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案例,文章介绍了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提出了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如下策略是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设置中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统一;系统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与中学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英语专业师范生 实践教学模式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实践育人的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意见》要求各高校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确保人文社会学科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具体要求。因此,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新审视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制定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西南边陲,是广西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尽管其是一所综合型的大学,但本着始终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为广西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师资是一直是英语专业的重要任务,自成立以来,英语专业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基础英语教育师资力量,成为广西高校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师资的一支主力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2012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英语专业成立了英语教育方向,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专业基础课、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的合理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使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学科课程的有效衔接,目标在于建立以能力、实践和专业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对本次的改革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优化培养方案,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
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将来从事教师职业、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整套操作系统,具体分为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董泽芳,陈文娇,2008)。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业技能不仅是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更是其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逐步加以重视。1992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规范了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1994年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对高师学生切实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细化了规范的具体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综合型院校特别是民族类院校承担着培养师范生的任务,但由于不是师范类院校,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往往在注重和强化学术性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师范性的特点,忽略了对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专业技能培养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难以有效衔接,致使学生较少受到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中技能课程及知识课程比重偏高,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小,同时教师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英语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单一课程设置,在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教育课程,在原有的综合型大学开设的传统师范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学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课堂观察与教学研究,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测试与评价等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2014年的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了教师教育平台模块,增加了中学心理辅导与教育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使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由2012年不到10个学分发展到2014年的26学分,占总学分的15.29%,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更具示范性。经过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以分层次渐进的方式,在本科四年的教学阶段中逐步地、系统地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课内训练与课外强化结合,促进第二课堂工程的规范化、常态化
不可否认,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课内训练实施和完成,只有在课内,这种训练才系统完整。但由于课内学分和课时的限制,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教师指导是不够的,要使训练卓有成效,还需要有课外强化相配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配合课内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配套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在2013年制订了《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实践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常态化,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课程有效衔接。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我们力求将教学技能的培养分阶段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中。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实践性质的不同而分类,主要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五个项目,对每一项目的目的、内容与形式、实施步骤与方法及项目的评价方式都做了规定,有规划、有组织、系统地将教师技能活动的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大一及大二上半学年,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配合学科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重点培养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三字一话”,采取的主要活动是在第一学年开展英语朗读、背诵、绕口令、故事会等活动。第二学年开展电影配音模仿、演讲、英文书法(粉笔字和、钢笔字)比赛等活动;第二阶段即大二下半学年及大三学年,主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配合《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测试与评价》、《中学英语课堂与教学方法研究》、《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工作坊、小组项目活动、比赛和微格教学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活动设计、教案编写、说课及讲课等教学技能。具体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具制作比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训练、说课训练、教案编写比赛。第四阶段即大三下半学年和大四学年,这一阶段主要活动就是教育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及评析教学的能力,检验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学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及初步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及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三、加强与中学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本国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深刻而彻底的变革,在本土开展各种模式的尝试。无论是英国的“校本培训”,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日本的“授业研究”,法国的“IUFM模式”,还是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从“理论”转向“实践”(杜静,杨洁,2013),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教育的最大特色。如:英国采用“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模式”,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中小学都有着密切的教学合作,课程一般分为学科研究、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在大学导师和中学导师的协调指导下进行学科研究与教育专业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占教育专业训练的66%,学生一般会到中小学进行为期24周的教育调查和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著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从2012开始,我们逐渐与南宁市中学开展教学合作。目前,我们在南宁市的三所中学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并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稳定的合作。通过了解-感悟-演练三个步骤,使学生对中学教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首先,我们每年定期邀请实习实训基地的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到校给学生做作课程新标准及教改方面的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中学教师的职责及中学生的特点。其次,每年定期组织大三的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观摩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常规、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与中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在大四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用八周时间深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实习内容包括授课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得以将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教学一方面检验教育教学技能课堂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实际的教育教学考验,突出了教学的参与性、合作性和体验性。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师范生的技能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任何技能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价体系对教和学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确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有利于保证教育技能训练的质量,又有利于初进师范生技能的自我持续发展。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点措施:1.评价的全面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除了常规的课程考核外,我们在实践教学大纲中对各个实践项目都制定了考核方法,并在新生入学阶段让他们明确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外,实践操作也是考核的重要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调动他们的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的考核中,我们纳入了实践环节的部分,如我们在《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学课堂观察与教学方法研究》、《英语测试与评价》等课程都减少了理论考核的比重,增加了实践考核的比重。在这些课程中,要求学生做小型项目,并在期末进行项目展示,项目展示的考核结果和理论考核构成最终成绩。2.评价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次性考核不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因此,我们根据技能的性质和掌握的难度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根据教育技能内容的特点,我们分三个级别对学生教育技能进行考核:一级是基本教育技能考核(包括教师口语、三笔一画、各学科专业技能等);二级是实际教学技巧考核(包括掌握课程标准、使用教材、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三级是高级教育技能考核(管理技能、教研技能、自我反思技能等)。在教学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一、二级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不通过不予参加实习,在教学实习中对学生进行三级考核,考核成绩结合相关理论课成绩构成学生的教学实习的最终成绩。
结语
新的形势及新的教学理念,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专业技能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在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根据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实际,探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方式方法对于促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都做了全方位的改革,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改革效果初现成效。但一个改革方案是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来验证其效果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优化,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基础英语教育师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号.
[2]高端阔.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肖肃,刘玉梅,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和实践—一项基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实践教学探索的研究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4]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
[5]杜静,杨洁.关注实践:国际视野下教师教育的模式变革与价值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关键词: 民族院校 英语专业师范生 实践教学模式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实践育人的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意见》要求各高校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确保人文社会学科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具体要求。因此,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新审视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制定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西南边陲,是广西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尽管其是一所综合型的大学,但本着始终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为广西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师资是一直是英语专业的重要任务,自成立以来,英语专业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基础英语教育师资力量,成为广西高校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师资的一支主力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2012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英语专业成立了英语教育方向,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专业基础课、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的合理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使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学科课程的有效衔接,目标在于建立以能力、实践和专业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对本次的改革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优化培养方案,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
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将来从事教师职业、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整套操作系统,具体分为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董泽芳,陈文娇,2008)。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业技能不仅是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更是其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逐步加以重视。1992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规范了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1994年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对高师学生切实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细化了规范的具体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综合型院校特别是民族类院校承担着培养师范生的任务,但由于不是师范类院校,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往往在注重和强化学术性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师范性的特点,忽略了对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专业技能培养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难以有效衔接,致使学生较少受到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中技能课程及知识课程比重偏高,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小,同时教师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英语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单一课程设置,在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教育课程,在原有的综合型大学开设的传统师范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学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课堂观察与教学研究,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测试与评价等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2014年的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了教师教育平台模块,增加了中学心理辅导与教育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使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由2012年不到10个学分发展到2014年的26学分,占总学分的15.29%,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更具示范性。经过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以分层次渐进的方式,在本科四年的教学阶段中逐步地、系统地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课内训练与课外强化结合,促进第二课堂工程的规范化、常态化
不可否认,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课内训练实施和完成,只有在课内,这种训练才系统完整。但由于课内学分和课时的限制,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教师指导是不够的,要使训练卓有成效,还需要有课外强化相配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有效配合课内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配套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在2013年制订了《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实践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常态化,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课程有效衔接。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我们力求将教学技能的培养分阶段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中。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实践性质的不同而分类,主要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五个项目,对每一项目的目的、内容与形式、实施步骤与方法及项目的评价方式都做了规定,有规划、有组织、系统地将教师技能活动的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大一及大二上半学年,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配合学科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重点培养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三字一话”,采取的主要活动是在第一学年开展英语朗读、背诵、绕口令、故事会等活动。第二学年开展电影配音模仿、演讲、英文书法(粉笔字和、钢笔字)比赛等活动;第二阶段即大二下半学年及大三学年,主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配合《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测试与评价》、《中学英语课堂与教学方法研究》、《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工作坊、小组项目活动、比赛和微格教学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活动设计、教案编写、说课及讲课等教学技能。具体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具制作比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训练、说课训练、教案编写比赛。第四阶段即大三下半学年和大四学年,这一阶段主要活动就是教育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及评析教学的能力,检验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学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及初步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及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三、加强与中学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本国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深刻而彻底的变革,在本土开展各种模式的尝试。无论是英国的“校本培训”,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日本的“授业研究”,法国的“IUFM模式”,还是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从“理论”转向“实践”(杜静,杨洁,2013),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教育的最大特色。如:英国采用“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模式”,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中小学都有着密切的教学合作,课程一般分为学科研究、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在大学导师和中学导师的协调指导下进行学科研究与教育专业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占教育专业训练的66%,学生一般会到中小学进行为期24周的教育调查和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著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从2012开始,我们逐渐与南宁市中学开展教学合作。目前,我们在南宁市的三所中学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并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稳定的合作。通过了解-感悟-演练三个步骤,使学生对中学教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首先,我们每年定期邀请实习实训基地的优秀教师及管理人员到校给学生做作课程新标准及教改方面的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中学教师的职责及中学生的特点。其次,每年定期组织大三的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观摩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常规、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与中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在大四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用八周时间深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实习内容包括授课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得以将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运用于实践中。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教学一方面检验教育教学技能课堂训练的成效,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实际的教育教学考验,突出了教学的参与性、合作性和体验性。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师范生的技能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任何技能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价体系对教和学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确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有利于保证教育技能训练的质量,又有利于初进师范生技能的自我持续发展。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点措施:1.评价的全面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除了常规的课程考核外,我们在实践教学大纲中对各个实践项目都制定了考核方法,并在新生入学阶段让他们明确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外,实践操作也是考核的重要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理论和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调动他们的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的考核中,我们纳入了实践环节的部分,如我们在《英语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学课堂观察与教学方法研究》、《英语测试与评价》等课程都减少了理论考核的比重,增加了实践考核的比重。在这些课程中,要求学生做小型项目,并在期末进行项目展示,项目展示的考核结果和理论考核构成最终成绩。2.评价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次性考核不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因此,我们根据技能的性质和掌握的难度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根据教育技能内容的特点,我们分三个级别对学生教育技能进行考核:一级是基本教育技能考核(包括教师口语、三笔一画、各学科专业技能等);二级是实际教学技巧考核(包括掌握课程标准、使用教材、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三级是高级教育技能考核(管理技能、教研技能、自我反思技能等)。在教学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一、二级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不通过不予参加实习,在教学实习中对学生进行三级考核,考核成绩结合相关理论课成绩构成学生的教学实习的最终成绩。
结语
新的形势及新的教学理念,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专业技能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在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根据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实际,探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方式方法对于促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都做了全方位的改革,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改革效果初现成效。但一个改革方案是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来验证其效果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优化,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基础英语教育师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号.
[2]高端阔.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肖肃,刘玉梅,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和实践—一项基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实践教学探索的研究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4]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
[5]杜静,杨洁.关注实践:国际视野下教师教育的模式变革与价值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