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就是说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字,便是作文。因此,作文离不开生活,它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老师,我常扪心自问:学生学识贫乏,是否是因为我没有激活他们?学生生活积累缺乏,是否是我没有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若学生达不到心理上的共鸣,是不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上的琴弦?由此,大胆改变长期以来作文的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取而代之的有着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生活化指导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焦点,更应该关注学生贴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过:“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忠实于真实性,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
经验常常提醒我们:偶尔不经意的生活寻常事都会成为绝妙的写作素材。七年级上期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摒弃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先用多媒体播放学校自制的“校园风貌”短篇,感受我校美丽怡人的景色,再带学生沿着学校的道路经花园过主教学楼,上操场折转至学生宿舍楼,绕篮球场,食堂一周,引导他们把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他们对这一生活现象十分熟悉,纷纷畅所欲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培养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来写观察日记。例如: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养鸡。而母鸡孵小鸡又是大家常见得到的。因此,我就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母鸡孵小鸡。有的学生说:“母鸡在窝里一动不动,有什么好观察的呢?”我就耐心地告诉学生:“一动不动,专心致志,这下是母鸡孵小鸡的特点呀!”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写下了观察日记。有的写:“那专心的母鸡张开翅膀盖好圆圆的鸡蛋,温暖的胸脯贴着鸡蛋,不分日夜,不吃不睡……”还有的能用外面公鸡不停啼叫,伙伴“咯咯咯”找虫吃等热闹情景下来衬托母鸡不受外来干扰的忍耐劲。这样同学们都热衷于写日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平常教学中,我常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表达能力,说也对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感悟,使学生写作有了着眼点,创作由此生发开来。
二、生活化命题
要从生活中有交地汲取活跃的写作材料。必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评判生活在先,挥毫扬墨在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可以在写作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品、视频或课本剧,以及老师精心设计的意外“戏”,都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一次,平常温婉淑的我在作文课上因学生做小动作大发雷霆,该生由顶撞老师到出言不逊,同学们或愤愤不平,或左右为难时,我抛出作文题目“纪律”,此可谓不愤不启,学生当然手到擒来。若说也会产生雷同的情况,因为材料是一致的。模拟只作为点燃思维的烛,可让学生适当联想种种生活,题材宽了文章自然活了。
三、生活化批改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这树是长青的。”这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特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使生活更贴近学生,从群体中走出,以学生自我为着眼点才是生活化的取向。
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主要采用面批,每天利用10分钟的时间和五六个学生面对面对他们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并给他们时间修改,向他们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这样,我的批改量化整为零,学生以可以了解到自己习作中有何不妥之处,二者皆乐,何乐而不为?
四、生活化讲评
苏轼云:“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的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习作写出自我,老师讲评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但优秀作文各有各的优势,因材施教,优势互补,是写作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训练文体,不论学生写的如何,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老师都应给予他们尊重。讲评课上,老师难免带上自己的喜怒,学生呢?头低得快要塞进课桌了,这样的场景倒像开批斗会,且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因此,讲评应注意生活化,让学生针对几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诵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讲评不只是老师一个人唱主角,同学们集体参与,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反映,一个学生纵然能有出色的文采,如果认识水平不高,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徒有华丽的外表,缺乏神韵。作为老师,应带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方字。作文内容生活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叫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秋收季节,让学生到稻田拾稻穗,烂泥里挖泥鳅;双休日,养家禽,种蔬菜;……为此,我经常在周五布置学生同家长到田间劳作,如种蔬菜,种西瓜、养花等,并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体会,种蔬菜、种西瓜的成长作记录,在班级里交流经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生动形象。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汩汩而出了。
一、生活化指导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焦点,更应该关注学生贴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过:“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忠实于真实性,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
经验常常提醒我们:偶尔不经意的生活寻常事都会成为绝妙的写作素材。七年级上期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摒弃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先用多媒体播放学校自制的“校园风貌”短篇,感受我校美丽怡人的景色,再带学生沿着学校的道路经花园过主教学楼,上操场折转至学生宿舍楼,绕篮球场,食堂一周,引导他们把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他们对这一生活现象十分熟悉,纷纷畅所欲言,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培养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来写观察日记。例如: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养鸡。而母鸡孵小鸡又是大家常见得到的。因此,我就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母鸡孵小鸡。有的学生说:“母鸡在窝里一动不动,有什么好观察的呢?”我就耐心地告诉学生:“一动不动,专心致志,这下是母鸡孵小鸡的特点呀!”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写下了观察日记。有的写:“那专心的母鸡张开翅膀盖好圆圆的鸡蛋,温暖的胸脯贴着鸡蛋,不分日夜,不吃不睡……”还有的能用外面公鸡不停啼叫,伙伴“咯咯咯”找虫吃等热闹情景下来衬托母鸡不受外来干扰的忍耐劲。这样同学们都热衷于写日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平常教学中,我常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表达能力,说也对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感悟,使学生写作有了着眼点,创作由此生发开来。
二、生活化命题
要从生活中有交地汲取活跃的写作材料。必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评判生活在先,挥毫扬墨在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可以在写作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品、视频或课本剧,以及老师精心设计的意外“戏”,都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一次,平常温婉淑的我在作文课上因学生做小动作大发雷霆,该生由顶撞老师到出言不逊,同学们或愤愤不平,或左右为难时,我抛出作文题目“纪律”,此可谓不愤不启,学生当然手到擒来。若说也会产生雷同的情况,因为材料是一致的。模拟只作为点燃思维的烛,可让学生适当联想种种生活,题材宽了文章自然活了。
三、生活化批改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这树是长青的。”这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特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使生活更贴近学生,从群体中走出,以学生自我为着眼点才是生活化的取向。
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主要采用面批,每天利用10分钟的时间和五六个学生面对面对他们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并给他们时间修改,向他们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这样,我的批改量化整为零,学生以可以了解到自己习作中有何不妥之处,二者皆乐,何乐而不为?
四、生活化讲评
苏轼云:“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的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习作写出自我,老师讲评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但优秀作文各有各的优势,因材施教,优势互补,是写作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训练文体,不论学生写的如何,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老师都应给予他们尊重。讲评课上,老师难免带上自己的喜怒,学生呢?头低得快要塞进课桌了,这样的场景倒像开批斗会,且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因此,讲评应注意生活化,让学生针对几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诵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讲评不只是老师一个人唱主角,同学们集体参与,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反映,一个学生纵然能有出色的文采,如果认识水平不高,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徒有华丽的外表,缺乏神韵。作为老师,应带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方字。作文内容生活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叫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秋收季节,让学生到稻田拾稻穗,烂泥里挖泥鳅;双休日,养家禽,种蔬菜;……为此,我经常在周五布置学生同家长到田间劳作,如种蔬菜,种西瓜、养花等,并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体会,种蔬菜、种西瓜的成长作记录,在班级里交流经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生动形象。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汩汩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