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有那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有“兴”阅读。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师可以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或组织学生谈阅读感受。同时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以及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与评价。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倔强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学《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学《嫦娥奔月》)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设立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乐于阅读。学生不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内都会阅读到许多有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适时地设立一个集体交流的平台,利用阅读课或语文课让学生来谈自己看过的文章或体会。中午一般我会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但是读书有要求,那就是读完以后得结合自身谈阅读体会。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的文章来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如:教《开天辟地》一文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神话故事。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适时圈划,抓住重点难点
课文中一般都有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和重点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边阅读边圈划,句子的含义和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适时作画,激发想象力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具体的图画,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3、适时评赏,体会写作方法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它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精彩课文和精彩段落,我们老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来评赏一下,说说这些句子哪里写得好,或者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明确写作方法的目的。
4、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议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填补那片空白,让学生的想像自由驰骋,海阔天空,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更是一次锻炼写作的好机会。在阅读感悟、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情动辞发,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
5、适时摘抄,丰富词汇积累
没有积累的阅读是老熊掰棒子的做法,手中永远只有一个。当然,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我平时让学生在阅读笔记上分门别类的摘抄,人物的、事物的、景物的、动物的,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段落。有空去翻一翻,写作文时去找一找。自己的词库里积累的多,用得多,自然写的文章就能生动起来了。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书海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增长自己的见识。
1、建立班级图书库。
2、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四、交流反馈,让学生展示成果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做事会虎头蛇尾。为使学生不断改进阅读的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对课外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持久的热情,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可以采取的方法是:1、组织学生交流,促进阅读。2、比一比,赛一赛。另外还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还要注意阅读成果的巩固。让学生把阅读和日记,以及与平时的作文训练相联系。这样学习在作文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喜爱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老师就要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并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广西陆川县良田中心小学)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有“兴”阅读。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师可以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或组织学生谈阅读感受。同时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以及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与评价。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倔强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学《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学《嫦娥奔月》)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设立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乐于阅读。学生不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内都会阅读到许多有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适时地设立一个集体交流的平台,利用阅读课或语文课让学生来谈自己看过的文章或体会。中午一般我会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但是读书有要求,那就是读完以后得结合自身谈阅读体会。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的文章来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如:教《开天辟地》一文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神话故事。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适时圈划,抓住重点难点
课文中一般都有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和重点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边阅读边圈划,句子的含义和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适时作画,激发想象力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具体的图画,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3、适时评赏,体会写作方法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它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精彩课文和精彩段落,我们老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来评赏一下,说说这些句子哪里写得好,或者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明确写作方法的目的。
4、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议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填补那片空白,让学生的想像自由驰骋,海阔天空,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更是一次锻炼写作的好机会。在阅读感悟、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情动辞发,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
5、适时摘抄,丰富词汇积累
没有积累的阅读是老熊掰棒子的做法,手中永远只有一个。当然,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我平时让学生在阅读笔记上分门别类的摘抄,人物的、事物的、景物的、动物的,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段落。有空去翻一翻,写作文时去找一找。自己的词库里积累的多,用得多,自然写的文章就能生动起来了。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书海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增长自己的见识。
1、建立班级图书库。
2、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四、交流反馈,让学生展示成果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做事会虎头蛇尾。为使学生不断改进阅读的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对课外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持久的热情,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可以采取的方法是:1、组织学生交流,促进阅读。2、比一比,赛一赛。另外还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还要注意阅读成果的巩固。让学生把阅读和日记,以及与平时的作文训练相联系。这样学习在作文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喜爱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老师就要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并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广西陆川县良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