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湘树教授根据大陆实际,首度提出“公共社区”的建设理念和方式。
“社区在我国,更多是行政概念。因此和社区原有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希望推动改变社区的面貌——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而是人和人可以发生链接,有归属感。我们的理念和愿景,就是打造有公共精神、有公共平台、有公共文化的公共社区”。
在邓教授看来,公共社区创建步骤共分为5步。第一是链资源。这不仅意味政府资源,也意味着将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变为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社区企业、社区居民、中小学、理发店、快递点都是资源。例如在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在的温江瑞泉馨城社区,理发店也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因为居民可以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
建设公共社区的第二步在于建队伍。这包括社工队伍、居委会两委队伍、居民领袖队伍、志愿者服务队。而树机制则是第三步。公共社區需要搭建居民公共参与的平台,并要制定平台运行的长效机制。这一方面在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之外,拓展参与渠道;另一方面,在社工队伍撤离后,还可以成为居民持续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在有了队伍和机制平台后,面向社区问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以是社工,或者是社区居民自己提供服务。
最后,公共社区的搭建,是需要提倡并最终形成一种社区公民的公共意识和文化。社区营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只有人发生了变化,这才能说明社区营造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城市与乡村各有各的乡愁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城市社造理论与实务”“乡村社造理论与实务”两个分论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迪教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研究员王东明等嘉宾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分享。与会代表与嘉宾互动交流,就社区互助参与营造体系、我国灾后社区重建(营造)的经验、雅安灾后社区重建中的培力、明月村社区营造经验、城市社会服务下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的经验启示与社会工作的培力实践探索展开互动交流。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对社工组织的扶持力度,2016年更是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以3年为周期,推动第一批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而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则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层社区的治理研究和实践,积极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在社区营造相关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方面取得成果。此次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此次与成都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研讨会,旨在为成都社区营造的实践者搭建与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海内外社区营造实践者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社区营造、掌握打造有温度社区的核心理念方法。
“社区在我国,更多是行政概念。因此和社区原有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希望推动改变社区的面貌——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而是人和人可以发生链接,有归属感。我们的理念和愿景,就是打造有公共精神、有公共平台、有公共文化的公共社区”。
在邓教授看来,公共社区创建步骤共分为5步。第一是链资源。这不仅意味政府资源,也意味着将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变为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社区企业、社区居民、中小学、理发店、快递点都是资源。例如在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在的温江瑞泉馨城社区,理发店也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因为居民可以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
建设公共社区的第二步在于建队伍。这包括社工队伍、居委会两委队伍、居民领袖队伍、志愿者服务队。而树机制则是第三步。公共社區需要搭建居民公共参与的平台,并要制定平台运行的长效机制。这一方面在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之外,拓展参与渠道;另一方面,在社工队伍撤离后,还可以成为居民持续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
在有了队伍和机制平台后,面向社区问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以是社工,或者是社区居民自己提供服务。
最后,公共社区的搭建,是需要提倡并最终形成一种社区公民的公共意识和文化。社区营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只有人发生了变化,这才能说明社区营造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城市与乡村各有各的乡愁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城市社造理论与实务”“乡村社造理论与实务”两个分论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迪教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研究员王东明等嘉宾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分享。与会代表与嘉宾互动交流,就社区互助参与营造体系、我国灾后社区重建(营造)的经验、雅安灾后社区重建中的培力、明月村社区营造经验、城市社会服务下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的经验启示与社会工作的培力实践探索展开互动交流。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对社工组织的扶持力度,2016年更是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以3年为周期,推动第一批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而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则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层社区的治理研究和实践,积极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在社区营造相关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方面取得成果。此次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此次与成都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研讨会,旨在为成都社区营造的实践者搭建与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海内外社区营造实践者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社区营造、掌握打造有温度社区的核心理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