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一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认知能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6-01
一个人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德智体是否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以德为先,由此可见德育课程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因如此,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给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行知能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真正把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我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中等職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求青少年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陈旧的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依然把目光停滞在单纯传授知识上,把及格率和优秀率看作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就跳不出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所以要做好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新《大纲》的要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讲练结合,注重实践即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分析,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取代之前对概念和原理的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二、结合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讲授加板书,老师一人包场的“满堂灌”,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轻视社会实践等诸多弊端。若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结合中职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将现代教学设备融入课堂,采取了一些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来分析,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由“让我听”变成“我要听”,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快记住所讲知识要点,巩固理解。德育课程不是要求学生出口成诵,而是需要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固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品德素质,所以实践较理论更重要。
2.告别“满堂灌”,重视学生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他们“活起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分布在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把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尤其在德育课的课堂上,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对生活、学习以及朋友的看法。教师从旁予以指导和点拨,不评论不批评,放飞孩子们的理想,让学生爱上德育课。课下时间,教师可适当布置话题作业,供学生们思考讨论。课堂属于学生,德育课程不枯燥,学生才愿意把心交给老师,把思考留在课堂。
3.做回现代人,设备现代化。传统德育课教学制约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单纯的口耳相传难免枯燥乏味,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疲累。何不尝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声音、影像带进课堂,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听觉效果。有时候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讲解比不上一部感人肺腑的短篇来的有意义,具象的人物,传神的表演,动人的音乐加上感人的台词,学生往往比读课文更感兴趣,有些镜头甚至铭记终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所以德育课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也必须要现代化。
此外,还可开展“户外教学”,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在社会生活中感悟道德,践行道德,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培养出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改革评价制度,取消一考定优劣
现多数学校仍采取考试评分制度,原本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检验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水平,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但由于中职学生学业特点我们势必要破除一考定优劣的评价制度。德育课程的形成性效果是贯穿学习始终甚至学生终身的,评价一个学生思想品德优劣只考虑期末成绩未免过于单一。我们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体系,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也不尽相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和发展特点,我们应分别对每个学生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德育“考卷”。试卷可记录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及形成过程,使学习始末形成对比,如学雷锋情况表、学期目标完成情况记录表等。我们尽可能保护学生求知的进取心,使乐学成为他们读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德育课教师要完成由传授者、操练者向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转换,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用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启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个性魅力的平台。
常言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德育精致化需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一切,关注一切学生,积极探索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丰富的德育内容,注重从小处着眼,精耕细作,力争让每一位学生爱上德育课。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6-01
一个人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德智体是否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以德为先,由此可见德育课程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因如此,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给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行知能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真正把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我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中等職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求青少年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陈旧的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依然把目光停滞在单纯传授知识上,把及格率和优秀率看作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就跳不出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所以要做好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新《大纲》的要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讲练结合,注重实践即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分析,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取代之前对概念和原理的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二、结合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讲授加板书,老师一人包场的“满堂灌”,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轻视社会实践等诸多弊端。若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结合中职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将现代教学设备融入课堂,采取了一些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来分析,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由“让我听”变成“我要听”,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快记住所讲知识要点,巩固理解。德育课程不是要求学生出口成诵,而是需要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固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品德素质,所以实践较理论更重要。
2.告别“满堂灌”,重视学生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他们“活起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分布在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把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尤其在德育课的课堂上,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对生活、学习以及朋友的看法。教师从旁予以指导和点拨,不评论不批评,放飞孩子们的理想,让学生爱上德育课。课下时间,教师可适当布置话题作业,供学生们思考讨论。课堂属于学生,德育课程不枯燥,学生才愿意把心交给老师,把思考留在课堂。
3.做回现代人,设备现代化。传统德育课教学制约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单纯的口耳相传难免枯燥乏味,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疲累。何不尝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声音、影像带进课堂,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听觉效果。有时候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讲解比不上一部感人肺腑的短篇来的有意义,具象的人物,传神的表演,动人的音乐加上感人的台词,学生往往比读课文更感兴趣,有些镜头甚至铭记终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所以德育课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也必须要现代化。
此外,还可开展“户外教学”,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在社会生活中感悟道德,践行道德,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培养出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改革评价制度,取消一考定优劣
现多数学校仍采取考试评分制度,原本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检验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水平,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但由于中职学生学业特点我们势必要破除一考定优劣的评价制度。德育课程的形成性效果是贯穿学习始终甚至学生终身的,评价一个学生思想品德优劣只考虑期末成绩未免过于单一。我们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体系,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也不尽相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和发展特点,我们应分别对每个学生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德育“考卷”。试卷可记录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及形成过程,使学习始末形成对比,如学雷锋情况表、学期目标完成情况记录表等。我们尽可能保护学生求知的进取心,使乐学成为他们读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德育课教师要完成由传授者、操练者向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转换,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用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启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个性魅力的平台。
常言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德育精致化需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一切,关注一切学生,积极探索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丰富的德育内容,注重从小处着眼,精耕细作,力争让每一位学生爱上德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