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高校专利运用水平明显偏低,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探寻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的原因,发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成果推广渠道不畅、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等”为症结所在。改变被动局面的策略是:(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二)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科学管理,助推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学校的创新质量和知识产权效益。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科学管理;效益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97-03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和支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专利授权量从每年不足万件增长到了十几万件。与此同时,高校专利运用水平明显偏低,根据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实施率13.8%,远低于企业63.7%,高校知识产权面临的创新质量不高、转化实施率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推进高校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高效益运用,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标志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了历史新时期,高校专利质量不高、转化率低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历史关头。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转变价值评价导向,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强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给出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高水平发展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对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科学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的路径与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为了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和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按新机制新模式共同创办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过15年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23个二级教学单位51个专业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为适应广东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021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但是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2016年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申报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规范、日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学校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
(一)知识产权机构设置
该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正式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下成立“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下设有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科及知识产权管理科,明确各科室职能分工,并配备专职负责人员,完成校级管理机构设置;同时,逐步在部分重点院系开展二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设,推动二级教学单位科研及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能力,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实效,该校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如知识产权申报审批、管理归档、成果奖励等,加强和规范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及智力创作,促进科技创新。例如,简化专利等知识产权申报流程,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申报服务;投入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用于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和科技奖励经费;开通高质量申请通道,实现专利快速审查和高质量申请;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管理办法》,明确转化后收益分配,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成果转化。
(三)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中,该校在法学院原有课程中增设了知识产权法为法学院的必修课程,让法学院师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知识产权基本立法、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和国际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熟悉掌握。依托法学院优质师资,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响应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以法学院师生为主导,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摆摊活动、互动游戏向全校师生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讲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强化师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浓郁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知识产权活动与培训,提升業务水平,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
(四)知识产权成果概况
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转化、保护工作,学校发明创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申请量达248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3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6项;有效知识产权量达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 (三)生态文明行为习惯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问卷从日常环保行为习惯、参加社会生态保护2 个方面,对基层电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示:虽然 82.9% 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关灯、关空调,但仍有 29.67% 学生做得一般甚至完全做不到;此外,存在践踏花草树木问题的学生占比 4.95%; 没有使用节能产品的学生有 8.02% 等。
三、“两山”理念视域下基层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对当代基层电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坚持 五融合,将“两山”理念与学校课程教育体系、与发展价 值观、与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体验、与校园生态文 化构建相结合,寻求基层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 径新方法。
(一)“两山”理念与学校课程教育体系相融合,加 强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
一是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和生态文明网络课 程。基层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远程开放 教育,培养地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性高等教育院 校。应当积极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和网络优秀资源,结合 地方实际,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和网络课程,建立立体化教 育课程体系,完善成人教育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 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应该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如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中讲授生态文明思 想时,融人“两山”理念,引领学生充分了解人和自然和 谐发展的辩证关系,加深基层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 产生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是在专业课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开放教育对人 才的培养,无论在划分的专业还是领域内,都牵涉到人和 自然的辩证关系,也一定和生态文明相关联。因此,教师 要开发蕴藏于专业课程里的丰富生态教育元素,针对各 门课程的特色和差异化,找准契合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教育教学体系。
(二)“两山”理念与发展价值观相融合,提升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意识
要在基层电大学生中建立科学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价 值观,将有助于唤醒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两山”理念引导人们重新检视人和自然的关系。“两山”理念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人类实践生态文明的行 为准则。基层电大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的教育,必须把“两山”理念与深化基层电大学生的生 态思维和健康人格塑造相融合,从自然、民族、全球化生 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去知晓、判断和抉择价值 观,纠正他们反生态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有偏见的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三)“两山”理念与生态道德教育相融合,丰厚学 生生态文明情怀
基层电大生态文明教育,应将学生道德和生态责任 有机统一,洗礼学生心灵,使“两山”理念在其心中扎根 发芽,开花结果。
一是讲好“两山”故事。学院邀请“两山”理念实 践专家走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讨论绿色生态发展和实 践“两山”理念推进每个人致富的故事。二是创设思想 政治实践教学基地。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有机结合 “两山”理念,在实践基地举行现场实地教学,让学生亲 身体验“两山”理念实践的辉煌成绩。三是重视生态文 明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高素质优秀的教师,才能给予 学生最好的帮助。教师要言传身教,发挥学生参加生态 文明道德教育的热情。
(四)“两山”理念与社会实践体验相融合,促进学 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恩格斯说过:“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 基层电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非常注重社会实践教 育和理论的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应将“两山”理念和社会实践相融合,使他们亲身感受 体验,让生态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升他们建 设生态文明的能力。例如,学院可以成立社团和志愿者 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参与“三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乃 至每家每户,宣讲生态环保知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倡 导开展绿色环保生活,宣讲“两山”理念,参与文明城市 建设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环保生活和绿色消 费的习惯,如选无磷洗衣液、随手关闭电灯、电脑和空调 的习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从自己身边做起,亲身感 受,使绿色生活消费成为常态。
(五)“两山”理念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融合,创 设优良的生态文明教育气氛
一是重视“两山”理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挖“两 山”理念新要义,冶学术情操,形成研究成果。挖掘生态 文明教育方面的人才,创设最具影响力的丰富的“两山”理念新智库。
二是重视“两山”理念的全方位宣传。学院可以通 过集会、微信、校园网等载体,倡导生态文明知识,在宣传 栏、教室、食堂、文化墙等校园的每一个地方,设置一些有 关生态文明的警句名言。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等 契机,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和环保建设等活动。
三是重视“两山”理念的国际传播。应该用国际视 野、世界胸怀来开创生态文明 [6]。开放教育是国际交流 开展的主要平台,经过国际交流,体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光辉成就,表明我国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让 世界知道中国智慧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 信心。
四是发挥“互联网 +”新媒体的作用。新时代,大 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每天通过互联 网获取更多的信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是对现代信 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刻,显然可以利用“互联网 +”新 媒体,对他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微信是成人学生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因此借用微信群对他 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讲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关 系,推送相关文章、视频等,将生态文明思想潜移默化地 输入他们的心灵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园网、QQ 群、 微博、钉钉等线上媒体,开设美丽中國和生态文明教育专 栏,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丰富详细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智库, 从而使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卢宁 . 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的创新成果 [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1).
[2] 成永军 , 刘媛媛 .“两山”理念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路径探析 [J]. 林产工业 ,2019(6).
[3] 杜昌建 .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D]. 天津 : 天津师范大 学 ,2014.
[4] 李杨 , 李雪玉 , 何桂云 .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研 究——基于吉林省高校样本的调查与分析 [J]. 黑龙江高教 研究 ,2018(2).
[5] 余国圣 . 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8.
[6] 张云飞 , 李娜 . 生态文明卷: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5.
作者简介:徐肖雯(1969—),女,汉族,浙江瑞安人,单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 政教育。
(责任编辑:易衡)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科学管理;效益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97-03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和支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专利授权量从每年不足万件增长到了十几万件。与此同时,高校专利运用水平明显偏低,根据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实施率13.8%,远低于企业63.7%,高校知识产权面临的创新质量不高、转化实施率低、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推进高校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高效益运用,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标志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了历史新时期,高校专利质量不高、转化率低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历史关头。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转变价值评价导向,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强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给出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高水平发展的解决方案,为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对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科学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的路径与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为了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和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按新机制新模式共同创办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过15年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23个二级教学单位51个专业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为适应广东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021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但是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2016年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申报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规范、日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学校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
(一)知识产权机构设置
该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正式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下成立“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下设有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科及知识产权管理科,明确各科室职能分工,并配备专职负责人员,完成校级管理机构设置;同时,逐步在部分重点院系开展二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设,推动二级教学单位科研及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能力,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实效,该校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如知识产权申报审批、管理归档、成果奖励等,加强和规范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及智力创作,促进科技创新。例如,简化专利等知识产权申报流程,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申报服务;投入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用于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和科技奖励经费;开通高质量申请通道,实现专利快速审查和高质量申请;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管理办法》,明确转化后收益分配,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成果转化。
(三)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中,该校在法学院原有课程中增设了知识产权法为法学院的必修课程,让法学院师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知识产权基本立法、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和国际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熟悉掌握。依托法学院优质师资,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响应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以法学院师生为主导,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摆摊活动、互动游戏向全校师生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讲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强化师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浓郁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知识产权活动与培训,提升業务水平,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
(四)知识产权成果概况
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转化、保护工作,学校发明创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申请量达248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3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6项;有效知识产权量达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 (三)生态文明行为习惯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问卷从日常环保行为习惯、参加社会生态保护2 个方面,对基层电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示:虽然 82.9% 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关灯、关空调,但仍有 29.67% 学生做得一般甚至完全做不到;此外,存在践踏花草树木问题的学生占比 4.95%; 没有使用节能产品的学生有 8.02% 等。
三、“两山”理念视域下基层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
对当代基层电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坚持 五融合,将“两山”理念与学校课程教育体系、与发展价 值观、与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体验、与校园生态文 化构建相结合,寻求基层电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 径新方法。
(一)“两山”理念与学校课程教育体系相融合,加 强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
一是开发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和生态文明网络课 程。基层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远程开放 教育,培养地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性高等教育院 校。应当积极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和网络优秀资源,结合 地方实际,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和网络课程,建立立体化教 育课程体系,完善成人教育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 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应该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如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中讲授生态文明思 想时,融人“两山”理念,引领学生充分了解人和自然和 谐发展的辩证关系,加深基层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 产生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是在专业课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开放教育对人 才的培养,无论在划分的专业还是领域内,都牵涉到人和 自然的辩证关系,也一定和生态文明相关联。因此,教师 要开发蕴藏于专业课程里的丰富生态教育元素,针对各 门课程的特色和差异化,找准契合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教育教学体系。
(二)“两山”理念与发展价值观相融合,提升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意识
要在基层电大学生中建立科学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价 值观,将有助于唤醒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两山”理念引导人们重新检视人和自然的关系。“两山”理念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人类实践生态文明的行 为准则。基层电大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的教育,必须把“两山”理念与深化基层电大学生的生 态思维和健康人格塑造相融合,从自然、民族、全球化生 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去知晓、判断和抉择价值 观,纠正他们反生态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有偏见的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三)“两山”理念与生态道德教育相融合,丰厚学 生生态文明情怀
基层电大生态文明教育,应将学生道德和生态责任 有机统一,洗礼学生心灵,使“两山”理念在其心中扎根 发芽,开花结果。
一是讲好“两山”故事。学院邀请“两山”理念实 践专家走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讨论绿色生态发展和实 践“两山”理念推进每个人致富的故事。二是创设思想 政治实践教学基地。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有机结合 “两山”理念,在实践基地举行现场实地教学,让学生亲 身体验“两山”理念实践的辉煌成绩。三是重视生态文 明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高素质优秀的教师,才能给予 学生最好的帮助。教师要言传身教,发挥学生参加生态 文明道德教育的热情。
(四)“两山”理念与社会实践体验相融合,促进学 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恩格斯说过:“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 基层电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须非常注重社会实践教 育和理论的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应将“两山”理念和社会实践相融合,使他们亲身感受 体验,让生态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升他们建 设生态文明的能力。例如,学院可以成立社团和志愿者 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参与“三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乃 至每家每户,宣讲生态环保知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倡 导开展绿色环保生活,宣讲“两山”理念,参与文明城市 建设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环保生活和绿色消 费的习惯,如选无磷洗衣液、随手关闭电灯、电脑和空调 的习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从自己身边做起,亲身感 受,使绿色生活消费成为常态。
(五)“两山”理念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融合,创 设优良的生态文明教育气氛
一是重视“两山”理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挖“两 山”理念新要义,冶学术情操,形成研究成果。挖掘生态 文明教育方面的人才,创设最具影响力的丰富的“两山”理念新智库。
二是重视“两山”理念的全方位宣传。学院可以通 过集会、微信、校园网等载体,倡导生态文明知识,在宣传 栏、教室、食堂、文化墙等校园的每一个地方,设置一些有 关生态文明的警句名言。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等 契机,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和环保建设等活动。
三是重视“两山”理念的国际传播。应该用国际视 野、世界胸怀来开创生态文明 [6]。开放教育是国际交流 开展的主要平台,经过国际交流,体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光辉成就,表明我国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让 世界知道中国智慧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 信心。
四是发挥“互联网 +”新媒体的作用。新时代,大 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每天通过互联 网获取更多的信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是对现代信 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刻,显然可以利用“互联网 +”新 媒体,对他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微信是成人学生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因此借用微信群对他 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讲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关 系,推送相关文章、视频等,将生态文明思想潜移默化地 输入他们的心灵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园网、QQ 群、 微博、钉钉等线上媒体,开设美丽中國和生态文明教育专 栏,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丰富详细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智库, 从而使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卢宁 . 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的创新成果 [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1).
[2] 成永军 , 刘媛媛 .“两山”理念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路径探析 [J]. 林产工业 ,2019(6).
[3] 杜昌建 .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D]. 天津 : 天津师范大 学 ,2014.
[4] 李杨 , 李雪玉 , 何桂云 .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研 究——基于吉林省高校样本的调查与分析 [J]. 黑龙江高教 研究 ,2018(2).
[5] 余国圣 . 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8.
[6] 张云飞 , 李娜 . 生态文明卷: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5.
作者简介:徐肖雯(1969—),女,汉族,浙江瑞安人,单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 政教育。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