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依据: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三首中的《渔歌子》
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感受歌曲·分析处理·舞蹈体验·创作表现·展示表演·自我评价·小结。(2)本堂课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的地把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加进去。本堂课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目标:(1)用亲切,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渔歌子》,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2)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愿把古典诗词唱响神州。(3)强调学生的民主开放意识,参与和自由创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加强节奏训练。
3/4拍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小乐器、挂图、多媒体。
小乐器:串铃、响板、三角铁、沙锤。
服饰:扇子、古装衣服。
组织教学(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部分:播放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学生一起拍手进入教室,帮助学生找自己的队列,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古诗给我们带来的浓郁气氛和美丽意境。
基本训练:1用a,li做12345发声练习;2唱一唱,出示音阶条,指导学生试唱D调音阶;3练一练:指导学生 3/4 拍的强弱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从诗人那优美而凝练的诗句一路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雨霏霏的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观景,悟情,唱景,舞景……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聆听。
二、感受诗意,创设情境
老师换古装衣服化身为张志和介绍自己及写诗的意境。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诗有怎样的理解?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老师讲述诗词意境:
西塞上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飘去,水中的鳜鱼又肥又大,江上的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们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这景这情,让我们沉醉其中,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们的神情,悠闲,从容,自在,快乐,来吧,让我们静静的站在岸边,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哼唱起这首《渔歌子》吧!
过渡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我国著名的学者阎勇的谱曲下我们的这首渔歌子再一次用听觉侵润到了我们的心田,不信你听?
三、歌曲学唱
(1)唱谱子;(2)填词。教师弹琴伴奏,运用音乐接龙法学习歌曲填词;(3)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
五、师生共同表现歌曲
六、展示作品
(1)个性天地,展示自我,拿起自己的手和笔,再次为美丽的景色添上一笔;(2)分小组展示可以有画画,有唱歌,还有跳舞。
七、对各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八、小结
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粒粒种子播撒我们的心田,滋养我们的心扉,愿我们读它,唱它,思索它吧!老师与学生歌舞着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渔子歌》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背后,传达着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因此我在讲授这首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引导想象,进入意境。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实景,让学生想象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然后再加上色彩去想象。让学生明白想象不仅要用大脑,还要用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
由于我在教学中不能机智的应变和处理好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所以本次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问题扩大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学习和提高,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提高进步。
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感受歌曲·分析处理·舞蹈体验·创作表现·展示表演·自我评价·小结。(2)本堂课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的地把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加进去。本堂课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目标:(1)用亲切,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渔歌子》,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2)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愿把古典诗词唱响神州。(3)强调学生的民主开放意识,参与和自由创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基本情绪,加强节奏训练。
3/4拍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小乐器、挂图、多媒体。
小乐器:串铃、响板、三角铁、沙锤。
服饰:扇子、古装衣服。
组织教学(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部分:播放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学生一起拍手进入教室,帮助学生找自己的队列,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古诗给我们带来的浓郁气氛和美丽意境。
基本训练:1用a,li做12345发声练习;2唱一唱,出示音阶条,指导学生试唱D调音阶;3练一练:指导学生 3/4 拍的强弱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从诗人那优美而凝练的诗句一路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雨霏霏的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观景,悟情,唱景,舞景……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聆听。
二、感受诗意,创设情境
老师换古装衣服化身为张志和介绍自己及写诗的意境。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诗有怎样的理解?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老师讲述诗词意境:
西塞上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飘去,水中的鳜鱼又肥又大,江上的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们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这景这情,让我们沉醉其中,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们的神情,悠闲,从容,自在,快乐,来吧,让我们静静的站在岸边,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哼唱起这首《渔歌子》吧!
过渡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我国著名的学者阎勇的谱曲下我们的这首渔歌子再一次用听觉侵润到了我们的心田,不信你听?
三、歌曲学唱
(1)唱谱子;(2)填词。教师弹琴伴奏,运用音乐接龙法学习歌曲填词;(3)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
五、师生共同表现歌曲
六、展示作品
(1)个性天地,展示自我,拿起自己的手和笔,再次为美丽的景色添上一笔;(2)分小组展示可以有画画,有唱歌,还有跳舞。
七、对各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八、小结
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粒粒种子播撒我们的心田,滋养我们的心扉,愿我们读它,唱它,思索它吧!老师与学生歌舞着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渔子歌》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背后,传达着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因此我在讲授这首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引导想象,进入意境。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实景,让学生想象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然后再加上色彩去想象。让学生明白想象不仅要用大脑,还要用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
由于我在教学中不能机智的应变和处理好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所以本次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问题扩大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学习和提高,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