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反思,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使学生想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就要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求知环境,从孩子们眼光看问题,走进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我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生物园中先观察土壤,再采集土壤,然后利用他们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学情,激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土壤里有什么?土壤为什么能长植物?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土壤里有哪些肥料?土壤有哪些颜色等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我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大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是无休止的,他们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从而顺利地引导他们推开提问之门,推开科学之门。
二、 使学生敢问
首先,我重视学生的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及时作出回答,即使不着边际,甚至毫無价值,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赞赏,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比如,学生看蜗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观察半天,还不停地提问:“小蜗牛在干什么?”“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有眼睛吗?”“它们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嘴在哪里?”等。即便这些问题都不复杂,但这却来自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及其感受。我们进行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观察、研究蜗牛那样,去观察、研究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
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 使学生善问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启发他们思考并提出“说明什么”“有什么规律”“是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判断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提问“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启发他们提“怎么办”“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便于探索。 激发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蜗牛》一课,当学生观察了介绍蜗牛的课件后,可以引导他们提问:“蜗牛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个较有探讨性的问题,其他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见解,于是都会争着来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逻辑性。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粗浅到深入地思考问题。 如启发学生提出“空气会流动的吗?”“空气被压缩后会怎么样?”等问题,这样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又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 在上三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时, 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植物的生命周期,还给他们展览了高年级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发芽的?”“采摘植物它们会感到疼吗?”“植物的爸爸妈妈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自己种一些植物?”就这样,孩子们能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五、养成问题意识习惯
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具有质疑意识的人,才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对提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反思,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使学生想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就要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求知环境,从孩子们眼光看问题,走进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我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生物园中先观察土壤,再采集土壤,然后利用他们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学情,激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土壤里有什么?土壤为什么能长植物?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土壤里有哪些肥料?土壤有哪些颜色等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我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大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是无休止的,他们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从而顺利地引导他们推开提问之门,推开科学之门。
二、 使学生敢问
首先,我重视学生的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及时作出回答,即使不着边际,甚至毫無价值,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赞赏,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比如,学生看蜗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观察半天,还不停地提问:“小蜗牛在干什么?”“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有眼睛吗?”“它们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嘴在哪里?”等。即便这些问题都不复杂,但这却来自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及其感受。我们进行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观察、研究蜗牛那样,去观察、研究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
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 使学生善问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启发他们思考并提出“说明什么”“有什么规律”“是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判断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提问“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启发他们提“怎么办”“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便于探索。 激发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蜗牛》一课,当学生观察了介绍蜗牛的课件后,可以引导他们提问:“蜗牛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个较有探讨性的问题,其他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见解,于是都会争着来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逻辑性。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粗浅到深入地思考问题。 如启发学生提出“空气会流动的吗?”“空气被压缩后会怎么样?”等问题,这样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又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 在上三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时, 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植物的生命周期,还给他们展览了高年级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发芽的?”“采摘植物它们会感到疼吗?”“植物的爸爸妈妈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自己种一些植物?”就这样,孩子们能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五、养成问题意识习惯
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具有质疑意识的人,才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对提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