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思维的宽度与深度,需要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有较全面的提升。尤其是应用题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学生常常畏难情绪滋生,或苦于分析题意,理不清条件;或深陷于隐含条件的查找中,不知如何下手;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极易深陷其中,“做题一筐,收获了了”是教师们普遍的认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做了初步探究。
一、探究教学,找到应用题“难”在何处
应用题是学生感到最头疼,出错率最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检测中,往往是基础知识全对,应用题则难以得全分。在偏难题面前一筹莫展,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原因在于中低年级的部分教师重计算能力,轻思维训练,喜欢在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上下功夫。学生与家长也极其重视计算能力培养,一味在计算速度与正确率上下苦功,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训练。
二、归纳教法,擒拿应用破解难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曾尝试着引导学生要多读题、认真审题,从题目中找关键词,以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但这种方法的效果不甚明显。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尝试,笔者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应用题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应用题学习的课堂上变苦学为乐学,尽最大努力把应用题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有益、有效。其基本程序如下:
1.借助关键词,读懂题意
请学生小声读题,直到理解透题意为止。在这一环节采用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并借助关键词来理解题意的方法。如在讲第十册长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题时,笔者用课件出示题目: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m,高是3m,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长8 m”、“宽6m”、“高3m”,“门窗面积11.4 m2” ,“每平方米花4元”,这是条件;“需要花费多少元”,是问题。这些条件与问题以关键词的形式化繁为简,利于学生理解。
2.探究思路,心中有数
在学生初步了解应用题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只列算式不解答),然后请学生看看同桌列出的算式,但不作评价,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监督出错的学生,为进行后面的错例分析节省时间。如应用题: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15m、厚24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再让学生互相看一看,发现不同,学生就心中有数,便于教师讲解时,学生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认真而主动的思考,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探究意识的培养。
3.合作解疑,思维训练
在应用题教学中,笔者常常请某位学生把整个解题思路展示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随时质疑或补充。当然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还可以灵活采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合作解疑,学生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形成了和谐而竞争的学习氛围。
4.查缺补漏,错题归因
对于学生思维中错误的部分,一定要让学生了然于心,不可点到为止。如在总结解某题的最佳方法时,可请学生将解题方法与他人对比一下,找到自己思维的优势与不足,将找出的错误反馈给其他同学,提醒其他同学在解题时注意,对于较难的题,力求在课堂上将问题研透,解决,不留尾巴。
5.挑刺与鼓励
有时,一道题会有不同的解法。但不同的解法一定有精练与拖沓、简洁与复杂的不同。究竟哪种方法比较恰当,笔者常要求学生将自己已解决的问题再反思一下,解答完后请同位交换答案,力求互相挑挑毛病。在这一环节采用加分激励的方法,这一方法很见效果。学生检查起来非常认真仔细,有时候能细到等式中“=”的书写位置或一个括号或数字的书写。笔者相信,长时间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三、持之以恒,琢玉乃成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创新地使用教材,以课时目标为导向,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构建。我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分散难点、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考查反馈、矫正补缺五个教学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数学思维由浅入深地一步步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组稿编辑:张方润】
(作者单位: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
一、探究教学,找到应用题“难”在何处
应用题是学生感到最头疼,出错率最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检测中,往往是基础知识全对,应用题则难以得全分。在偏难题面前一筹莫展,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原因在于中低年级的部分教师重计算能力,轻思维训练,喜欢在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上下功夫。学生与家长也极其重视计算能力培养,一味在计算速度与正确率上下苦功,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理性思维的训练。
二、归纳教法,擒拿应用破解难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曾尝试着引导学生要多读题、认真审题,从题目中找关键词,以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但这种方法的效果不甚明显。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尝试,笔者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应用题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应用题学习的课堂上变苦学为乐学,尽最大努力把应用题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有益、有效。其基本程序如下:
1.借助关键词,读懂题意
请学生小声读题,直到理解透题意为止。在这一环节采用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并借助关键词来理解题意的方法。如在讲第十册长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题时,笔者用课件出示题目: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m,高是3m,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长8 m”、“宽6m”、“高3m”,“门窗面积11.4 m2” ,“每平方米花4元”,这是条件;“需要花费多少元”,是问题。这些条件与问题以关键词的形式化繁为简,利于学生理解。
2.探究思路,心中有数
在学生初步了解应用题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只列算式不解答),然后请学生看看同桌列出的算式,但不作评价,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监督出错的学生,为进行后面的错例分析节省时间。如应用题: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15m、厚24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再让学生互相看一看,发现不同,学生就心中有数,便于教师讲解时,学生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认真而主动的思考,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探究意识的培养。
3.合作解疑,思维训练
在应用题教学中,笔者常常请某位学生把整个解题思路展示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随时质疑或补充。当然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还可以灵活采用同位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合作解疑,学生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形成了和谐而竞争的学习氛围。
4.查缺补漏,错题归因
对于学生思维中错误的部分,一定要让学生了然于心,不可点到为止。如在总结解某题的最佳方法时,可请学生将解题方法与他人对比一下,找到自己思维的优势与不足,将找出的错误反馈给其他同学,提醒其他同学在解题时注意,对于较难的题,力求在课堂上将问题研透,解决,不留尾巴。
5.挑刺与鼓励
有时,一道题会有不同的解法。但不同的解法一定有精练与拖沓、简洁与复杂的不同。究竟哪种方法比较恰当,笔者常要求学生将自己已解决的问题再反思一下,解答完后请同位交换答案,力求互相挑挑毛病。在这一环节采用加分激励的方法,这一方法很见效果。学生检查起来非常认真仔细,有时候能细到等式中“=”的书写位置或一个括号或数字的书写。笔者相信,长时间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三、持之以恒,琢玉乃成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创新地使用教材,以课时目标为导向,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构建。我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分散难点、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考查反馈、矫正补缺五个教学环节,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数学思维由浅入深地一步步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组稿编辑:张方润】
(作者单位:25505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