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教育而言,我们长期在语文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课都缺乏兴趣,根本谈不上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不会质疑,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观点,只会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机械地写作业,甚至被动地提一些机械的问题……课堂没有探讨和交流,少了民主而愉悦的氛围,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怎样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
关键词:建设,开放,活力,语文课堂,民主愉悦
不管是成年人的工作,还是小孩子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环境。沉闷压抑的环境谁都不喜欢。所以,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理念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定势状态,固有的创新意识被封闭,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课堂会感到压抑、沉闷,没有活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得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打破这种被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创以老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其次,既然是语文课堂,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才会主动去思考,去质疑。而当下部分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文的朗读,试想: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熟,就不用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至于老师讲的什么,根本听不懂。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学,预先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老师不需要讲解分析,只需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讨论课文观点,抒发个人情感就可以了。这样会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既有郎朗的读书声,又有互相讨论交流的场景,才是真正意义上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创设民主而愉悦的学习氛围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現象:部分语文老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同时,老师的教学语言刻板、程式化,使得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不停地讲解知识,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不感兴趣,或者只是机械地听或者回答,而不主动参与教学讨论和交流,教学效果不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得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学习上融洽的、自由的、愉悦的。学生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解答,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他(她)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的问题,有人评价和关注;即使他(她)站出来质疑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受到指责。学习上遇到困难,有人帮助,取得成绩和成功时,有人鼓励和祝福。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主动探讨,大胆质疑,善于表达,敢于创新,课堂才会生动而有活力。如,一节内容简单,思路清楚,条理性较强的课文,老师完全可以不讲,只是出示预习要求让学生先自学了解,同样,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不用讲得太多太细,只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学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重点句段进行分析、欣赏,最后进行总结即可。这样的课堂因为学生的主动交流而生动精彩,因为氛围的民主愉悦而让学生兴致盎然,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开展丰富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都知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仅靠讲读分析几篇课文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它需要在丰富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如,学完一首现代诗歌,可以组织“赛诗会”,让学生自己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让其他同学学习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学完议论文之后,选择一个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一次辩论会,在唇枪舌剑中锻炼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些课文需要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就布置学生分组去采访相关单位,然后进行汇报交流等实践性活动,通过亲自体验,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变化,这都是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合网络媒体为课堂增添活力
随着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我们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减轻了教师的授课负担,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说明文,有时只靠朗读和分析,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资料来加以说明,学生会豁然开朗,明白其中的原理或者道理。其次,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或者课文,只靠感情诵读也很难感受其中的魅力,需要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旅游短片来辅助理解。化枯燥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片,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感受会更深刻,理解起来更容易。尤其是一些科普类的文章,文字会更加枯燥无味,更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才能了理解。信息技术的融入,突破了课堂狭小的天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教师轻松而有信心,使得学生愉悦而有兴趣,使得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所以,虽然教师只有“三尺讲台”却引领着学生成长的方向,虽然教室只是一个小天地,却演绎着精彩的教学艺术。我们的课堂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而是生动活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实现了自我价值,学生实现了求学梦想。
参考文献:
1.赵艺.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J]. 科教文汇, 2007(1):71-71.
2.孙云峰.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程[J]. 新西部月刊, 2007(5):244-244.
关键词:建设,开放,活力,语文课堂,民主愉悦
不管是成年人的工作,还是小孩子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环境。沉闷压抑的环境谁都不喜欢。所以,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理念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定势状态,固有的创新意识被封闭,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课堂会感到压抑、沉闷,没有活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得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打破这种被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创以老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其次,既然是语文课堂,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才会主动去思考,去质疑。而当下部分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文的朗读,试想: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熟,就不用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至于老师讲的什么,根本听不懂。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学,预先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老师不需要讲解分析,只需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讨论课文观点,抒发个人情感就可以了。这样会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既有郎朗的读书声,又有互相讨论交流的场景,才是真正意义上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创设民主而愉悦的学习氛围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現象:部分语文老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同时,老师的教学语言刻板、程式化,使得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不停地讲解知识,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不感兴趣,或者只是机械地听或者回答,而不主动参与教学讨论和交流,教学效果不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得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学习上融洽的、自由的、愉悦的。学生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解答,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他(她)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的问题,有人评价和关注;即使他(她)站出来质疑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受到指责。学习上遇到困难,有人帮助,取得成绩和成功时,有人鼓励和祝福。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主动探讨,大胆质疑,善于表达,敢于创新,课堂才会生动而有活力。如,一节内容简单,思路清楚,条理性较强的课文,老师完全可以不讲,只是出示预习要求让学生先自学了解,同样,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不用讲得太多太细,只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学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重点句段进行分析、欣赏,最后进行总结即可。这样的课堂因为学生的主动交流而生动精彩,因为氛围的民主愉悦而让学生兴致盎然,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开展丰富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都知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仅靠讲读分析几篇课文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它需要在丰富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如,学完一首现代诗歌,可以组织“赛诗会”,让学生自己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让其他同学学习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学完议论文之后,选择一个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一次辩论会,在唇枪舌剑中锻炼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些课文需要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就布置学生分组去采访相关单位,然后进行汇报交流等实践性活动,通过亲自体验,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变化,这都是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合网络媒体为课堂增添活力
随着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我们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减轻了教师的授课负担,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说明文,有时只靠朗读和分析,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资料来加以说明,学生会豁然开朗,明白其中的原理或者道理。其次,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或者课文,只靠感情诵读也很难感受其中的魅力,需要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旅游短片来辅助理解。化枯燥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片,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感受会更深刻,理解起来更容易。尤其是一些科普类的文章,文字会更加枯燥无味,更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才能了理解。信息技术的融入,突破了课堂狭小的天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教师轻松而有信心,使得学生愉悦而有兴趣,使得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所以,虽然教师只有“三尺讲台”却引领着学生成长的方向,虽然教室只是一个小天地,却演绎着精彩的教学艺术。我们的课堂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而是生动活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实现了自我价值,学生实现了求学梦想。
参考文献:
1.赵艺.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J]. 科教文汇, 2007(1):71-71.
2.孙云峰.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程[J]. 新西部月刊, 2007(5):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