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开展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主体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化解小组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小组 学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当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大部分中下层的同学无法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时,教学过程显得步履艰难,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凑效,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寻找突破点,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拐点。小组合作作为我校初中部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把传统教学过程改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主体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
一、现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班内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下层,能力较差,每个组内只有两个同学成绩相对较好,当设定某一探究性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大家“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但也存在着天南海北,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还有的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表面上看,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热闹非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只对中上层较自觉的同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在通过讨论和帮教的过程当中获得成功,但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待进生,因为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而选择了沉默,最后导致这部分弱势的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依赖性,或不作为。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的成功掩盖了小组的成功
小组中个别同学的成绩特别优异,这使得该小组的整体平均成绩相对靠前,但这往往使我们忽视某些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以小组总结时,往往小组都会推荐成績较好的同学代表小组提交小组讨论成果,使个人成果变相成了小组的成果。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这往往只是针对好学生而言,待进生成了听众,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待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而圆满的答案却使我们忽视了那部分待进生。
2.重视合作的形式掩盖了实质的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如在数学课上,当组长画出指定三角形后,要求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画出一个全等的三角形。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一半的同学有讨论的过程,其他的同学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同学由于缺乏个人责任感,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得小组长的指导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合作的实质大大降低。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并不预先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师组织学生以6人小组为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获取知识的过程。
1.对策一:完善有效评价机制,促进团队建设
评价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我们现在从多个层次对小组进行评价:各班建立课堂小组合作评价表,张贴在黑板旁边,把小组的课堂表现以直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看到自己或本组当天的表现、加分情况;各班建立一周小组合作评价汇总表,每周评出2个优秀小组,年级每月评出优秀小组并进行表彰,通过建立上述评价机制,学生对小组的凝聚力会大大提高,小组长也多了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感。
2.对策二:坚持实行分层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还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要遵循各有专长的原则来分组,落实个人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组中每个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合作。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对待个别小组的成员角色可采取竞岗的方式进行微调,这样为小组合作的开展补充新鲜血液,提高竞争的能力。
3.对策三:开展“学对 小组”合作,实现学对共赢
在高呼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已经是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但未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个别待进生还是容易“被掉队”的。因此,形式上应有创新,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以六人“小组”为基础,再加上两人的师徒“学对”组成学习共同体,成绩好的与一般的结成对子,成绩一般的与差的结成对子,让学生在“学对 小组”合作中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小组合作中,“师傅”要承担教“徒弟”的责任,开展以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徒弟”在“师傅”帮助下,更能学有榜样,学有帮助,这样责任落实到个人,更能实现合作学习、互利共赢、荣誉与共。
4.对策四:指导学会合作技巧,成就高效合作
“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也可创设情境,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布置集体性作业,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只是一种重复的劳动而已;小组合作学习还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小组 学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当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大部分中下层的同学无法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时,教学过程显得步履艰难,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凑效,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寻找突破点,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拐点。小组合作作为我校初中部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把传统教学过程改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主体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
一、现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班内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下层,能力较差,每个组内只有两个同学成绩相对较好,当设定某一探究性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大家“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但也存在着天南海北,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还有的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表面上看,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热闹非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只对中上层较自觉的同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在通过讨论和帮教的过程当中获得成功,但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待进生,因为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而选择了沉默,最后导致这部分弱势的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依赖性,或不作为。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的成功掩盖了小组的成功
小组中个别同学的成绩特别优异,这使得该小组的整体平均成绩相对靠前,但这往往使我们忽视某些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以小组总结时,往往小组都会推荐成績较好的同学代表小组提交小组讨论成果,使个人成果变相成了小组的成果。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这往往只是针对好学生而言,待进生成了听众,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待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而圆满的答案却使我们忽视了那部分待进生。
2.重视合作的形式掩盖了实质的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如在数学课上,当组长画出指定三角形后,要求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画出一个全等的三角形。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一半的同学有讨论的过程,其他的同学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同学由于缺乏个人责任感,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得小组长的指导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合作的实质大大降低。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并不预先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教师组织学生以6人小组为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获取知识的过程。
1.对策一:完善有效评价机制,促进团队建设
评价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我们现在从多个层次对小组进行评价:各班建立课堂小组合作评价表,张贴在黑板旁边,把小组的课堂表现以直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接看到自己或本组当天的表现、加分情况;各班建立一周小组合作评价汇总表,每周评出2个优秀小组,年级每月评出优秀小组并进行表彰,通过建立上述评价机制,学生对小组的凝聚力会大大提高,小组长也多了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感。
2.对策二:坚持实行分层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还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要遵循各有专长的原则来分组,落实个人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组中每个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合作。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对待个别小组的成员角色可采取竞岗的方式进行微调,这样为小组合作的开展补充新鲜血液,提高竞争的能力。
3.对策三:开展“学对 小组”合作,实现学对共赢
在高呼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已经是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但未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个别待进生还是容易“被掉队”的。因此,形式上应有创新,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以六人“小组”为基础,再加上两人的师徒“学对”组成学习共同体,成绩好的与一般的结成对子,成绩一般的与差的结成对子,让学生在“学对 小组”合作中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小组合作中,“师傅”要承担教“徒弟”的责任,开展以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徒弟”在“师傅”帮助下,更能学有榜样,学有帮助,这样责任落实到个人,更能实现合作学习、互利共赢、荣誉与共。
4.对策四:指导学会合作技巧,成就高效合作
“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也可创设情境,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布置集体性作业,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只是一种重复的劳动而已;小组合作学习还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