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而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如此。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需求测,另外的供给侧改革也要不断得到强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重视文化意识形态,这也是全球文化竞争中的重中之重。由此,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该重视“顶层设计”,更好的利用好存量和增量,其次要做好分类指导,尽量使得参与者增多,形成合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也在倒逼者我国的教育去适应,去进行相应改革。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积极的借鉴供给侧改革理念和思维方式。在改革中不断的汲取优质资源,使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能够将文化的精髓应用于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为其以后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块,世界文化交集强,文化的需求和供给也呈现出多样化,种种原因也就导致我国大学生对文化的需求度急剧上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就倒逼着供给侧改革。积极的利用供给侧改革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众多好处,既可以很好的传授大学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外,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实现文化应有的价值,使得大学生学到的文化更加优质,有利于低俗文化的排斥,进而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有巨大好处。
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
顺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趋势,应该积极的优化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从供给侧改革赵方法,不断的优化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的结构;使得供给更加准确、高效和合理,源头上要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而提供相应供给,让需求和供给和谐发展,在二者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效性。
(一)规划中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简言之即在顶层规划好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做好相关思想指导,设立基本原则,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体系,完善课程布置,整合师资力量等,将整体规划设计完善合理。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领导人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已经多次强调要不断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也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政策支持。
(二)丰富供给内容,同时优化存量以及增量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质量的好坏,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实施中要全面覆盖,应该全面整合文学、史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等学科,使得大学语文课、通识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体系得到健全,形成有机整体和合力,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同时文化教育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还要让文化教育与现实生活学习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良好的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之间建立起良好桥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需求和供给,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丰富人文精神素养。同时还要结合互联网+的大趋势,灵活的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积极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教育信息最新化、丰富化,同时也可以和国外文化进行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的有效供给实现高效化。
(三)优化供给方式,做好分类指导
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其主动权更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准供给,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文化教育的参与者以及接受者,其应该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学生在当今社会随处可见,因为其不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还有本科生、专科生,那只是从学历中来看,如果从身份来看的话,还分为党员、团员以及群众等,民族区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如此大的区分条件,也就使得他们之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规律存在很大区别,也就有必要对其认知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在了解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也就会更加符合现实状况,对不同学历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关于不同身份的学生采用有区别的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这不是采取差别不公平的教育方法,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道理的灵活运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要灵活的运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尽量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让更有移动性、互动性、即时性、虚拟化、多屏化的数字阅读活跃于大学生学习中,让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利用中去感受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老师可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交流互动学习,让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交流工具去分享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价值性。同时,还可以成立互动学习小组,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典型进行积极宣传,将传统文化的现实时效性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对现今生活的价值,这也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与互动。供给方式在不断优化中,指导也会更加的高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会得到有利的学习、传承,对于大学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有巨大帮助。
结论
我们重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迎合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过多的还是看重其实效性,同时,也不意味着忽略了其需求性,恰恰相反是为了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所在,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优化升级,实现供给可以有效引导需求的目的,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使大学生学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而为其学习以及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为我国的人才建设奠定基础,使我国的人才能够迎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2]叶险明.“中国道路”的前提性批判[J].哲学研究,2015(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9).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也在倒逼者我国的教育去适应,去进行相应改革。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积极的借鉴供给侧改革理念和思维方式。在改革中不断的汲取优质资源,使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能够将文化的精髓应用于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为其以后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块,世界文化交集强,文化的需求和供给也呈现出多样化,种种原因也就导致我国大学生对文化的需求度急剧上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就倒逼着供给侧改革。积极的利用供给侧改革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众多好处,既可以很好的传授大学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外,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实现文化应有的价值,使得大学生学到的文化更加优质,有利于低俗文化的排斥,进而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有巨大好处。
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
顺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趋势,应该积极的优化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从供给侧改革赵方法,不断的优化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的结构;使得供给更加准确、高效和合理,源头上要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进而提供相应供给,让需求和供给和谐发展,在二者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效性。
(一)规划中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简言之即在顶层规划好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做好相关思想指导,设立基本原则,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体系,完善课程布置,整合师资力量等,将整体规划设计完善合理。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领导人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已经多次强调要不断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也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政策支持。
(二)丰富供给内容,同时优化存量以及增量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质量的好坏,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实施中要全面覆盖,应该全面整合文学、史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等学科,使得大学语文课、通识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体系得到健全,形成有机整体和合力,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同时文化教育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还要让文化教育与现实生活学习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良好的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之间建立起良好桥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需求和供给,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丰富人文精神素养。同时还要结合互联网+的大趋势,灵活的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积极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教育信息最新化、丰富化,同时也可以和国外文化进行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的有效供给实现高效化。
(三)优化供给方式,做好分类指导
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其主动权更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准供给,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文化教育的参与者以及接受者,其应该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学生在当今社会随处可见,因为其不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还有本科生、专科生,那只是从学历中来看,如果从身份来看的话,还分为党员、团员以及群众等,民族区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如此大的区分条件,也就使得他们之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规律存在很大区别,也就有必要对其认知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在了解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也就会更加符合现实状况,对不同学历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关于不同身份的学生采用有区别的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这不是采取差别不公平的教育方法,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道理的灵活运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要灵活的运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尽量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让更有移动性、互动性、即时性、虚拟化、多屏化的数字阅读活跃于大学生学习中,让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利用中去感受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老师可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交流互动学习,让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交流工具去分享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价值性。同时,还可以成立互动学习小组,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典型进行积极宣传,将传统文化的现实时效性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对现今生活的价值,这也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与互动。供给方式在不断优化中,指导也会更加的高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会得到有利的学习、传承,对于大学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有巨大帮助。
结论
我们重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迎合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过多的还是看重其实效性,同时,也不意味着忽略了其需求性,恰恰相反是为了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所在,通过供给侧改革,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优化升级,实现供给可以有效引导需求的目的,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使大学生学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进而为其学习以及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为我国的人才建设奠定基础,使我国的人才能够迎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2]叶险明.“中国道路”的前提性批判[J].哲学研究,2015(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9).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