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区建设五法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湘树教授根据大陆实际,首度提出“公共社区”的建设理念和方式。
  “社区在我国,更多是行政概念。因此和社区原有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希望推动改变社区的面貌——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而是人和人可以发生链接,有归属感。我们的理念和愿景,就是打造有公共精神、有公共平台、有公共文化的公共社区”。
  在邓教授看来,公共社区创建步骤共分为5步。第一是链资源。这不仅意味政府资源,也意味着将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变为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社区企业、社区居民、中小学、理发店、快递点都是资源。例如在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在的温江瑞泉馨城社区,理发店也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因为居民可以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
  建设公共社区的第二步在于建队伍。这包括社工队伍、居委会两委队伍、居民领袖队伍、志愿者服务队。而树机制则是第三步。公共社區需要搭建居民公共参与的平台,并要制定平台运行的长效机制。这一方面在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之外,拓展参与渠道;另一方面,在社工队伍撤离后,还可以成为居民持续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在有了队伍和机制平台后,面向社区问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以是社工,或者是社区居民自己提供服务。
  最后,公共社区的搭建,是需要提倡并最终形成一种社区公民的公共意识和文化。社区营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只有人发生了变化,这才能说明社区营造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城市与乡村各有各的乡愁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城市社造理论与实务”“乡村社造理论与实务”两个分论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迪教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研究员王东明等嘉宾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分享。与会代表与嘉宾互动交流,就社区互助参与营造体系、我国灾后社区重建(营造)的经验、雅安灾后社区重建中的培力、明月村社区营造经验、城市社会服务下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的经验启示与社会工作的培力实践探索展开互动交流。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对社工组织的扶持力度,2016年更是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以3年为周期,推动第一批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而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则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层社区的治理研究和实践,积极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在社区营造相关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方面取得成果。此次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此次与成都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研讨会,旨在为成都社区营造的实践者搭建与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海内外社区营造实践者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社区营造、掌握打造有温度社区的核心理念方法。
其他文献
缘起:  大峡谷村,依山傍水,竹林茂盛,自然风光优美。地理位置偏僻,人员稀少,没有工业,成规模的农副业,青年人员均外出打工,村里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当地学校荒废多年。当地老人有很多优秀手工技能,但濒临失传。创新内容:  本项目在学生假期开办,引导当地民间艺人发挥特长,为留守儿童和返乡度假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民间手艺传承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假期营,并成功将留守儿童与城市就读儿童进行混合教育;  
期刊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地、系统地计划的过程。阳光之家,作为山西朔州首家心理咨询机构,从2014年10月底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中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帮助中学生清晰自我概念、明确发展目标、探索职业路径。  一、项目执行情况  (一)规划“盎然”,服务青春少年一代强  该项目一期规划为期4年。从2014年10月底启动,每个月至少安排3次公益微课,每周四晚上20:00开始上课,课时
期刊
一、项目内容:  易起读“一本书的联结”以上海公益新天地园为爱心书屋起点,通过一本书的联结,利用公益互联网+流程创新再造,构建一个集众筹、众包、众智的方式实现公益爱心传递与公益价值生产的公益微生态链。  捐书:在全国范围内园区,社区,学校、爱心机構等设立线下捐书点;  分拣:发动全国范围内党团及白领志愿者共同捐赠书籍、分拣和整理;  运输:DHL通过全球物流将凝聚满满爱意的书籍送抵受助学校;  受
期刊
项目背景  “守护星”项目将服务视角锁定为一群生活在城市郊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因为就业、交通不便等问题,虽然同在一座城市工作,却无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需求分析  (一)崇明县留守儿童目前状况  截至2016年6月,崇明县目前有留守儿童共计3375人,留守儿童人数占全县中小学在册学生的11%。  (=)结合实际,有效分析留守儿童问题  通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社区、学校以及家庭等方面出发,全面评
期刊
什么是“爱的共振腔”呢?很单纯,就是用爱来建构一个让所有人的生命都受益都受到滋养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养育者、远方的父母、老师、校长、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等共同建构这个场域,每个人都在这个场域中学习负起自己生命的责任,负起流动愛的责任,当每个人的爱都可以自由流动的时候,一个可以让留守儿童和身边的每个生命互相滋养互相鼓励的爱的支持系统就被建立起来了,这就是“爱的共振腔”。  
期刊
“生命屋子——我是小小救护员”项目是天津市和平区团委“生命屋子——你身边的安全屋”项目中重点面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青少年的子项目,由共青团天津市和平区委员会与天津蓝天救援队共同组织实施。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实际操作与模拟演练  项目不同于以往的自护自救知识宣传,它不仅有五大类系统培训课程和专业的辅导员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生命屋子”把自护自救技能带到了每个孩子的身边,从过往的设点宣
期刊
人这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走过崎岖的山路,看过醉人的风景,喝过浓郁的烈酒,听过动人的歌谣,这其中的某些片段回忆起来总是格外的鲜明,而2016年的夏天正是这样一段闪亮的让人铭记的时光。今年暑假期间,为了使活动更具独创性和趣味性,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有所收获,我们携手北京科技大学宋庄村授渔缘梦实践团一起为民权县北关镇留守儿童送去爱心和关怀,将安全知识教育、赠送分发礼物和益智手工创作三个环节有效
期刊
一、背景介绍  因为社会转型、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的变迁,很多家庭、特别是那些经济、社会或文化处境较差的困境家庭(如低保家庭、因病致贫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吸毒或其他犯罪人员家庭等),因为生活的艰辛、信息的闭塞、社会支持的缺失,或者,因为家长自身成长过程中曾经遭受的创伤、当下的行为能力受限等,无法有效地承担起对孩子的照顾和保护责任。  二、总体思路  本项目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以服务为根本,
期刊
江汉区属于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但是由于生活的艰辛、经济不稳定,家庭变故、学习障碍、亲情缺失、城市边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情绪困扰现象普遍、思想倾向负面且消极、甚至出现各种行为偏差、心理问题和犯罪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防患于未然的社会预防和干预机制,我们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全方
期刊
1.居民主体原则  2.共同参与原则  3.过程导向原则  4.自下而上原则  5.权责对等原则  成都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江维发表了“成都市社区营造政策创制的思考和展望”主题演讲。她指出,为了应对社区居民缺乏社区公共参与、缺乏公共精神这一社区建设的历史性难题,2008年以来成都社区治理制度设计围绕还权、赋能、归位,用“社区一社会组织一社工”三社联动力求改善社区中的种种问题,并取得了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