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
想就从四方八面涌来。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这位因年龄横跨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的时代变迁和沧桑变幻而被人亲切的称为“世纪老人”的杰出女性,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与烟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与隔海相对的大连同为拱卫北京的海上门户。“烟台”的名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北山上设狼烟墩台,烟台故由此得名。烟台是冰心童年活动的舞台,是她成年后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她曾经三度来烟,对烟台怀有深沉浓厚的赤子之情。烟台在冰心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烟台的风土人情也影响了冰心其后的写作之路和人生态度。冰心自豪地称自己为“大海的女儿”,骄傲于这座沿海城市所赋予她的宽广心胸,她更愿意以自己的纸笔抒发对大海的怀念和对烟台乡亲的记挂。
在冰心生前,烟台人民经常到北京看望拜访她。数十年间,烟台市博物馆一直保持着与冰心的密切联系和诚挚友谊,时时将来自烟台的问候与讯息带给冰心老人。今年10月5日适值冰心诞辰108周年,烟台市文化局在烟台山创建了冰心纪念馆。冰心及其亲属曾捐赠了多张家藏照片和重要文物,在此基础上举办“冰心与烟台”的主题展览,以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冰心在烟台的生活。
冰心与烟台的牵绊始于她的父亲谢葆璋。冰心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于1903年受命赴烟台筹办海军学堂,并任校长,遂举家迁往烟台。谢葆璋是一位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官员,他告诉女儿建立海军学堂的目的是要培养优秀的海军人才以保卫祖国、收复失地。这在幼年冰心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烟台也成为冰心最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冰心自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她以作为海军军人的女儿为荣,并且深切地热爱着自己脚下这片宽厚坚实的土地。
1964年,当阔别烟台数十年的冰心在北京家中看到烟台市博物馆征集的《烟台海军学堂全图》时(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惊喜不已。这件珍贵文物的由来颇为曲折。是年初冬时节,烟台市博物馆馆长宋玉娥携带《清嘉庆李墨庄出使琉球图》,赴北京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馆际文物交流,在当时的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主持移交的第一批66件文物中,发现了这件《烟台海军学堂全图》。因冰心的父亲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便由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的史树青先生引荐,前往冰心家中求证。冰心对与这件珍贵文物的重逢感到激动万分,因为这不仅是当年她的家藏,还是她关于烟台的童年回忆。在广阔的沙滩前边,横亘南北的大海,天边有几笔淡墨画成的海岛——崆峒岛,望见遥远的崆峒岛灯塔,我想看守灯塔去!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童年时光。
海军采办厅、海军医院、海军练营、海军学堂,都是冰心住过的地方。烟台东郊的金沟寨,东炮台里的营房、炮台、旗台、码头和周围的山地,还有市区内的福建会馆、烟台山、张裕葡萄园、毓璜顶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童年冰心的足迹。福建会馆于1906年竣工时,冰心还跟随父亲参加了落成典礼。烟台在幼小的冰心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亲切而温暖的,她记得崆峒岛的灯塔、巍峨严肃的练兵场、穿白军装的军乐队、海面上雄武的兵船、广阔的沙滩,也惦念烟台淳朴勇敢的乡亲、海滩上小小的龙王庙、懂事的白马、曲家的社戏、一起玩耍的六一姊。甚至连儿时在东山险些被狼袭击的遭遇,日后回忆起来都充满了天真浪漫的童趣。
烟台也是冰心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烟台海军采办厅的住处,客厅里的对联就是她开始识字的课本。冰心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她良好的启蒙教师。幼年的冰心熟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书籍,并很喜欢将个中故事惟妙惟肖地讲给父亲属下的官兵们听。有一次父亲将她抱上兵船,冰心就在圆桌上给官兵们讲《三国》。而她所得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唯一的消遣品的小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因有人向清廷告密谢葆璋支持海军学堂学生参加革命,谢葆璋愤而辞职,举家迁回福州。这是冰心第一次离开烟台,她在其后的作品中将自己比作一只“翩翩的乳燕”“在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1917年,冰心与母亲为躲避张勋复辟之乱,从北京回到烟台,依旧住在海军学堂。熟悉的景色,陌生的人群,在只有17岁的冰心心中,应当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吧。这是冰心第二次来烟,对于进入少女时代的她来说,这次短暂的重逢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和留恋。
1935年,分别十七年之久,已人届中年的冰心再次回到了烟台,她此行是为了看望在东海关缉私船上任驾驶二副的三弟谢为楫。这是冰心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烟台。在余下的近七十年岁月中,冰心再也没有回过烟台。这在冰心心中是一份永远隐隐作痛的遗憾。
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我对
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
冰心对大海的眷恋是深沉的,对烟台的思念是绵长的。几十年来,冰心以无数文字纪念着自己的第二故乡。1993年8月,年逾九旬的冰心在家中接待了来自烟台金沟寨的乡亲。她品尝了已八十年没有吃到的茄梨,欣慰不已。
1985年5月13日,烟台市南山路小学的少先队员成立了“冰心童年研究会”,绘制了一张冰心童年在烟台的足迹路线图,将之寄给冰心奶奶。1987年,冰心为烟台师范学院题写了祝词,其中满含着她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盼。进入九十年代,烟台与冰心的联系更加频繁。1991年,冰心为莱阳宋琬故居题词“诗风永在”。1992年5月,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派员拜访冰心,并向她行了军礼。这让冰心激动地表示:“我一生还没有海军向我行过军礼。”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那
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
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是冰心为烟台金沟寨乡亲所题的诗作,其中弥漫着她与烟台的深厚情谊。而在冰心笔下,烟台也是她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与灵魂抚慰。《梦》《我的童年》《海恋》《童年杂忆》《忆烟台》……每一篇都充盈着冰心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想就从四方八面涌来。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这位因年龄横跨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的时代变迁和沧桑变幻而被人亲切的称为“世纪老人”的杰出女性,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与烟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与隔海相对的大连同为拱卫北京的海上门户。“烟台”的名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北山上设狼烟墩台,烟台故由此得名。烟台是冰心童年活动的舞台,是她成年后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她曾经三度来烟,对烟台怀有深沉浓厚的赤子之情。烟台在冰心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烟台的风土人情也影响了冰心其后的写作之路和人生态度。冰心自豪地称自己为“大海的女儿”,骄傲于这座沿海城市所赋予她的宽广心胸,她更愿意以自己的纸笔抒发对大海的怀念和对烟台乡亲的记挂。
在冰心生前,烟台人民经常到北京看望拜访她。数十年间,烟台市博物馆一直保持着与冰心的密切联系和诚挚友谊,时时将来自烟台的问候与讯息带给冰心老人。今年10月5日适值冰心诞辰108周年,烟台市文化局在烟台山创建了冰心纪念馆。冰心及其亲属曾捐赠了多张家藏照片和重要文物,在此基础上举办“冰心与烟台”的主题展览,以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冰心在烟台的生活。
冰心与烟台的牵绊始于她的父亲谢葆璋。冰心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于1903年受命赴烟台筹办海军学堂,并任校长,遂举家迁往烟台。谢葆璋是一位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官员,他告诉女儿建立海军学堂的目的是要培养优秀的海军人才以保卫祖国、收复失地。这在幼年冰心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烟台也成为冰心最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冰心自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她以作为海军军人的女儿为荣,并且深切地热爱着自己脚下这片宽厚坚实的土地。
1964年,当阔别烟台数十年的冰心在北京家中看到烟台市博物馆征集的《烟台海军学堂全图》时(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惊喜不已。这件珍贵文物的由来颇为曲折。是年初冬时节,烟台市博物馆馆长宋玉娥携带《清嘉庆李墨庄出使琉球图》,赴北京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馆际文物交流,在当时的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主持移交的第一批66件文物中,发现了这件《烟台海军学堂全图》。因冰心的父亲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便由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的史树青先生引荐,前往冰心家中求证。冰心对与这件珍贵文物的重逢感到激动万分,因为这不仅是当年她的家藏,还是她关于烟台的童年回忆。在广阔的沙滩前边,横亘南北的大海,天边有几笔淡墨画成的海岛——崆峒岛,望见遥远的崆峒岛灯塔,我想看守灯塔去!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童年时光。
海军采办厅、海军医院、海军练营、海军学堂,都是冰心住过的地方。烟台东郊的金沟寨,东炮台里的营房、炮台、旗台、码头和周围的山地,还有市区内的福建会馆、烟台山、张裕葡萄园、毓璜顶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童年冰心的足迹。福建会馆于1906年竣工时,冰心还跟随父亲参加了落成典礼。烟台在幼小的冰心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亲切而温暖的,她记得崆峒岛的灯塔、巍峨严肃的练兵场、穿白军装的军乐队、海面上雄武的兵船、广阔的沙滩,也惦念烟台淳朴勇敢的乡亲、海滩上小小的龙王庙、懂事的白马、曲家的社戏、一起玩耍的六一姊。甚至连儿时在东山险些被狼袭击的遭遇,日后回忆起来都充满了天真浪漫的童趣。
烟台也是冰心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烟台海军采办厅的住处,客厅里的对联就是她开始识字的课本。冰心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她良好的启蒙教师。幼年的冰心熟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书籍,并很喜欢将个中故事惟妙惟肖地讲给父亲属下的官兵们听。有一次父亲将她抱上兵船,冰心就在圆桌上给官兵们讲《三国》。而她所得的报酬,“便是他们在海天无际的航行中,唯一的消遣品的小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因有人向清廷告密谢葆璋支持海军学堂学生参加革命,谢葆璋愤而辞职,举家迁回福州。这是冰心第一次离开烟台,她在其后的作品中将自己比作一只“翩翩的乳燕”“在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1917年,冰心与母亲为躲避张勋复辟之乱,从北京回到烟台,依旧住在海军学堂。熟悉的景色,陌生的人群,在只有17岁的冰心心中,应当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吧。这是冰心第二次来烟,对于进入少女时代的她来说,这次短暂的重逢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和留恋。
1935年,分别十七年之久,已人届中年的冰心再次回到了烟台,她此行是为了看望在东海关缉私船上任驾驶二副的三弟谢为楫。这是冰心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烟台。在余下的近七十年岁月中,冰心再也没有回过烟台。这在冰心心中是一份永远隐隐作痛的遗憾。
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我对
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
冰心对大海的眷恋是深沉的,对烟台的思念是绵长的。几十年来,冰心以无数文字纪念着自己的第二故乡。1993年8月,年逾九旬的冰心在家中接待了来自烟台金沟寨的乡亲。她品尝了已八十年没有吃到的茄梨,欣慰不已。
1985年5月13日,烟台市南山路小学的少先队员成立了“冰心童年研究会”,绘制了一张冰心童年在烟台的足迹路线图,将之寄给冰心奶奶。1987年,冰心为烟台师范学院题写了祝词,其中满含着她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盼。进入九十年代,烟台与冰心的联系更加频繁。1991年,冰心为莱阳宋琬故居题词“诗风永在”。1992年5月,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派员拜访冰心,并向她行了军礼。这让冰心激动地表示:“我一生还没有海军向我行过军礼。”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那
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
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是冰心为烟台金沟寨乡亲所题的诗作,其中弥漫着她与烟台的深厚情谊。而在冰心笔下,烟台也是她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与灵魂抚慰。《梦》《我的童年》《海恋》《童年杂忆》《忆烟台》……每一篇都充盈着冰心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