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收藏的宋代名窑瓷器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除了明清时期的,就属宋代为多,以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最为丰富。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相似,都以宋代及明清官窑瓷器为强项。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系统陆续收购、上级单位拨交给北京故宫部分藏品,不断充实着宋代瓷器的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千件宋瓷中,以五大名窑及磁州、耀州、龙泉、吉州、建窑最为丰富,其他各地方窑口的瓷器也有一定的收藏。
  


  
  汝窑
  
  汝窑器物传世稀少,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数量较多。北京故宫收藏的汝窑器物主要有碗、盘、三足盘、三足尊、碟、洗等。窑址出土过类似的标本。其中以碗、三足盘、三足尊传世较少。三足盘是较为独特的器形,目前仅见故宫收藏有1件,盘底有刻乾隆御题诗一首。碗仅见3件,一为莲花式,腹较深,是宋代较为盛行的注碗形式,收藏于台北故宫;其余两件为口径在16-17厘米间的大碗,一件即为故宫收藏。三足尊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仿古器形,汝窑、官窑、定窑、龙泉窑等都有烧造。汝窑三足尊造型端庄,器物胎体较薄,质地细腻,呈香灰色胎,修坯精细,一丝不苟。釉色天青,釉面匀净滋润,有细小开片,是难得的汝窑精品。宫中收藏的器物有些刻“甲”“乙”“丙”“蔡”“风华”“寿成殿皇后阁”等表示等级、姓氏、宫殿名称的款识。由于汝窑烧造时间短,制品少,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目前汝窑器物传世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英、美、日等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明早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大量仿制。明清时期所仿一般只注重模仿釉色。
  


  
  官窑
  
  北京故宫收藏的官窑器物主要有瓶、盘、碗、盏托、碟、洗、花盆及仿商周秦汉古铜与玉器造型的器物。洗有方、圆、葵口、折沿等各式洗;瓶有瓜棱、贯耳、胆式、弦纹瓶;盘有葵口、花式盘;碗有葵口、圆口碗等。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片纹较大,并有冰裂纹。有少数器物从造型、釉色、片纹上都难以与哥窑区分。胎土呈黑灰及黑褐色,胎较薄,施釉较厚,大部分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文献记载的官窑器特征基本吻合。器物多采用支钉支烧、洗有五至八个支钉痕,出土的支烧窑具有一至六个支钉的。宋代官窑器物,明、清时期御窑厂大量仿制,其中以雍正时期仿品质量最佳,有的已达到乱真的程度。
  


  
  哥窑
  
  哥窑器物传世数量不少,以北京、台北故宫收藏数量较多。其他博物馆及国外博物馆亦有收藏。北京故宫收藏的哥窑器形有瓶、炉、花盆、洗、盘、碗、罐等。器胎有薄有厚,胎质有瓷胎与砂胎,胎色为黑灰、深灰、浅灰、土黄;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由于胎色较深,口与足出现“紫口铁足”的特点。釉面有细碎的片纹“鱼子纹”,片纹颜色有深有浅,深为黑色,浅为黄色,称为“金丝铁线”。
  


  
  定窑
  
  故宫收藏的定窑瓷器约300件,除少数唐、五代时期制品以外,其中绝大多数为宋金时期的。器物以白釉为主,也有少量黑釉和酱釉器。早期器物多光素无纹饰,北宋时期出现刻划花。划花,是定窑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在胎上划出各种纹饰,最常见的为萱草纹,此外有龙纹、鱼纹、荷花、叶等纹饰,划花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水平。印花于北宋中晚期至金代大量采用,定窑印花装饰直接取材于定州缂丝,纹样细腻成熟,纹饰清晰,花纹生动自然,代表了宋代印花装饰的最好水平。北京故宫收藏的弦纹三足尊、刻花龙纹瓶、洗、印花龙纹盘是宫廷用瓷的代表,其他如梅瓶、盏托、孩儿枕、印花大碗、划花大碗、印花盘等代表了定窑的最好水平。
  


  
  钧窑
  
  宋代钧窑系以禹县八卦洞窑为代表,器物分为官钧与民钧两类。钧釉,是一种窑变釉。民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有天蓝、月白、天青等色,有些器物带有紫红色斑块。官钧釉色有天蓝、月白、海棠红、玫瑰紫等,后两种为其名贵品种。北京故宫收藏钧窑瓷器数百件,大部分为民窑产品。民窑器物主要有瓶、罐、炉、钵、碗、盘、盏托、匜等。其中的蓝釉红斑碗、折沿盘、花口盘为其精美作品。官钧器物以陈设用器为主,器形有各式花盆、盆托、尊、鼓钉洗等。关于这部分器物的年代历来有不同看法,根据传世及出土资料,笔者以为官钧器物的年代有宋元之分。宋代器物占多数,其中的月白釉出戟尊、玫瑰紫釉尊、葵花式花盆、四方花盆、海棠式花盆、盆托、天蓝釉六方花盆、仰钟式花盆、菱花式盆托、葵花式盆托、鼓钉洗等都是精品。
  


  
  磁州窑
  
  磁州窑是北方地区烧制品种最多,装饰方法多样的瓷窑之一,以白地黑花最具代表性。白地黑花,首先在坯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用黑彩绘画纹饰,有些精品在黑彩上再划出花脉叶筋,最后施透明釉。花纹与地子黑白对比强烈,纹饰题材来自民间,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因而纹饰生动活泼、自然清新。故宫收藏有磁州窑器物数百件,以白地黑花品种最为丰富,其他有白釉、白釉绿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黑花、黑釉、绿釉、黄釉、三彩等器物。其中的白地黑花大梅瓶、马戏纹枕、婴戏纹枕、虎纹枕为其难得的作品。
  
  当阳峪窑
  
  宋代当阳峪窑主要烧造白、黑、酱色釉、白釉剔花、绞胎器物。其中黑釉、酱釉水平很高。白釉剔花与绞胎瓷是该窑最具特色的品种。北京故宫收藏的白釉剔花小口瓶、长腹罐剔花中的几何纹样为宋代剔花中较为别致的。绞胎瓷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以当阳峪窑为代表的一批瓷窑均烧制绞胎器物。当阳峪窑所烧绞胎最美,器物白褐相间,色调对比强烈,花纹呈美丽的羽毛状。
  


  
  登封窑
  
  窑址在河南省登封县曲河镇,始烧于唐,下限到元代,宋代为极盛时期,盛烧珍珠地划花品种,遗址遗留有大量瓶类标本,瓶身高达40厘米以上,珍珠地划花枕也散布极多。目前发现烧制珍珠地划花的有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十余处窑址,北方地区宋墓出土这类器物较多。此外该窑还烧制白釉、白釉绿彩、白釉划花、黑釉、三彩及绿釉。刻柳斗纹钵是具有该窑特色的产品。故宫收藏的珍珠地虎纹橄榄式瓶,为登封窑的代表作品。
  
  耀州窑
  
  耀州窑创于唐,终于元,北宋为极盛时期,唐代烧制白釉、黑釉、茶叶末釉、素胎彩绘、三彩、花瓷等品种。宋代以烧青釉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等。曾一度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传世有凤纹枕、凤纹壶及龙凤纹碗标本。装饰有刻花和印花两种,刻花刀锋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印花纹饰丰富,对邻近地区瓷窑有较大影响,形成了一个耀州窑系。元以后烧制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瓷器。故宫收藏有约400件耀州窑瓷器,其中的刻花花卉纹梅瓶、小口瓶、双耳瓶、药王像、镂空八方供器、 人形执壶、注壶注碗、刻花印花碗都是耀州窑的上乘作品。
  
  景德镇窑
  
  始于五代,石虎湾、杨梅亭、黄泥头等窑都烧青瓷和白瓷。宋代有很大发展,湖田、柳家湾、南市街、牛屎岭、杨梅亭等地都发现了烧制胎白细腻、色质如玉的青白瓷窑址。元代以湖田窑为中心,烧制驰名中外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卵白釉印花器产量很大。元以后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故宫收藏有青白釉注壶、注碗、梅瓶、狮戏球枕、盒、印花盘、碟、洗等。
  
  龙泉窑
  
  创烧于三国时期,南宋为其鼎盛时期。元代在烧制大件器物的技术上取得成功,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有一千多年的烧瓷历史。北宋时多用刻花与篦划纹装饰,南宋时为宫廷烧造瓷器,胎体洁白,釉色葱绿,粉青与梅子青釉是当时的名贵品种。同时仿烧官窑黑胎青瓷,造型多仿古代铜器、玉器式样。龙泉窑对邻近地区瓷窑影响较大,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的一批瓷窑出现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故宫收藏的龙泉窑瓷器数量较多,约有1300多件。宋代器物占有相当比重,有碗、盘、洗、炉、瓶多管瓶、凤耳瓶、八方贯耳瓶、弦纹瓶等。
  
  越窑
  
  越窑创始于东晋,终于宋代,唐、五代为鼎盛时期,窑址多分布在慈溪县上林湖滨湖地带,共发现窑址二十余处,遗物极其丰富。唐代器物胎较厚,器物有壶、瓶、罐、碗、盏托、杯、盘、盒、洗等,以秘色瓷质量最精。中唐以后出现划花、印花装饰,五代至宋刻划花大为盛行,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花卉、草虫等纹饰大量出现,鹦鹉纹、对蝶纹具有代表性,龙纹也有一定数量,是为吴越钱氏烧贡瓷的主要窑场之一。南宋时期烧制刻划花青瓷及乳浊釉青瓷。故宫收藏有宋代执壶、碗、盒、等。
  
  吉州窑
  
  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南7公里的永和镇,南宋为极盛时期。吉州窑烧制品种丰富,以黑釉剔花、鹧鸪斑、玳瑁釉、结晶花釉和剪纸贴花等装饰最具代表性;剪纸贴花,把民间的剪纸艺术移植到黑釉瓷器上,是吉州窑的独创。制作方法是将两种含铁量不同的釉料,先后两次施于同一件器物上,烧成后呈现两种不同的色调,底色浅淡,花纹深褐,地方特色浓郁。纹饰题材有花卉、飞凤,以及各式开光装饰。玳瑁釉,是吉州窑的特有产品,以其釉色如玳瑁而得名。玳瑁釉的制作方法是坯体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制成,生坯挂釉,采用膨胀系数不同的釉,烧制过程中釉层流动、龟裂、密集、填缝,便在黑釉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此外尚有白釉印花覆烧碗、白地赭彩、绿釉等品种,与北方定窑、磁州窑有密切关系。故宫收藏有吉州窑器物约百余件,有玳瑁釉瓶、罐、黑釉梅花纹梅瓶、剪纸贴花碗、白地褐花瓶、罐、盒等。
  
  建窑
  
  建阳窑是宋代黑瓷的著名产地,1954年发现。窑址在福建省建阳县水吉、芦花坪等地。宋代饮茶的“兔毫盏”就出产在这里。北宋后期建阳窑曾为宫廷烧制茶盏,发掘均出土了碗底刻“供御”与“进琖”的茶盏,文献记载从而得到了证实。兔毫盏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其特征是在黑釉上呈现棕黄色或铁锈色条文,形似兔毫。为黑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文,冷却时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
  1949年以来经过多次调查,共发现十余处窑址,并对水吉镇重点窑址进行了两次发掘,第二次发掘窑址时,发现黑瓷堆积层下有青釉堆积,表明建阳窑在烧黑瓷以前曾烧青瓷。1960年发现溪口乡与碗窑乡两处窑址。溪口乡是一处专门烧制青瓷的窑址,青瓷标本有印花鱼藻纹装饰;碗窑乡烧制青瓷与青白瓷,时代为宋。故宫收藏有建窑兔毫盏,胎色较深,有大小多式。
  除上述瓷窑以外,故宫还收藏有河北临城、河南密县、禹县扒村、临汝、宝丰、山西介休、霍县、山东淄博、浙江金华、福建德化、江西南丰等窑的器物。有不少器物还没有确定窑口,但均可以归纳为南、北方八大窑系,为进一步搞清有些器物的窑口问题,我们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的调查窑址的工作,目前已经调查了北京市、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内蒙古、浙江、福建地区的古窑址,调查工作还在继续当中。希望通过窑址调查,能够解决部分院藏瓷器的窑口问题。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仅从民间存世的数量和拍卖的成交价格来看,明清瓷器中能与釉里红瓷器的市场行情相抗衡的唯有清代珐琅彩瓷。明代釉里红、清代珐琅彩,这两种瓷器皆属于明清瓷器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由于存世数量的稀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元代及明初釉里红瓷器公开拍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早在198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时,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菱口大盘即创下了1034万港币的高价(图1)。进入90年代,随着艺术品拍卖业的日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处看到一件珐琅炉,使笔者眼前为之一亮,认为很有必要将此炉介绍给大家,以供鉴赏。此炉通高8.3厘米,口径19.5厘米。炉为圆形(图一),双朝冠耳,三个云头形足。通体白色珐琅地上饰红色、天蓝色、绿色、藕荷色、黄色纹饰,炉腹部饰掐丝珐琅缠枝菊花、石榴花纹。炉底白色珐琅地满饰掐丝云头纹,中心处长方形铜镀金方框内署“大明万历年造”填红釉掐丝珐琅款(图二)。    “珐琅”一词是外来语汇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北宋纷把元明改”。2008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了将沿袭几十年的学术观点彻底颠覆的乱象。一件底足阴刻“二”字的钧窑仰钟式天青釉五孔花盆的烧制年代,被定为“明十五世纪初”,另一件钧窑花盆烧制年代被标注为“元/明”。这意味着原本愈演愈烈的学术之争终于作用于收藏投资市场,尤其是国际间两家著名拍卖公司的这一举动,无论其依据如何并是否充分,都会对古代钧窑瓷器在收藏投资市场中的表现产生深远
期刊
定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晚唐时期已经能够烧造精美的高档白瓷。进入宋代以后,我国陶瓷手工业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大江南北名窑迭起,汝窑、官窑、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著名窑场,都是在此时步入成熟阶段。定窑经过晚唐五代和北宋早期的发展,于北宋后期形成了以刻花、印花为特色的艺术风格。    定窑瓷器刻花最突出的特点是线条清晰流畅,刀法极为娴熟,窑工根据构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刀法,
期刊
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曾写道:“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叶寘《坦斋笔衡》也说:“本朝以定州磁器有芒不堪用,遂令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明代画家徐渭在其《墨芍药》画中题诗说:“花是杨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  自宋以降,历代赞美汝窑瓷器的文献举不胜举,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汝窑青瓷在人们心目中珍同拱璧的历史地位。在宋代,除
期刊
在我看来,程大利先生是当代画坛少有的具有士夫学者品质的艺术家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两点:一是先生的人品为他周围的人所敬重;二是先生的学问常为同道所认同。其敦厚朴实的长者之风和淡泊从容的气象乃至数十年如一日沉潜治学的精神更使我辈景仰。有人说程大利先生是个文人画家,可我觉得从文化立场、文化态度乃至艺术状态等多方面说,先生更是一个如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士”。  古人以道问学
期刊
在中国当代油画界,艾轩占有一席独特的位置。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他因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而步入画坛,但他真正受到画界的关注是在80年代初,那时他以一幅反映残疾青年求知愿望的油画《有志者》(1981)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得银奖。之后他转而以西藏题材创作油画,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而进入名家之列。80年代中期,他的油画作品《若尔盖冻土带》(1985)、《雪》(1986)、《她走了,没说什么》(19
期刊
泰安作坊酿酒遗址位于川中丘陵地区北缘、涪江中游的射洪县柳树镇。2007年7-8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计500平方米。发掘清理出的遗迹单位主要有建筑基址、3个灰坑、3处晾堂、6口酿酒窖池、1个接酒池和1眼现存地面的古沱泉水井。初步确认这处酿酒作坊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因子,是我国重要的酿酒工业文化遗产之一。  泰安作坊遗址酿酒的历史传承上千
期刊
影青,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曾经的隐青、映青、青白诸名都不及“影”字美妙,而当你见到宋元影青瓷器时,你就会觉得影青两字远远无法准确地描述出它的美丽。  洁白细密的胎土在高温下变得略显透明,窑工的巧手把它们塑成了各种美丽精巧的形状,罩上一层白中略显青蓝色的半透明釉质,誉为“饶玉”确不为过,尤其是宋元时期影青瓷器中的精品,在洁白的瓷胎上施满或淡青,或粉白,或淡蓝,或淡绿等釉色,不禁得让每一个观者都由衷地
期刊
我们翻开宋元书画史,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极为诧异的问题;一个是始终没有统一中国的王朝,国势也没有达到汉唐时的高度,却在文化、艺术上整合集成,形成了空前的灿烂;另一个是在异族统治下的禁锢社会,艺术家们在夹缝中生存,苦闷压抑之下却创造了另一种辉煌。这两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创新与继承。创新,是开创意义下的继承与发展,形容为前无古人并不为过;继承,是复古旗帜下的别开生面,比喻为开启未来差可拟之。如果我们想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