让每所大学都既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有让人糟心的槽点。而一个人在这样的大学校园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几年后总会沾染上这个学校的一些“味道”。这种大学的“味道”,若有若无,虽然自己人是入芝兰之室而不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