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必要环节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各种理论,更要求把基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方法、技巧运用到社会服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教学环节。当学生掌握了社会工作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以后,如果缺乏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在专业实践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运用到社会服务中。这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之间,增加一个实验教学的环节,通过在实验室不断地角色扮演、分享、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念与技巧,避免传统教师讲解、语言传授以及说教灌输在价值理念内容方面的缺陷,有利于学生梳理、澄清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增进学生对助人过程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使得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实习教学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二、实验教学在《个案工作》教学中的运用
个案工作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模拟社会工作接案、初期评估、制定目标、实施计划、结案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技巧,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真刀实枪的“演练”,亲身体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的感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操作能力。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个案工作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会谈情景模拟和个案情景模拟。会谈情景模拟安排在个案工作会谈技巧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大约2课时,目的在于通过会谈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把握个案会谈技巧与运用,把课堂所学的同理、真诚等运用到会谈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工作者会谈时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等,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仔细模仿和揣摩。
个案情景模拟安排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全部结束之后,大约14课时,目的在于通过个案场景模拟,让学生把握个案工作的工作流程与基本技巧,把课堂上所学的个案的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基本技巧运用到情景模拟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準备阶段
1.分组讨论,收集资料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特点进行分组,每组8人左右。然后,分组讨论,确定模拟主题,明确情景模拟的服务群体,并围绕着情景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模拟主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
2.设计情景,撰写剧本
各组组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之后,开始设计模拟情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设计的情景应符合以下要求:
(1)真实性:情景设计以社会真实为起点,模拟情景要贴近现实生活,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具体的事件或是一系列的事件,而不仅仅是所假设的一个问题。案例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适合学生的扮演能力。
(2)相关性:设计情景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内容设计环节,要紧扣教学主题,围绕着教学内容在情景中做出具体要求。
(3)启发性: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
(4)可操作性:所设计的情景应该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行演练,把握角色要求,同时实验室也应提供给学生一些需要用到的器材道具等。
(5)时间性:情景模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在30分钟左右,所以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展现情景的核心内容。
3.分配角色,进行演练
各小组根据组员个人的特长及比较优势对情景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角色的扮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机会,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也可以交叉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在演练过程中,首先,各小组的组长要认真负责,安排模拟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协调处理演练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保持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以便在演练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
(二)模拟阶段
当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就可以进入社会工作实验室,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正式的个案情景模拟。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注意监控整个场景,妥善安排和控制时间,使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有序。同时为了保证模拟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表演妄加评论。但随时要注意做好记录,以免在所有小组模拟结束后进行评价总结时出现遗漏。
(三)分享阶段
1.学生分享
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要求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首先,学生要进行自我评析,由各小组对自己的模拟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行反思,以便有效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次,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小组的表演发表看法,指出模拟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属于创新, 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
2.教师总结
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应对情景案例做进一步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主要从专业伦理的内化、专业技巧的运用、组员的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各小组情景的设计和现场模拟进行综合点评。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优势和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要指出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在模拟和分享过程中忽略或理解有偏差的疑难问题进行补充和讲解,给学生以启迪,掌握灵活处理各种工作状况的方法技巧。
三、实验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务能力的目标,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明确角色定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总设计师与总导演,要起到引导、协调、观察等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协调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是配角,学生则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角,发挥着问题的分析者、决策者和演员的作用。
其次,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知识是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不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的伦理守则、工作过程、工作技巧,就难以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理论准备环节,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和实务技巧;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模拟的角色、操作程序、注意事项、技巧演练要求等,为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不仅要把握“怎么做”,而且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尤其对于社会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要通过多次实验、反复实验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各种理论,更要求把基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方法、技巧运用到社会服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教学环节。当学生掌握了社会工作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以后,如果缺乏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在专业实践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运用到社会服务中。这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之间,增加一个实验教学的环节,通过在实验室不断地角色扮演、分享、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念与技巧,避免传统教师讲解、语言传授以及说教灌输在价值理念内容方面的缺陷,有利于学生梳理、澄清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增进学生对助人过程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使得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实习教学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二、实验教学在《个案工作》教学中的运用
个案工作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模拟社会工作接案、初期评估、制定目标、实施计划、结案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技巧,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真刀实枪的“演练”,亲身体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的感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操作能力。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个案工作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会谈情景模拟和个案情景模拟。会谈情景模拟安排在个案工作会谈技巧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大约2课时,目的在于通过会谈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把握个案会谈技巧与运用,把课堂所学的同理、真诚等运用到会谈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工作者会谈时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等,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仔细模仿和揣摩。
个案情景模拟安排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全部结束之后,大约14课时,目的在于通过个案场景模拟,让学生把握个案工作的工作流程与基本技巧,把课堂上所学的个案的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基本技巧运用到情景模拟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準备阶段
1.分组讨论,收集资料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特点进行分组,每组8人左右。然后,分组讨论,确定模拟主题,明确情景模拟的服务群体,并围绕着情景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模拟主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
2.设计情景,撰写剧本
各组组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之后,开始设计模拟情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设计的情景应符合以下要求:
(1)真实性:情景设计以社会真实为起点,模拟情景要贴近现实生活,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具体的事件或是一系列的事件,而不仅仅是所假设的一个问题。案例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适合学生的扮演能力。
(2)相关性:设计情景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内容设计环节,要紧扣教学主题,围绕着教学内容在情景中做出具体要求。
(3)启发性: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
(4)可操作性:所设计的情景应该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行演练,把握角色要求,同时实验室也应提供给学生一些需要用到的器材道具等。
(5)时间性:情景模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在30分钟左右,所以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展现情景的核心内容。
3.分配角色,进行演练
各小组根据组员个人的特长及比较优势对情景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角色的扮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机会,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也可以交叉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
在演练过程中,首先,各小组的组长要认真负责,安排模拟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协调处理演练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保持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以便在演练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
(二)模拟阶段
当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就可以进入社会工作实验室,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正式的个案情景模拟。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注意监控整个场景,妥善安排和控制时间,使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有序。同时为了保证模拟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表演妄加评论。但随时要注意做好记录,以免在所有小组模拟结束后进行评价总结时出现遗漏。
(三)分享阶段
1.学生分享
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要求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首先,学生要进行自我评析,由各小组对自己的模拟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行反思,以便有效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次,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小组的表演发表看法,指出模拟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属于创新, 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
2.教师总结
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应对情景案例做进一步细致而深入的分析,主要从专业伦理的内化、专业技巧的运用、组员的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各小组情景的设计和现场模拟进行综合点评。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优势和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要指出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在模拟和分享过程中忽略或理解有偏差的疑难问题进行补充和讲解,给学生以启迪,掌握灵活处理各种工作状况的方法技巧。
三、实验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务能力的目标,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明确角色定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总设计师与总导演,要起到引导、协调、观察等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协调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是配角,学生则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角,发挥着问题的分析者、决策者和演员的作用。
其次,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知识是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不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的伦理守则、工作过程、工作技巧,就难以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理论准备环节,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和实务技巧;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模拟的角色、操作程序、注意事项、技巧演练要求等,为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注重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不仅要把握“怎么做”,而且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尤其对于社会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要通过多次实验、反复实验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