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类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医院因素,在对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中,患者自身引起的风险事件有7例,占据12.7%,因为护士工作疏忽和护理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事件有4例,占据7.2%,因为医院相关不到位造成的风险事件有2例,占据3.6%。结论 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制定风险告知制度等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疾病;护理;风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使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临床医学证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快、预见性差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1]。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来说优质护理作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次研究是分析和研究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0患者属于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有12例,高血压患者有18例,15例患者属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在38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岁。
1.2 方法
对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进行总结,并统计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析风险事件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法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5例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治疗之间接受临床护理,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有13例,其中患者自身引起的风险事件有7例,占据12.7%,因为护士工作疏忽和护理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事件有4例,占据7.2%,因为医院相关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风险事件有2例,占据3.6%,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3.1 心内科疾病护理中风险事件因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心肌梗死、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心源性休克都会引起患者出现猝死的现象,而且针对此类病症采用的溶栓等治疗方法有很高的危险性,从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看出,部分心内科患者难以接受患病之后的生活方式,甚至有的患者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而且心内科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行走不便,患病之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落,以此常常出现摔倒、烫伤等事件[2]。
3.1.2 护士因素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而且新仪器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高工龄的护理人员往往有一些职业怠慢心理,针对患者出现的新症状和体征未能及时的记录在册,无法给医师提供可靠依据,在制定治疗方法时难以对症下药,为患者留下安全隐患。多数心内科患者对该病有恐惧心理,而护理未及时与患者沟通,造成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康复治疗。
3.1.3 医院因素
老年患者在视力受阻,行动不便等,如果医院地面潮湿或者扶手损坏等会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2 风险防范措施
3.2.1 增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患者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樹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尤其是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无论何时都不能谩骂和不尊重,护理人员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病人,关爱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语气温和、语速缓慢,满足患者的倾听欲望。
3.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培训不仅仅是指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包括医院最新设备的使用和掌握,要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有条不紊,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其他的知识,比如:心理访谈、医疗新技术、新成果等[3]。
3.3.3 制定风险告知制度
医院要允许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日常的交流中,告诉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相关的疾病风险,而且要告知患者家属如果遇到风险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挽救措施,要用合适的语言向患者描述疾病容易出现的风险,避免患者过分的担心而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海英.护理风险管理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45.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学,2011,(10):1772
[3]黄伟霞.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3,(01):108-111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类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方法策略。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患者因素、护士因素、医院因素,在对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中,患者自身引起的风险事件有7例,占据12.7%,因为护士工作疏忽和护理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事件有4例,占据7.2%,因为医院相关不到位造成的风险事件有2例,占据3.6%。结论 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制定风险告知制度等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疾病;护理;风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使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临床医学证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快、预见性差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1]。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来说优质护理作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次研究是分析和研究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0患者属于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有12例,高血压患者有18例,15例患者属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在38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岁。
1.2 方法
对55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进行总结,并统计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析风险事件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法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5例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治疗之间接受临床护理,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有13例,其中患者自身引起的风险事件有7例,占据12.7%,因为护士工作疏忽和护理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事件有4例,占据7.2%,因为医院相关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风险事件有2例,占据3.6%,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3.1 心内科疾病护理中风险事件因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心肌梗死、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心源性休克都会引起患者出现猝死的现象,而且针对此类病症采用的溶栓等治疗方法有很高的危险性,从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看出,部分心内科患者难以接受患病之后的生活方式,甚至有的患者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而且心内科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行走不便,患病之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落,以此常常出现摔倒、烫伤等事件[2]。
3.1.2 护士因素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而且新仪器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高工龄的护理人员往往有一些职业怠慢心理,针对患者出现的新症状和体征未能及时的记录在册,无法给医师提供可靠依据,在制定治疗方法时难以对症下药,为患者留下安全隐患。多数心内科患者对该病有恐惧心理,而护理未及时与患者沟通,造成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康复治疗。
3.1.3 医院因素
老年患者在视力受阻,行动不便等,如果医院地面潮湿或者扶手损坏等会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2 风险防范措施
3.2.1 增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患者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樹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尤其是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无论何时都不能谩骂和不尊重,护理人员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病人,关爱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语气温和、语速缓慢,满足患者的倾听欲望。
3.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培训不仅仅是指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包括医院最新设备的使用和掌握,要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有条不紊,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其他的知识,比如:心理访谈、医疗新技术、新成果等[3]。
3.3.3 制定风险告知制度
医院要允许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日常的交流中,告诉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相关的疾病风险,而且要告知患者家属如果遇到风险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挽救措施,要用合适的语言向患者描述疾病容易出现的风险,避免患者过分的担心而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海英.护理风险管理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45.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学,2011,(10):1772
[3]黄伟霞.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3,(0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