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深知小学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编造、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深究原因,笔者大致罗列为:①作文教学没有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作文教学理念陈旧、僵化,即便是认真教学作文的,又往往过于强调写作的章法和技巧,束缚了学生写作的思维,学生变得缩手缩脚,茫然无从;②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写作成了一种负担,仅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写,为了考试得分而写;③教师的作文批阅、点评模式化、成人化,切不中作文的优缺点,缺乏个性,部分学生把教师的点评作为写作方向,刻意迎合教师的口味,作文失去了童真童趣。④模仿或抄袭作文选之类的文章,作文缺乏个性和灵动。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理念都表明,追求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回归小学生作文的心灵原生态,真实、自由、个性,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就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问题,几年来,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1 引导学生个性化积累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在学生没有写作欲望,感到无材料可写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写好作文。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了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才会让许多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大脑,才能打破他们的惯性思维状态,产生新思维、新认识,从而拓宽学生习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所以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作文素材,以种种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他们的视听,积累更多的素材,有了生动个性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再做文章,才会乐于去写。
要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不脱离实际。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情感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可以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工作表现等等,到学校最好主动和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对观察的素材要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作文的兴趣,而且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
2 鼓励学生个性化巧妙构思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足见一个人的思考、思想之重要。习作是学生的思维历练的过程。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是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根本,否则作文只能是人云亦云,通篇假话、空话、套话,不可能写出具有个性色彩、丰富多姿的作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知、经验、表象、情感等都具有差异性。事实上,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其思维品质、思考方式、思考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特征。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思考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大胆想象、思考,并及时地加以肯定、鼓励,在学生的思考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迷茫时,要加以点拨、引导。鼓励学生怎样思考,就怎样说,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限制,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教师要减少主观干预。教师的评价导向,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在无时无刻地制约、影响着学生。作文模式化、功利化、标准化都是思考个性化的思维阻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作文就怎么写,只要真实的,就是富有个性的。老师切忌越庖代俎,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打破定势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问题,如人们提到狼,就说狼是凶残的,一提到狐狸,就联想到狡猾,一提到蛇,说蛇的恐怖,而说到羊、兔子、小鹿等动物时,就说是善良的可爱的,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再如学生一赞美老师,就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等缺乏个性的比喻,现在学生可以把老师比作“春泥、树根、铺路石、桥、牛、灯、春风、山泉……”等富有新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让人感到了个性化的无比魅力。
个性化思考,在想象作文中尤为重要。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构思的异同。个性化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境界。
3 倡导学生个性化自由表达
写作文是学生的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挥的天地,每篇文章都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倡导学生写自己的话,提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表达形式上,进行“真我”、“本我”、“超我”的个性化表达,要达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异,表达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写作过程中要扩宽思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切身感受。
其次是倡导抒写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把握喜怒哀乐的情绪,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比如这样一篇半命题作文“我爱家乡的?”,让学生先补全题目,再写作。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一个学生这样说:“老师,我爱家乡以前的小河,不爱现在的小河,现在的小河太脏了。”是啊,看看我们被高楼逐渐“蚕食”的田野,看看泛黄泛臭的河水,这些“丑”的现象正是热爱家乡的学生不愿看到的痛心的事实,又何爱之有呢?于是,我肯定了这个孩子的说法。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以前什么令你喜爱,现在却变了的?你希望家乡的未来有什么令你喜爱的景象?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能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用他们擅长的手段去个性化地表达,去个性化地作文。这主要是他们作文表达的形式。传统作文教学,传统作文评价标准,传统作文写作要求,往往都是规定了学生作文方式表达的同一性。小学阶段往往只是单一的记叙文训练,这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给学生作文以空间,以自由,解除他们的种种作文束缚,释放他们的个性、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作文。可以写诗,可以写童话,可以记叙,可以想象,可以创作儿歌,可以写笑话、剧本、小说……哪怕写得不怎么样,但只要学生愿写,只要学生爱写就好。
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我”和“人”的存在。采取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真实地展示孩子的个性,是我们今后作文教学的使命。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理念都表明,追求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回归小学生作文的心灵原生态,真实、自由、个性,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就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问题,几年来,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1 引导学生个性化积累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在学生没有写作欲望,感到无材料可写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写好作文。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了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才会让许多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大脑,才能打破他们的惯性思维状态,产生新思维、新认识,从而拓宽学生习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所以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作文素材,以种种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他们的视听,积累更多的素材,有了生动个性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再做文章,才会乐于去写。
要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不脱离实际。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情感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可以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工作表现等等,到学校最好主动和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对观察的素材要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作文的兴趣,而且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
2 鼓励学生个性化巧妙构思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足见一个人的思考、思想之重要。习作是学生的思维历练的过程。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是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根本,否则作文只能是人云亦云,通篇假话、空话、套话,不可能写出具有个性色彩、丰富多姿的作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知、经验、表象、情感等都具有差异性。事实上,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其思维品质、思考方式、思考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特征。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思考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大胆想象、思考,并及时地加以肯定、鼓励,在学生的思考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迷茫时,要加以点拨、引导。鼓励学生怎样思考,就怎样说,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限制,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教师要减少主观干预。教师的评价导向,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在无时无刻地制约、影响着学生。作文模式化、功利化、标准化都是思考个性化的思维阻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作文就怎么写,只要真实的,就是富有个性的。老师切忌越庖代俎,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
倡导学生个性化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打破定势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问题,如人们提到狼,就说狼是凶残的,一提到狐狸,就联想到狡猾,一提到蛇,说蛇的恐怖,而说到羊、兔子、小鹿等动物时,就说是善良的可爱的,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再如学生一赞美老师,就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等缺乏个性的比喻,现在学生可以把老师比作“春泥、树根、铺路石、桥、牛、灯、春风、山泉……”等富有新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让人感到了个性化的无比魅力。
个性化思考,在想象作文中尤为重要。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构思的异同。个性化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境界。
3 倡导学生个性化自由表达
写作文是学生的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挥的天地,每篇文章都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倡导学生写自己的话,提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表达形式上,进行“真我”、“本我”、“超我”的个性化表达,要达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异,表达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写作过程中要扩宽思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切身感受。
其次是倡导抒写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把握喜怒哀乐的情绪,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比如这样一篇半命题作文“我爱家乡的?”,让学生先补全题目,再写作。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一个学生这样说:“老师,我爱家乡以前的小河,不爱现在的小河,现在的小河太脏了。”是啊,看看我们被高楼逐渐“蚕食”的田野,看看泛黄泛臭的河水,这些“丑”的现象正是热爱家乡的学生不愿看到的痛心的事实,又何爱之有呢?于是,我肯定了这个孩子的说法。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以前什么令你喜爱,现在却变了的?你希望家乡的未来有什么令你喜爱的景象?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能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用他们擅长的手段去个性化地表达,去个性化地作文。这主要是他们作文表达的形式。传统作文教学,传统作文评价标准,传统作文写作要求,往往都是规定了学生作文方式表达的同一性。小学阶段往往只是单一的记叙文训练,这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给学生作文以空间,以自由,解除他们的种种作文束缚,释放他们的个性、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作文。可以写诗,可以写童话,可以记叙,可以想象,可以创作儿歌,可以写笑话、剧本、小说……哪怕写得不怎么样,但只要学生愿写,只要学生爱写就好。
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我”和“人”的存在。采取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真实地展示孩子的个性,是我们今后作文教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