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的平台。因此,只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的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性等的评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式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内涵包括了两点:互动性和交往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亮点。但经过调查发现,在我们农村小学课堂,大多数的合作学习只是有其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大都是在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学生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随意地叫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按照老师的教学预设,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学生没有合作的欲望,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2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产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欲望,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能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正确处理好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对小组荣誉的考虑或者个人表现欲望强烈,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或者不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自卑心理增强。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给学困生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要激发学优生与学困生间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鼓励学优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学会会尊重他人,让他们懂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体验自身价值的快乐,培养他们乐于肋人的习惯。
4 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5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式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内涵包括了两点:互动性和交往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亮点。但经过调查发现,在我们农村小学课堂,大多数的合作学习只是有其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大都是在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学生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随意地叫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按照老师的教学预设,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学生没有合作的欲望,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2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产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欲望,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能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正确处理好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为宜。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对小组荣誉的考虑或者个人表现欲望强烈,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或者不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自卑心理增强。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给学困生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要激发学优生与学困生间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鼓励学优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学会会尊重他人,让他们懂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体验自身价值的快乐,培养他们乐于肋人的习惯。
4 制定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假热闹后的无序性。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各抒己见,根本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别谈合作了;有的组只有两个较好的同学在讨论,其他人则无所事事;有的小组则你推我让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如何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呢?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1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5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助力器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