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以课堂教学为例,如何围绕以上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初中语文、思品、历史采取部编版教材以来,各学科均提出了本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并围绕如何就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了各项的活动。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呢?怎样全面“盘活”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呢?
一、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和方法论。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读初中的阶段,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教材十分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经历的社会形态是这样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往高级发展的。这些知识当时尽管不太理解,但仍然死记硬背记了下来。时至今日,那些知识反而让自己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此后的教材不知经过多少的版本,总体是扩充了大量的史实,但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反而模糊。学生学完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依然是不清晰的。尽管考试不会考到,我认为历史老师依然需要站在学科的高度,跟学生理清人类发展的规律。如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历史现象时,通过石器工具——木制工具——青铜工具——铁质工具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学生就掌握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一知识点,明白到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关于时空观念的素养,对每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初一学生要求,学完一部中国古代史,最起码的古代朝代更替,即历史的纵向发展线索,需要掌握。初三学生,学完世界历史,能够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范畴,进行横向的比较。世易時移,掌握历史的时空管理,理解纵向历史与横向历史的对比,历史空间的对比。老师上课时,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善用历史地图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举例说明:比较半坡原始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异同。认真观察地图册,跟学生指出两聚落的地理方位,让学生按照地图指示就可以看到: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根据已有地理知识判断,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部,气候干燥寒冷;长江流域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潮湿炎热。从而得出两个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居住的房屋都有所不同。用地图直观的演示比教师的唇枪舌战有效多了。
(二)学会描绘历史地理简图。即使在今天多媒体课件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掌握描绘历史地理简图仍然有必要。(1)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大部分地图,尤其作战地图较为复杂,教师制作起来难度很大。况且电脑一闪而过不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使教师赢得更多的敬佩和尊重。记得小时侯的地理教师,在黑板上随手一挥,一个地球便活灵活现呈现眼前。当时的同学们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无须像地理教师一样画得精致,我们只求画得让学生明白,易于理解。举例说明:
例1: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及“合纵”“连横”的策略。
看地图可以很容易弄清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楚秦燕各据一方,赵魏韩鼎立中央。”也通过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理解“合纵”与“连横”策略 的对决。“合纵”——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秦的“连横”——远交齐楚燕,近攻赵魏韩,各个击破。可见,通过观看历史地图,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历史解释,让学生理解发生的历史事物从而进行一个客观评价,我认为需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外,引导他们善于归纳和总结,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一节新课完成后对课文的一次小结。也可以用于一单元或一个朝代终结后,用于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刚开始学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模块的编排按部就班地把内容填充。熟悉后,就可以宏观地从一个政权的建立、巩固、灭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就行归纳。只要学生做到心中有脉络,很多的历史解释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说历史就可以娓娓道来。
四、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历史的教学,除去基本的授业、解惑外,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思想的升华。如讲述《南宋与金的对峙》时,以岳飞英雄而短暂的一生作为线索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岳飞的印象后,学生对岳飞的无辜遇害会感到愤怒。这时播放歌曲,岳飞写的词《满江红》作感情升华,学生在这一时刻就深刻感受到岳飞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情感的升华,家国情怀的渗透,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找准教育的切入点。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思想上的启示及做人的修养。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没有难度。教材编写脉络清晰,只要对照着教材教学,再稍加个人语言的润色,就可以轻松解决课堂。教师只有拥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全方位地,细致入微地让学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必须广泛涉猎各种“文化营养”,充实自己大脑的储备。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初中语文、思品、历史采取部编版教材以来,各学科均提出了本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并围绕如何就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了各项的活动。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呢?怎样全面“盘活”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呢?
一、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和方法论。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读初中的阶段,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的教材十分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经历的社会形态是这样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往高级发展的。这些知识当时尽管不太理解,但仍然死记硬背记了下来。时至今日,那些知识反而让自己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此后的教材不知经过多少的版本,总体是扩充了大量的史实,但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反而模糊。学生学完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依然是不清晰的。尽管考试不会考到,我认为历史老师依然需要站在学科的高度,跟学生理清人类发展的规律。如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历史现象时,通过石器工具——木制工具——青铜工具——铁质工具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学生就掌握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一知识点,明白到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关于时空观念的素养,对每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初一学生要求,学完一部中国古代史,最起码的古代朝代更替,即历史的纵向发展线索,需要掌握。初三学生,学完世界历史,能够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范畴,进行横向的比较。世易時移,掌握历史的时空管理,理解纵向历史与横向历史的对比,历史空间的对比。老师上课时,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善用历史地图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举例说明:比较半坡原始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异同。认真观察地图册,跟学生指出两聚落的地理方位,让学生按照地图指示就可以看到: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根据已有地理知识判断,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部,气候干燥寒冷;长江流域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潮湿炎热。从而得出两个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居住的房屋都有所不同。用地图直观的演示比教师的唇枪舌战有效多了。
(二)学会描绘历史地理简图。即使在今天多媒体课件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掌握描绘历史地理简图仍然有必要。(1)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大部分地图,尤其作战地图较为复杂,教师制作起来难度很大。况且电脑一闪而过不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使教师赢得更多的敬佩和尊重。记得小时侯的地理教师,在黑板上随手一挥,一个地球便活灵活现呈现眼前。当时的同学们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无须像地理教师一样画得精致,我们只求画得让学生明白,易于理解。举例说明:
例1: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及“合纵”“连横”的策略。
看地图可以很容易弄清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楚秦燕各据一方,赵魏韩鼎立中央。”也通过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理解“合纵”与“连横”策略 的对决。“合纵”——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秦的“连横”——远交齐楚燕,近攻赵魏韩,各个击破。可见,通过观看历史地图,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历史解释,让学生理解发生的历史事物从而进行一个客观评价,我认为需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外,引导他们善于归纳和总结,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一节新课完成后对课文的一次小结。也可以用于一单元或一个朝代终结后,用于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刚开始学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模块的编排按部就班地把内容填充。熟悉后,就可以宏观地从一个政权的建立、巩固、灭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就行归纳。只要学生做到心中有脉络,很多的历史解释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说历史就可以娓娓道来。
四、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历史的教学,除去基本的授业、解惑外,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思想的升华。如讲述《南宋与金的对峙》时,以岳飞英雄而短暂的一生作为线索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岳飞的印象后,学生对岳飞的无辜遇害会感到愤怒。这时播放歌曲,岳飞写的词《满江红》作感情升华,学生在这一时刻就深刻感受到岳飞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情感的升华,家国情怀的渗透,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找准教育的切入点。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思想上的启示及做人的修养。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没有难度。教材编写脉络清晰,只要对照着教材教学,再稍加个人语言的润色,就可以轻松解决课堂。教师只有拥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全方位地,细致入微地让学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必须广泛涉猎各种“文化营养”,充实自己大脑的储备。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