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融合,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快节奏、网络化特征的“微”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1)沿用微博,主题探究,多方互动;(2)热用微信,资源共享,移动学习;(3)活用微课,突破难点,寓教于乐;(4)巧用微电影,增强体验,知行统一这几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微;信息;元素;政治;运用;实践
一、沿用微博,主题探究,多方互动
微博是一个即时交流,多方互动的有效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我会经常鼓励学生针对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问点,在微博中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来发布个人主题,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和探究,而我也会积极地参与学生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受到了尊重和体现,对政治课的学习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这种借助微元素的多方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同时舍弃了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加活泼、生动。这种依托微博的主题探讨,实际上是一个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解读文本,理解知识的过程,有效地实现了多方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在微博上发布“在当前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为自身的发展获取机遇?”学生查阅了海量信息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谈当前的就业压力与政策的,也有的同学谈到了中职生创业的优势,还有些同学探讨了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随着探究的深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热用微信,资源共享,移动学习
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学生是主力军之一,而且微信迎合了碎片化时间的使用需求,这样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打开手机实现资源共享与移动学习,所以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也热用这种新兴的网络平台,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首先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和学生之间实现了互相关注。接下来结合教学知识点,利用微信公众號发表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将相关的文章、音乐或者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及时地给学生传递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也调动学生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把找到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在朋友圈里面进行传递,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微信在线聊天讨论,打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当有开展讨论和学习的需要时,即便是学生放假期间也可以利用微信开展活动,不论是异地同时,还是异地异时,都可以有效地进行,真正的实现了指尖上的移动学习。
如,在讲授“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大量的违法图片以及执法部门依法执法的图片,让学生先从图片上进行感知,然后向学生们发送了“新华网——法治频道”的网址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 legal/tp.htm),让学生通过文章和案例的查阅来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最后又给学生发送了过去一年之中的法治热点视频,如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法治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和拓展到课下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了巩固。
三、活用微课,突破难点,寓教于乐
微课短小而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其次,微课还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自行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在政治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微课,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而通过微视频的制作与欣赏,教师与学生均可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个人收入与分配”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重难点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以该内容为主题拍摄了一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的拍摄中,我利用提前准备好的PPT课件和“屏幕录像专家”以及DV数码摄像设备,布置好拍摄环境,以教师为主角,营造出一对一的讲解氛围,以“一个五口之家赵某的家庭成员的工作与收入”作为案例来导入新课,先对PPT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引入一段3分钟左右的视频“按劳分配是实现平等而不是平均”来扩充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形容直观地认知;最后再通过白板对几个相关的练习进行演练与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拍摄工作完成后,对制作好的微课进行导出和后期的编辑,形成一部成熟的混合式微课视频。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该微课,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微电影,增强体验,知行统一
政治课教学承担着传承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职责,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达成学生心灵的触动和行为的转化。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巧用微电影,整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社会、生活、成长的情景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开展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集体合作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提升,获得全面发展,实现知行统一。
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道德与法律的范畴,加深认识,我给学生布置了拍摄微电影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由地展开想象,选择好题材,拍摄出一些我们身边与之相关的事件,并提升出事件的教育意义。比如,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就拍摄了一部题为《谁来为生命负责?》的微电影,讲述有人遭遇了一场车祸,在这场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逃逸,许多路人对受伤者表现得极为冷漠,视而不见,匆匆而过,最后有一个好心人前去救助,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救助知识而救助不当,导致受伤者死亡。在课堂中,先让学生播放出这部微电影,让参与微电影演出的同学以自身的亲身体验对该事件进行评论,然后让全班学生对“究竟谁该为死者的生命负责?”来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该事件,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升。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通过微电影的拍摄,学生有时候是将原来已经发生过的热点事件进行重现,有时候是自编自演了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总之,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对于人生的领悟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理清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教育技术》,2013年第5期
[2]张白云,《“微课”:一股悄然集结地教学“微力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8期
[3]王国芳、陈仲明,《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微;信息;元素;政治;运用;实践
一、沿用微博,主题探究,多方互动
微博是一个即时交流,多方互动的有效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我会经常鼓励学生针对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问点,在微博中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来发布个人主题,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和探究,而我也会积极地参与学生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受到了尊重和体现,对政治课的学习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这种借助微元素的多方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同时舍弃了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加活泼、生动。这种依托微博的主题探讨,实际上是一个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解读文本,理解知识的过程,有效地实现了多方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在微博上发布“在当前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为自身的发展获取机遇?”学生查阅了海量信息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谈当前的就业压力与政策的,也有的同学谈到了中职生创业的优势,还有些同学探讨了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随着探究的深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热用微信,资源共享,移动学习
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学生是主力军之一,而且微信迎合了碎片化时间的使用需求,这样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打开手机实现资源共享与移动学习,所以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也热用这种新兴的网络平台,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首先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和学生之间实现了互相关注。接下来结合教学知识点,利用微信公众號发表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将相关的文章、音乐或者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及时地给学生传递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也调动学生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把找到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在朋友圈里面进行传递,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微信在线聊天讨论,打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当有开展讨论和学习的需要时,即便是学生放假期间也可以利用微信开展活动,不论是异地同时,还是异地异时,都可以有效地进行,真正的实现了指尖上的移动学习。
如,在讲授“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大量的违法图片以及执法部门依法执法的图片,让学生先从图片上进行感知,然后向学生们发送了“新华网——法治频道”的网址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 legal/tp.htm),让学生通过文章和案例的查阅来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最后又给学生发送了过去一年之中的法治热点视频,如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法治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和拓展到课下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了巩固。
三、活用微课,突破难点,寓教于乐
微课短小而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其次,微课还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自行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在政治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微课,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而通过微视频的制作与欣赏,教师与学生均可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个人收入与分配”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重难点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以该内容为主题拍摄了一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的拍摄中,我利用提前准备好的PPT课件和“屏幕录像专家”以及DV数码摄像设备,布置好拍摄环境,以教师为主角,营造出一对一的讲解氛围,以“一个五口之家赵某的家庭成员的工作与收入”作为案例来导入新课,先对PPT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引入一段3分钟左右的视频“按劳分配是实现平等而不是平均”来扩充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形容直观地认知;最后再通过白板对几个相关的练习进行演练与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拍摄工作完成后,对制作好的微课进行导出和后期的编辑,形成一部成熟的混合式微课视频。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该微课,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微电影,增强体验,知行统一
政治课教学承担着传承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职责,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达成学生心灵的触动和行为的转化。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巧用微电影,整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社会、生活、成长的情景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开展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集体合作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提升,获得全面发展,实现知行统一。
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道德与法律的范畴,加深认识,我给学生布置了拍摄微电影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由地展开想象,选择好题材,拍摄出一些我们身边与之相关的事件,并提升出事件的教育意义。比如,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就拍摄了一部题为《谁来为生命负责?》的微电影,讲述有人遭遇了一场车祸,在这场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逃逸,许多路人对受伤者表现得极为冷漠,视而不见,匆匆而过,最后有一个好心人前去救助,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救助知识而救助不当,导致受伤者死亡。在课堂中,先让学生播放出这部微电影,让参与微电影演出的同学以自身的亲身体验对该事件进行评论,然后让全班学生对“究竟谁该为死者的生命负责?”来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该事件,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升。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通过微电影的拍摄,学生有时候是将原来已经发生过的热点事件进行重现,有时候是自编自演了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总之,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对于人生的领悟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理清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教育技术》,2013年第5期
[2]张白云,《“微课”:一股悄然集结地教学“微力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8期
[3]王国芳、陈仲明,《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