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在一线辛勤耕耘了30多年的资深职业教育工作者,于文平备受鼓舞,但同时他也深知,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除了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建立政策制度外,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式也至关重要。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职业学校要“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入主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后,于文平在总结学校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开放、灵活、适合市场,求实、创新、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调整学校战略方针,确定了“高端、精品、特色”的发展定位,同时明确了“用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去培养一流的职场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及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一七九中学成功地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在服务中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做职业学校的校长,要有大教育观,要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否则孤立静止地办学肯定影响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学校了解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摸准企业发展的脉搏,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于文平校长如是说。鉴于此,一七九中学明确提出,学校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从服务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一七九中学的办学思路因此被打开了。学校的改革也在围绕着这一点,从社会需求、师资、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统筹考虑,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总抓手,将科学知识体系转变为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一七九中学立足于首都经济发展,强化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并逐步实现与企业接轨、与行业接轨、与国际接轨、与高职接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保证学生就业、升学、创业等多元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西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烹饪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是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美术设计专业定向和艺术类大专接轨。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七九中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考点,也是原劳动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初中级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鉴定资格。2008年,学校还与新加坡布鲁克斯商学院、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互派学生进行长短期教育交流,为学生提供去新加坡学习、培训、就业的机会。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合作办学,为学生进一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搭建平台……一七九中学的办学之路越走越宽,探索出了一套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在改革中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类型的教育;其培养对象,是适合于应用性学习方法的人群;其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模式,从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向职教自身规律靠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做”中学,比单纯地听、看学习的效率要高60%~70%,而且对知识、技术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同时培养。采访中于文平校长强调:“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基于这种认识,一七九中学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还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职场“实战”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制胜法宝”。
以烹饪专业为例。一七九中学明确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思路:针对岗位设计课程,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增强学生的适岗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具体而言,烹饪专业的改革紧紧把握住市教委倡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制定了校级课改实施方案,实行了“1 X”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即“1”为核心骨干课程,“X”是围绕骨干课程的相关知识、相关技术。在整体设置课程方面,一七九中学注重课程的综合化、整体化。过去理论课课时偏多,各科内容多有重复,造成课时浪费,部分科目与烹饪实际脱节,学习收效不大。新的课程模式是“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强调课程整合,即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整合。如改革后的中式刀工综合实训课:是中式刀工技术课与原料加工课的综合课,压缩了原料加工技术理论课的课时,将原料加工技术知识高度集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依据中式烹饪师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教授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要求烹饪专业教师将“三课教育”贯穿到实训课的始终,即“安全操作教育课”、“卫生清洁规范课”、“职业行为养成课”,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样的改革成效十分明显,仅以“201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天煌杯烹饪技能大赛选拔赛”为例,参与的学生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并且有3名学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6月份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均获得三等奖。
不仅仅是烹饪专业,目前,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在积极地以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秉承着“技能要靠训练来提高,能力要靠做事来培养”的理念,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苹果机房、电子排版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视频技术实训室、灯光音响实训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以及颇具时尚风味的中西餐烹饪、酒店服务、调酒、茶艺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习实训。 在赏识中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有个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的对象中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弱势群体”。面对这样的群体,一七九中学的教育者们树立起了一种信念:“职业教育是成功教育、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只要努力,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正如于文平校长所强调的:“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同,同时要承认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成功的潜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技术人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未来,给家长一个希望。”
为此,一七九中学还特别引入了市教科院的一个市级课题“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的实验校,几年来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涌现了一批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教师典型。学校通过班主任的赏识评语、学生作业的赏识评判,让赏识教育走进课堂;并要求教师换一种视觉看学生,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在赏识的同时,一七九中学注重“成功”教育。自信心是学生潜力的“放大镜”。每年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要进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电子装配技术、音频信号线制作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布线专业技能竞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中餐宴会摆台、茶艺和英式调酒专业技能竞赛;烹饪专业进行食品雕刻、刀工和抻面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细细审察“赏识—成功”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坚守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
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到学校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小到学校内部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德育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等等,都需要很好地驾驭和妥善地处理。采访中,于文平校长深情地谈道:“我热爱这份工作,敬重这份事业,也格外珍惜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既是于文平心境的真实写照,更是实践中他倾力探索的教育路径。不论是当一名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还是就任职业学校的一校之长,他都不曾改变这一初衷……■
□编辑 吴君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职业学校要“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入主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后,于文平在总结学校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开放、灵活、适合市场,求实、创新、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调整学校战略方针,确定了“高端、精品、特色”的发展定位,同时明确了“用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去培养一流的职场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及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一七九中学成功地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在服务中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做职业学校的校长,要有大教育观,要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否则孤立静止地办学肯定影响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学校了解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摸准企业发展的脉搏,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于文平校长如是说。鉴于此,一七九中学明确提出,学校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从服务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一七九中学的办学思路因此被打开了。学校的改革也在围绕着这一点,从社会需求、师资、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统筹考虑,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总抓手,将科学知识体系转变为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一七九中学立足于首都经济发展,强化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并逐步实现与企业接轨、与行业接轨、与国际接轨、与高职接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保证学生就业、升学、创业等多元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西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烹饪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是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美术设计专业定向和艺术类大专接轨。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七九中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考点,也是原劳动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初中级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鉴定资格。2008年,学校还与新加坡布鲁克斯商学院、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互派学生进行长短期教育交流,为学生提供去新加坡学习、培训、就业的机会。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合作办学,为学生进一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搭建平台……一七九中学的办学之路越走越宽,探索出了一套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在改革中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类型的教育;其培养对象,是适合于应用性学习方法的人群;其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模式,从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向职教自身规律靠拢。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做”中学,比单纯地听、看学习的效率要高60%~70%,而且对知识、技术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同时培养。采访中于文平校长强调:“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基于这种认识,一七九中学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还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职场“实战”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制胜法宝”。
以烹饪专业为例。一七九中学明确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思路:针对岗位设计课程,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增强学生的适岗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具体而言,烹饪专业的改革紧紧把握住市教委倡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制定了校级课改实施方案,实行了“1 X”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即“1”为核心骨干课程,“X”是围绕骨干课程的相关知识、相关技术。在整体设置课程方面,一七九中学注重课程的综合化、整体化。过去理论课课时偏多,各科内容多有重复,造成课时浪费,部分科目与烹饪实际脱节,学习收效不大。新的课程模式是“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强调课程整合,即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整合。如改革后的中式刀工综合实训课:是中式刀工技术课与原料加工课的综合课,压缩了原料加工技术理论课的课时,将原料加工技术知识高度集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依据中式烹饪师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教授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要求烹饪专业教师将“三课教育”贯穿到实训课的始终,即“安全操作教育课”、“卫生清洁规范课”、“职业行为养成课”,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样的改革成效十分明显,仅以“201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天煌杯烹饪技能大赛选拔赛”为例,参与的学生一举夺得四个一等奖,并且有3名学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6月份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均获得三等奖。
不仅仅是烹饪专业,目前,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在积极地以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秉承着“技能要靠训练来提高,能力要靠做事来培养”的理念,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苹果机房、电子排版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视频技术实训室、灯光音响实训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以及颇具时尚风味的中西餐烹饪、酒店服务、调酒、茶艺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习实训。 在赏识中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有个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的对象中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弱势群体”。面对这样的群体,一七九中学的教育者们树立起了一种信念:“职业教育是成功教育、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只要努力,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正如于文平校长所强调的:“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同,同时要承认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成功的潜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技术人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未来,给家长一个希望。”
为此,一七九中学还特别引入了市教科院的一个市级课题“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的实验校,几年来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涌现了一批热爱学生、师德高尚的教师典型。学校通过班主任的赏识评语、学生作业的赏识评判,让赏识教育走进课堂;并要求教师换一种视觉看学生,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在赏识的同时,一七九中学注重“成功”教育。自信心是学生潜力的“放大镜”。每年一七九中学的各个专业都要进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电子装配技术、音频信号线制作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布线专业技能竞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中餐宴会摆台、茶艺和英式调酒专业技能竞赛;烹饪专业进行食品雕刻、刀工和抻面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细细审察“赏识—成功”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坚守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
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到学校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小到学校内部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德育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等等,都需要很好地驾驭和妥善地处理。采访中,于文平校长深情地谈道:“我热爱这份工作,敬重这份事业,也格外珍惜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既是于文平心境的真实写照,更是实践中他倾力探索的教育路径。不论是当一名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还是就任职业学校的一校之长,他都不曾改变这一初衷……■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