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朋友们的眼中,她是一只美丽的蝴蝶,迎着风雨,翩然翻飞,携着缤纷彩梦,快乐地奔赴美丽的语文约会。在专家的笔下,从外表到内在,她的美丽完整又深刻。春去秋来,她在语文路上美丽地行走,思想深邃、激情满怀,追求着诗意,让人们对语文、对语文教师有了更深的领悟。
她是孩子们心里悠悠摇曳的风铃,清脆悦耳的声音是那么好听、那么神圣。她那明艳的大红连衣裙、亮丽的双眸、极具感染力的讲话,演绎着青春、热情、典雅和睿智,是学生家长会上令家长们欣赏又骄傲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几年前,一家拥有百万读者的省城新闻媒体不吝版面刊载了她被评为“南京市最美丽女教师”的消息和她美丽的教学故事。于是,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同行、孩子、学生家长……知道了在古都名校力学小学,有一位美丽的女老师李琳。
我认识李琳缘于一节语文课。
在满荧屏色彩斑驳、光影变幻、眩人眼目,一阵阵或激越、或欢快、或舒缓的旋律充塞课堂成为教学时尚的日子里,她那节《月光启蒙》使我耳目一新。
课堂里,她温温煦煦地叙说着,声音明亮、清澈,溢着亲切与甜美。教学流程简洁、流畅,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兴致勃勃,与她一同走进清纯如水的月色中,时而低吟轻语,时而遐想沉思,感悟文本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怀,领略语言的精彩,享受学习的快乐。她的课让我看到了,什么叫不疾不徐,不枝不蔓,什么叫倾听等待、情感交融,什么叫自然纯真、素韵风清。她的课更令我振奋:清除“陈腐”、拒绝“跟风”,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勃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和时代气息,一定会景色迷人,老师和学生都喜欢。
陪我听课的范云良校长悄声告诉我:“她叫李琳,市青优,我们的副校长。”在后来的交谈中,范校长向我介绍说,李琳的课具体地诠释了力学人“简单、快乐、开放”的语文学科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由李琳首先提出、倡导并带头实践的;李琳的课形象地表达了力学人对“研究性课堂”的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会因主动参与“研究”而惊喜、而感叹、而欢呼。
他说,李琳是一位对语文、对学生情有独钟的好教师,自信干练、教学生动,善于引导、巧于点拨,能让学生心灵融进文本之中、“研究”之中;他说,李琳是个勤奋、有追求的好领导,善于思考,心系学校。我们把学校教学、教科研、教师培训全交给她了。她对力学小学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对学校语文品味的提升,功不可没;他说……
范校长是一位广有影响的名校长、资深的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对小学教育、课程、管理和培训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成果令人钦羡。力学小学的一百多名教师,一位位都珍藏在他心里,被他引为骄傲。每每说起力学小学的名师新秀,他总是抑不住满心的赞赏和喜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之,我深为感动。近些年来,应范校长所嘱,我对力学小学前进的步履更多了些关注。于是对他的一席话,对李琳和她的语文教学也就渐渐增多了了解、加深了认识。
二
李琳的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勇于探索,独具特色。
当下,神圣的校园里,“为应试而教”的阴魂,仍然趾高气扬,四处游荡,为“提高分数”而“加时补课”也已成了不少人顶礼膜拜的潜规则。然而,李琳的学生们,却从来不必为“枯燥乏味”的“做不完”的语文作业而心烦。李琳想的、要的不是“分数”,她天天琢磨着怎样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语文的甜美,爱上语文,迷上语文。李琳说,千万不能败坏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胃口,语文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千万不要让语文作业挤占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她把目光聚焦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她着力研究“作业”,力求精当、适量而有趣味。李琳的学生们也从不斤斤计较考试分数的得失,不为考试名次的升降而焦虑头痛,因为,他们的李老师从没公布过什么名次,在与老师亲切的谈话中,他们一次次弄懂的是成绩和失误的原因,获得的是自信!
当“繁琐分析”卷土重来,“过度开发资源使课堂发胖、浮肿”的时候,李琳高擎“简单”的旗帜,追求“大道至简”的教育境界,在课堂中凸显整体、聚焦重点、扎实训练,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简洁、清晰、干练。她的课堂里,没有铺天盖地的教师板书,没有密密麻麻的学生笔记。有时,她还指导学生当“小老师”,组成备课小组,研读课文,讨论教学,分工准备,或上网搜集资料,或制作教学课件,或设计作业练习,再走上讲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笑声琅琅、思绪飞扬,语文基本素养、独立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喜人的发展。
备课,她强调必须要把先进的理念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通过备课转化为教学行为,不能满足于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挂在口头上,写在文章里,更不能盲目移植一些专家、名师的个人教学主张。听课,她不仅记录教学过程,更注重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发言,重点观察、记录课堂教学的研究点,注意师生双方的行为。课后,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反思提问的质量和效益,弄清学生发言的热点和盲区,从学生的“学”中分析教师的“教”,依据学情改进自己的教。
看到一本本“中外名著”被好心的人们列入一份份为孩子们编制的课外阅读书单,李琳忧心忡忡,怎能让这浩如烟海的成人文学塞满孩子们有限的课外时间?这些作品儿童并不真正爱读,它们本质上不是属于儿童的!李琳努力探索,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能够让他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她笃信,读书是有季节的,孩子们需要不朽的童话和自己的故事,就像羊儿离不开鲜嫩的青草,花儿离不开明媚的阳光。她说,让学生爱上童书、童话,学会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责任、不能懈怠的工作。为此,她轻轻地推开了儿童文学的门扇,领孩子们步入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天地:一同捕捉列那狐在密林中穿梭的敏捷身影,一同感受长不大的彼得•潘在林隙间飞翔的仙尘,一起与善良的人鱼公主在湛蓝的大海里追逐浪花,一起到阿拉伯的王宫里相傍而坐,静静地聆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于是,在李琳的课堂里,孩子们品尝着语文带来的七彩的甜梦和诗情,享受着童年的自由和快乐。
李琳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求表明:美在创造。如果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从课改的实际和要求出发探索开拓,而是屈从压力,追逐“时尚”,迷失于“流行”,跟着别人脚后亦步亦趋、落于窠臼,那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的独特创造,而离开了独特性和创造性也就无所谓美了。
三
李琳的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超越小我,丰盈充实。
学校的发展愿景,领导的谆谆嘱托化成了她在语文路上的倾心追求——
“让语文成为力学孩子们最喜爱的学科!”
“让力学的语文拥有最出色的教师团队!”
于是,50多人的语文教师群体在李琳的带领下,协力同心,奋勇前行,力学的语文天地里,风生水起,气象峥嵘。
她与同事们一起,调整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时,着力构建“研究性”语文课堂;她率先示范教学,现场听课指导,组织教学沙龙,批改青年教师的教学预案、活动设计和听课笔记;谁还记得清,在艰苦探索的漫漫行程中,师生互动,合作研究,一个恰当的问题、一道精当的练习,一个关键的词语,甚至一个看以平常的标点,点燃了多少课堂的精彩,激发了多少孩子们的兴趣、热情和思考,升华了多少教师?谁能知晓,李琳成了多少年轻人心里默默呼喊的“师傅”?
她与同事们结伴,向全校的孩子们发出邀约:“老师在书中等你!”于是,全校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踏上了“儿童文学阅读”之旅,带着各自的渴望、梦想和追寻,一起走进“马小跳世界”,一起找芦花塘边的“青铜和葵花”交朋友,一起去听梅子涵讲“童话”,学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簇拥着金波爷爷“追踪小绿人” ……快乐的旅程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汲取了人类的智慧,更感到书是甜的、书是美的。“儿童文学‘悦读’”,从李琳和一个个实验班的课堂走到了整个“力学园”,成了力学小学亮丽的名片。
她与同事们用爱心和才华为孩子们创编出一本本校本阅读、校本习作教材:这里有可爱的卡通人物等待与孩子们做好朋友:这里有顽皮的动物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手影舞台;这里的太阳颜色缤纷,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情演绎着不同故事;这里有莺歌燕舞、风声雷响、蛙叫蝉鸣,让孩子们倾听、思考、展开想象的彩翅……七彩的校本教材,童趣盎然、童心跳跃,成了力学孩子们七彩童年的亲密伙伴。
她与同事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教师、学生同读、同写活动。老师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读后参加学校的“考试”,试题——撰写“书评”,设计“读书会”方案,编制“阅读考评”试卷……内容、形式年年出新。3~6年级学生全员参与,老师写与学生相同的习作题目,以下水文形式完成作品,完成后组织评选、揭晓结果。师生同读同写活动,使教师一步步走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更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魅力。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想象,知识和快乐,心贴得更紧,情谊更浓烈。
几度春风秋雨,力学人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舞台上,舞步轻盈、意态婆娑,创造着精彩,收获着快乐。力学人也越来越信服自己的副校长了,他们夸李琳得风气之先,是力学语文教学睿智的策划、编导、美丽的领舞者,缜思悠远、舞姿曼妙,心里装着整个团队。
四
一天下午,我应邀到力学园小聚。品茗闲谈中,李琳告诉我,她很忙,很累,但很幸福、很快乐。因为,她生活在力学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对学校,对同事,她始终怀着一颗眷恋和感恩的心。当她站在异地他乡的讲台上,为千百位天南海北的孩子、同行上课、讲座的时候,她从没感到孤独,因为,她觉得力学小学以至整个鼓楼区就紧靠在她身后;当她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困惑、压力、挫折的时候,她从未气馁,因为,一股股来自力学团队的情与力的热流,时时在她周身奔涌。共同创业,相携相励,她与同事们与学校已融为一体。她说,个人的发展只有融在学校的发展愿景之中才有生命,才有价值,才是真幸福。
她说,她很幸福,很快乐,因为,她的爱好与事业可以画等号。她爱语文、爱读书。小时候,她的压岁钱都是用来订阅全年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购买《格林童话》《泰戈尔诗选》……她贪婪地阅读《文汇报》副刊里的美文,坚持摘抄、剪贴,几年下来,厚厚一摞,足有一人多高。成年后,当云间飘落细雨,她喜欢敞开书橱,让淡淡的书香在书房里自由漫溢,读几篇隽永空灵的散文、随笔,或是清新蕴藉的诗歌,让情感的涟漪轻轻地漾开。晚上,掩上批改好的学生作业,她喜欢推开窗儿望月,然后,沉浸在清凉的晚风和橘色的灯晕里,或伏案独坐、或倚靠床栏,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叶圣陶文集》,读斯霞的《爱心育人》,读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读哲学、美学的论著,读曹文轩、秦文君、杨红缨的儿童小说系列,在夜阑人静时分,收拾心情,放飞思绪。她说,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自在,气定神闲,优雅高尚,语文教师首先就应是个读书人。她爱教师工作。在孩提时代,她就梦想当一名教师,守望秀美的方块字,带着孩子们学语文。师范毕业后,梦想成真,在洒满阳光的课堂里,手捧课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着他们天籁般的琅琅读书声,她振奋、迷恋、沉醉、流连,她认定,这里是自己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她说,她此生注定属于语文;教研员说,李琳是为语文而生的。
李琳还告诉我,她幸福、快乐,还因为她有幸工作在人才辈出的南京,有德高望重的语文前辈们引路,有众多优秀的中青年朋友同行,刘红的灵性文采、朱萍的才情魅力、郭学萍的诗意童心,刘志春的睿智、杨树亚的思辩,博学的潘文彬飘溢着书卷气,还有,呵护她、教她学步的师傅戚韵东校长、引她前行的导师芮琼,还有,给她启迪的江和平、充满青春活力的史春妍,……她说,他们都是一本本她最爱读的精美的书。
美学研究指出,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在它上面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自由自觉的活动。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李琳的语文生活丰盈充实,超越小我,富有创造,她的追求与爱好,她的拼搏和快乐,不都是指向人类最光辉的事业,为了给孩子们童年点亮一盏盏灯吗?
窗外,孩子们的笑声如花蕾吱吱绽放,初秋的暖日在天空燃烧着鲜红的霞光,映照在力学小学的校园里。邵力子、傅学文两位老人的汉白玉雕像披上了一层柔美的金辉。望着对席而坐的范校长、肖书记和李琳,听他们深情抒说一代代力学人薪火相传、合力创业的故事,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
在朋友们的眼中,她是一只美丽的蝴蝶,迎着风雨,翩然翻飞,携着缤纷彩梦,快乐地奔赴美丽的语文约会。在专家的笔下,从外表到内在,她的美丽完整又深刻。春去秋来,她在语文路上美丽地行走,思想深邃、激情满怀,追求着诗意,让人们对语文、对语文教师有了更深的领悟。
她是孩子们心里悠悠摇曳的风铃,清脆悦耳的声音是那么好听、那么神圣。她那明艳的大红连衣裙、亮丽的双眸、极具感染力的讲话,演绎着青春、热情、典雅和睿智,是学生家长会上令家长们欣赏又骄傲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几年前,一家拥有百万读者的省城新闻媒体不吝版面刊载了她被评为“南京市最美丽女教师”的消息和她美丽的教学故事。于是,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同行、孩子、学生家长……知道了在古都名校力学小学,有一位美丽的女老师李琳。
我认识李琳缘于一节语文课。
在满荧屏色彩斑驳、光影变幻、眩人眼目,一阵阵或激越、或欢快、或舒缓的旋律充塞课堂成为教学时尚的日子里,她那节《月光启蒙》使我耳目一新。
课堂里,她温温煦煦地叙说着,声音明亮、清澈,溢着亲切与甜美。教学流程简洁、流畅,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兴致勃勃,与她一同走进清纯如水的月色中,时而低吟轻语,时而遐想沉思,感悟文本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怀,领略语言的精彩,享受学习的快乐。她的课让我看到了,什么叫不疾不徐,不枝不蔓,什么叫倾听等待、情感交融,什么叫自然纯真、素韵风清。她的课更令我振奋:清除“陈腐”、拒绝“跟风”,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勃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和时代气息,一定会景色迷人,老师和学生都喜欢。
陪我听课的范云良校长悄声告诉我:“她叫李琳,市青优,我们的副校长。”在后来的交谈中,范校长向我介绍说,李琳的课具体地诠释了力学人“简单、快乐、开放”的语文学科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由李琳首先提出、倡导并带头实践的;李琳的课形象地表达了力学人对“研究性课堂”的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会因主动参与“研究”而惊喜、而感叹、而欢呼。
他说,李琳是一位对语文、对学生情有独钟的好教师,自信干练、教学生动,善于引导、巧于点拨,能让学生心灵融进文本之中、“研究”之中;他说,李琳是个勤奋、有追求的好领导,善于思考,心系学校。我们把学校教学、教科研、教师培训全交给她了。她对力学小学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对学校语文品味的提升,功不可没;他说……
范校长是一位广有影响的名校长、资深的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对小学教育、课程、管理和培训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成果令人钦羡。力学小学的一百多名教师,一位位都珍藏在他心里,被他引为骄傲。每每说起力学小学的名师新秀,他总是抑不住满心的赞赏和喜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之,我深为感动。近些年来,应范校长所嘱,我对力学小学前进的步履更多了些关注。于是对他的一席话,对李琳和她的语文教学也就渐渐增多了了解、加深了认识。
二
李琳的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勇于探索,独具特色。
当下,神圣的校园里,“为应试而教”的阴魂,仍然趾高气扬,四处游荡,为“提高分数”而“加时补课”也已成了不少人顶礼膜拜的潜规则。然而,李琳的学生们,却从来不必为“枯燥乏味”的“做不完”的语文作业而心烦。李琳想的、要的不是“分数”,她天天琢磨着怎样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语文的甜美,爱上语文,迷上语文。李琳说,千万不能败坏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胃口,语文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千万不要让语文作业挤占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她把目光聚焦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她着力研究“作业”,力求精当、适量而有趣味。李琳的学生们也从不斤斤计较考试分数的得失,不为考试名次的升降而焦虑头痛,因为,他们的李老师从没公布过什么名次,在与老师亲切的谈话中,他们一次次弄懂的是成绩和失误的原因,获得的是自信!
当“繁琐分析”卷土重来,“过度开发资源使课堂发胖、浮肿”的时候,李琳高擎“简单”的旗帜,追求“大道至简”的教育境界,在课堂中凸显整体、聚焦重点、扎实训练,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简洁、清晰、干练。她的课堂里,没有铺天盖地的教师板书,没有密密麻麻的学生笔记。有时,她还指导学生当“小老师”,组成备课小组,研读课文,讨论教学,分工准备,或上网搜集资料,或制作教学课件,或设计作业练习,再走上讲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笑声琅琅、思绪飞扬,语文基本素养、独立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喜人的发展。
备课,她强调必须要把先进的理念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通过备课转化为教学行为,不能满足于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挂在口头上,写在文章里,更不能盲目移植一些专家、名师的个人教学主张。听课,她不仅记录教学过程,更注重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发言,重点观察、记录课堂教学的研究点,注意师生双方的行为。课后,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反思提问的质量和效益,弄清学生发言的热点和盲区,从学生的“学”中分析教师的“教”,依据学情改进自己的教。
看到一本本“中外名著”被好心的人们列入一份份为孩子们编制的课外阅读书单,李琳忧心忡忡,怎能让这浩如烟海的成人文学塞满孩子们有限的课外时间?这些作品儿童并不真正爱读,它们本质上不是属于儿童的!李琳努力探索,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能够让他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她笃信,读书是有季节的,孩子们需要不朽的童话和自己的故事,就像羊儿离不开鲜嫩的青草,花儿离不开明媚的阳光。她说,让学生爱上童书、童话,学会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责任、不能懈怠的工作。为此,她轻轻地推开了儿童文学的门扇,领孩子们步入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天地:一同捕捉列那狐在密林中穿梭的敏捷身影,一同感受长不大的彼得•潘在林隙间飞翔的仙尘,一起与善良的人鱼公主在湛蓝的大海里追逐浪花,一起到阿拉伯的王宫里相傍而坐,静静地聆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于是,在李琳的课堂里,孩子们品尝着语文带来的七彩的甜梦和诗情,享受着童年的自由和快乐。
李琳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求表明:美在创造。如果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从课改的实际和要求出发探索开拓,而是屈从压力,追逐“时尚”,迷失于“流行”,跟着别人脚后亦步亦趋、落于窠臼,那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的独特创造,而离开了独特性和创造性也就无所谓美了。
三
李琳的语文教学是美丽的,美在超越小我,丰盈充实。
学校的发展愿景,领导的谆谆嘱托化成了她在语文路上的倾心追求——
“让语文成为力学孩子们最喜爱的学科!”
“让力学的语文拥有最出色的教师团队!”
于是,50多人的语文教师群体在李琳的带领下,协力同心,奋勇前行,力学的语文天地里,风生水起,气象峥嵘。
她与同事们一起,调整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时,着力构建“研究性”语文课堂;她率先示范教学,现场听课指导,组织教学沙龙,批改青年教师的教学预案、活动设计和听课笔记;谁还记得清,在艰苦探索的漫漫行程中,师生互动,合作研究,一个恰当的问题、一道精当的练习,一个关键的词语,甚至一个看以平常的标点,点燃了多少课堂的精彩,激发了多少孩子们的兴趣、热情和思考,升华了多少教师?谁能知晓,李琳成了多少年轻人心里默默呼喊的“师傅”?
她与同事们结伴,向全校的孩子们发出邀约:“老师在书中等你!”于是,全校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踏上了“儿童文学阅读”之旅,带着各自的渴望、梦想和追寻,一起走进“马小跳世界”,一起找芦花塘边的“青铜和葵花”交朋友,一起去听梅子涵讲“童话”,学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簇拥着金波爷爷“追踪小绿人” ……快乐的旅程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汲取了人类的智慧,更感到书是甜的、书是美的。“儿童文学‘悦读’”,从李琳和一个个实验班的课堂走到了整个“力学园”,成了力学小学亮丽的名片。
她与同事们用爱心和才华为孩子们创编出一本本校本阅读、校本习作教材:这里有可爱的卡通人物等待与孩子们做好朋友:这里有顽皮的动物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手影舞台;这里的太阳颜色缤纷,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情演绎着不同故事;这里有莺歌燕舞、风声雷响、蛙叫蝉鸣,让孩子们倾听、思考、展开想象的彩翅……七彩的校本教材,童趣盎然、童心跳跃,成了力学孩子们七彩童年的亲密伙伴。
她与同事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教师、学生同读、同写活动。老师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读后参加学校的“考试”,试题——撰写“书评”,设计“读书会”方案,编制“阅读考评”试卷……内容、形式年年出新。3~6年级学生全员参与,老师写与学生相同的习作题目,以下水文形式完成作品,完成后组织评选、揭晓结果。师生同读同写活动,使教师一步步走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更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魅力。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想象,知识和快乐,心贴得更紧,情谊更浓烈。
几度春风秋雨,力学人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舞台上,舞步轻盈、意态婆娑,创造着精彩,收获着快乐。力学人也越来越信服自己的副校长了,他们夸李琳得风气之先,是力学语文教学睿智的策划、编导、美丽的领舞者,缜思悠远、舞姿曼妙,心里装着整个团队。
四
一天下午,我应邀到力学园小聚。品茗闲谈中,李琳告诉我,她很忙,很累,但很幸福、很快乐。因为,她生活在力学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对学校,对同事,她始终怀着一颗眷恋和感恩的心。当她站在异地他乡的讲台上,为千百位天南海北的孩子、同行上课、讲座的时候,她从没感到孤独,因为,她觉得力学小学以至整个鼓楼区就紧靠在她身后;当她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困惑、压力、挫折的时候,她从未气馁,因为,一股股来自力学团队的情与力的热流,时时在她周身奔涌。共同创业,相携相励,她与同事们与学校已融为一体。她说,个人的发展只有融在学校的发展愿景之中才有生命,才有价值,才是真幸福。
她说,她很幸福,很快乐,因为,她的爱好与事业可以画等号。她爱语文、爱读书。小时候,她的压岁钱都是用来订阅全年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购买《格林童话》《泰戈尔诗选》……她贪婪地阅读《文汇报》副刊里的美文,坚持摘抄、剪贴,几年下来,厚厚一摞,足有一人多高。成年后,当云间飘落细雨,她喜欢敞开书橱,让淡淡的书香在书房里自由漫溢,读几篇隽永空灵的散文、随笔,或是清新蕴藉的诗歌,让情感的涟漪轻轻地漾开。晚上,掩上批改好的学生作业,她喜欢推开窗儿望月,然后,沉浸在清凉的晚风和橘色的灯晕里,或伏案独坐、或倚靠床栏,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叶圣陶文集》,读斯霞的《爱心育人》,读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读哲学、美学的论著,读曹文轩、秦文君、杨红缨的儿童小说系列,在夜阑人静时分,收拾心情,放飞思绪。她说,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自在,气定神闲,优雅高尚,语文教师首先就应是个读书人。她爱教师工作。在孩提时代,她就梦想当一名教师,守望秀美的方块字,带着孩子们学语文。师范毕业后,梦想成真,在洒满阳光的课堂里,手捧课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着他们天籁般的琅琅读书声,她振奋、迷恋、沉醉、流连,她认定,这里是自己生命诗意栖居的家园。她说,她此生注定属于语文;教研员说,李琳是为语文而生的。
李琳还告诉我,她幸福、快乐,还因为她有幸工作在人才辈出的南京,有德高望重的语文前辈们引路,有众多优秀的中青年朋友同行,刘红的灵性文采、朱萍的才情魅力、郭学萍的诗意童心,刘志春的睿智、杨树亚的思辩,博学的潘文彬飘溢着书卷气,还有,呵护她、教她学步的师傅戚韵东校长、引她前行的导师芮琼,还有,给她启迪的江和平、充满青春活力的史春妍,……她说,他们都是一本本她最爱读的精美的书。
美学研究指出,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在它上面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自由自觉的活动。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李琳的语文生活丰盈充实,超越小我,富有创造,她的追求与爱好,她的拼搏和快乐,不都是指向人类最光辉的事业,为了给孩子们童年点亮一盏盏灯吗?
窗外,孩子们的笑声如花蕾吱吱绽放,初秋的暖日在天空燃烧着鲜红的霞光,映照在力学小学的校园里。邵力子、傅学文两位老人的汉白玉雕像披上了一层柔美的金辉。望着对席而坐的范校长、肖书记和李琳,听他们深情抒说一代代力学人薪火相传、合力创业的故事,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