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探索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新课标教材非常重视实验,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让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服务者,使学生处于绝对自主地位
  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管是学生实验,随堂小实验,探究小实验等,学生应处于绝对自主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应该是学生实验的指导者、协作者,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
  二、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和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时,我改为学生动手实验: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传统教材得到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是“排水法”,即把物体排开的水收集起来称量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力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个实验确实很普通,也很巧妙,但学生很难自己设计得出来。为此,我们研究了阿基米德发现这个定律的思想,设计了把一小袋水浸入水中的小实验,由此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然后用排水法进行验证。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例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要逐个进行探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为学生做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当好助理者和服务者。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五、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让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導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例如:我利用塑料瓶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①探究声音的音调。②光的直线传播。③研究光的折射现象。④凸透镜成像等;又如利用易拉罐制成“滑轮”,探究滑轮的机械效率;用废旧墨水瓶和吸管制成“微小形变演示器”,探究固体形变;用塑料袋制成“帕斯卡桶裂实验装置”研究液体压强等,让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知觉的集中,引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欲望,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物理,觉得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社会和生活中,真正做到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与学生为本的教育,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影响,主要是在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中展开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利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取得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一、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情
期刊
众所周知,英语单词的记忆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词就像构成英语这座大厦的一个个砖块,而词汇则是粘合剂,他们共同筑就了英语这座高楼大厦。但就农村中学生的现状来说,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来记忆英语单词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很重要。  一、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①音标不会,单词记不住;②单词、词组死记硬背。由于没有过好语音关,所以普遍存在着单词、句子读不准、不会读的现象。③对英语学习兴趣不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已步入了良性的轨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单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书本知识过程中把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训、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这就要求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近几年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我想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谈一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教学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学科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问的关系,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虽然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如果一篇文章让低年级学生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地读,学生学得很疲乏,越学越没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会安排很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玩,在玩中学。老师讲40分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钟要指导学生读书不容易,老师应该在40分钟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得有效,学得充实。新大纲也指出,在学生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新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主动学习,扩充和巩固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工具的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凭借其优势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强了英语听力在教学中的比重,突出了英语听说在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高中英语的培养目标:培
期刊
新课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在新课程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发展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规划。限于自身能力,我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期刊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往往我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答案。创造性的幼芽就在这种“标准化的教育”中湮灭了。于是,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当前教育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而新奇独特就意味着能别出心裁的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对低年级
期刊
摘要: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教学中运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普及,这一做法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英语口语教学,使英语知识的存储、学习和表现形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但为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达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创造使用英语的真实情境,
期刊
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不可忽视。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聞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那么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课堂教学熏染  德育要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动人的讲述,以艺术形象的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情感。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