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学信仰教育及实现路径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民信仰状况良莠不齐、接受信仰教育的能力不足,进行农民信仰教育不仅对农民具有意义,而且对农村社会也具有深刻意义。农民信仰教育的实现路径:加强农民科学信仰教育;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信仰教育;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信仰教育的物质保障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本土文化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农民;信仰教育;实现路径
  一、农民信仰教育的现状
  (一)当前农民信仰状况良莠不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呈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学文化相对滞后、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残留、乡村治理缺乏规范等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农民价值判断、信仰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民物质生活匮乏,追求的信仰更多趋近于宗教信仰,信仰目的趋近于期待带来物质利益;科学文化相对滞后使得农民难以辨别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1]
  (二)农民接受信仰教育的能力不足
  农村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中青年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虽然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现阶段主要人群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低学历者、健康欠佳者,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精神世界薄弱。中青年农民面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不公平等问题,大部分农民接受信仰教育的能力较弱,面对是非曲直选择正确的科学信仰的能力不足。
  二、农民信仰教育的深刻意义
  习近平强调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面对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民信仰教育,这对农民个人以及农村发展都具有深刻意义。
  (一)开展农民信仰教育对农民个人的意义
  1.研究农民信仰状况以及进行信仰教育,可以满足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信仰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允许不等于提倡,保护也绝非就是支持。”[3]当前农民信仰态势复杂多样,但是信仰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信仰可以放任自流,但是也可以被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选择了正确的信仰,对他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具积极影响,近而决定了他们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和个人行为等一系列外在表现。
  2.研究农民信仰状况以及进行科学信仰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农民抵制和反对各种非科学信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民面对着复杂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经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农民面对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良莠不齐的宗教活动以及残留的封建习俗、迷信活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占据农村精神生活的主要阵地。科学信仰教育可以增强他们辨别真假和非科学信仰的能力,引导农民进行科学信仰选择。
  (二)开展农民信仰教育对农村社会的意义
  1.研究农民信仰状况以及进行信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保障。信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信仰可以为农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方向引导。“研究农民信仰问题以及进行信仰教育,可以传递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信仰观,使农民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领导,认同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方向,最终保障我国农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4]
  2.研究农民信仰问状况以及进行信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开展农民科学信仰教育,引导农民科学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科学信仰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科学信仰为农村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多样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团结和凝聚广大农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纽带。
  3.研究农民信仰状况以及进行信仰教育,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支持者。科学信仰有助于坚定农民的理想信念、加强农村科学队伍建设,从而培育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支持者和拥护者。科学信仰教育丰富农民精神世界,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认同,提升农民对信仰的辨别能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水平、村民自治委员会民主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精神层面上引导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和优越感,使农民成为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演变的助推者,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坚定力量。
  三、农民信仰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农民科学信仰教育
  “要掌握科学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也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自身较高的觉悟性和自律性,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制定相关教育计划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制定教育计划要结合农民的素质状况以及实际需求。教育计划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主题、深度、以及培训形式,同时注意回馈与交流,使得教育计划具有更好的實际效果。例如,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体首先要加强简单科学知识的普及,利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形式进行讲解;对于精神生活相对空白的妇女群体,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正能量娱乐活动。
  制定教育计划要发挥工作人员的引领作用。首先,学习内容方面,乡镇政府领导、农村基层领导、教育者等要逐步引导农民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农民了解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等。
  其次,制度考核方面,党和政府要建立保障制度和考核制度。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基本设施保障自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益保障。农村基本设施,例如教授场所、多媒体等要做到基本满足;教育者的物质利益保障,物质利益的保障可以激发教育者工作积极性;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例如宣传科学知识不能剥夺受教育者的工作时间,政府工作部门不能收取受教育者相关费用。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信仰教育
  乡镇政府要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课堂。乡镇政府可以邀请政府领导、高校教师、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小组学习、专家讲座等交流活动。讲授内容要涵盖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点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农村基层组织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也要自觉开展学习课堂。通过对乡镇政府组织的专题课题的学习,农村基层组织也要自觉开展理论学习课堂,组织自村领导干部积极总结学习经验以及发表学习体会。
  第三,乡镇政府利用互联网,打造品牌宣传平台。利用学习强国优质平台,作为乡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线上先下学习的有效途径;利用普及的微信平台,打造专属各个乡镇、乡村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科学理论知识、时政新闻、乡镇政策等。
  (三)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信仰教育的物质保障性
  大量事实表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会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其中,在一些农村的一部分农民的信仰中,科学信念失落,健康理念缺失,主流意识淡漠,封建迷信抬头,邪恶甚至是反动的信仰活动猖獗,信仰天平出现“倾斜”。”[6]
  “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7]所以,农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实现理论性和农村性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农村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急农民之所急,需农民之所需,让农民关注的教育、经济、医疗等问题可以利用所学科学知识找到解决途径。农民切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可以推進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村的传播,这对于下一步的指导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本土文化的有效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的融入到本土文化中,第一,要实现本土文化的文化理论系统性。具体而言,把握好两者结合点需要深度了解本土文化尤其是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然后对其所蕴含的文化理论做出挖掘并且上升为系统理论,最后找到本土文化系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第二,要灵活融汇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表现形式。首先,多途径挖掘人物素材,实现文化传播形式的人物化。人物素材包括当地著名的民族英雄、历史人物、当代杰出贡献者以及开展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搜寻人物素材。其次,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入到喜闻乐见的节日习俗和歌咏舞蹈等具体形式当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融入到民族特有的节日习俗、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中为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接受能力的提升寻找了捷径。
  参考文献
  [1]贺新春,何东兴.当代农民的信仰危机及其应对措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5)
  [2]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EB/OL].新华网,2015-02-28.
  [3]丁素.关于农民信仰倾斜的若干问题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7,(4).
  [4]杜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J].党政干部学刊.2012(01)
  [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67.
  [6]丁素.关于农民信仰倾斜的若干问题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2(04):174-176.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7.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优化逐渐完善,国企优化持续深入,展开国企党建工作也有着全新的挑战。经过优化组织形式,达成国企党建以及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一同加强,有助于唤起党建工作的活力,有效地加强企业之间竞争的优势。  关键词:党建工作;国有企业;拓展;探究  习总书记在国企的党建工作中强调:“兼职当对国企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务必一以贯之。”这是由国企党建工作的行动纲要,是国企的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的社会思潮也不断进入中国,各种社会思潮靡然成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选择等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对巩固和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所谓社会思潮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反映不同阶级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相比于从前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房屋建筑领域作为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我们需要保证外墙的防渗漏施工质量。外墙的防渗漏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外墙因为质量不好出现了渗漏的情况,那么不但房屋会出现不美观的情况,房屋建筑的实际使用也会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的群众观,了解其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态度和观点,介绍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与基本内涵。旨在达到使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代学习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  关键词:群众观;时代价值;基本内涵  在《习近平用典》敬民篇中有这样一句古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
期刊
摘要:《新闻当事人》是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全国第一档80后青年发声新闻节目,节目核心调查记者群全都是80后。以新闻当事人为核心,以事件各相关人、围观者为话题支撑,关注社会群体心理需求、现实困境、焦点话题,引发观众共鸣。  关键词:新闻节目;娱乐性;严肃性  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中说过,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美国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的奶嘴战略;《道德经》中谈到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党委书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高级管理者,是我国大学教育体系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江西省高等院校党委书记的群体性素质调研情况,同时分析了高校党委书记群体性素质缺失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党委书记;群体性素质  在我国大学治理模式中,领导体制由“一元化党的领导体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的负责制”,党委书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程。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先驱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研究建党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对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近20年来关于建党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研究,学界的研究以“如何科学认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客观把
期刊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生态问题尤为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质量互变规律和系统最优化理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矛盾;唯物主义  人们身处于大自然中,享受着大自然为人们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持续地索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单身青年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相比于已婚一族,单身青年具有其独特的消费特征,他们有更大的对于消磨时间、精神陪伴的需求,消费意识超前,边际消费高,储蓄率低。从消费倾向来看,单身青年更热衷于购买迷你化的生活用品,喜欢“一人式”的产品与服务,更加青睐居住面积利用效率高的小而精致的居住环境。单身青年群体以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独特的消费习惯为我国单身经济的发展提供
期刊
摘要:土地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农村的土地纠纷逐渐增多,基层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故对土地纠纷解决机制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河南省C县为例,从农村土地解纷机制的现状切入,分析既有解纷机制的不足,试图探索新时代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土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农业大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