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创作方式,其从声韵上理解体悟积累古诗文的功用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作用。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古诗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与高年级和成年人古诗吟诵课堂不同的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确定了“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的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吟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传统”的要求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张志公先生认为汉语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因此,要走进汉语特别是传统文化表达的汉语形式中去,应该有其独特的方式。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它是古代教育系统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其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声调、韵律、曲调等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古诗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与高年级和成年人古诗吟诵课堂不同的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确定了“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的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吟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以下以二年级上学期第八课《望庐山瀑布》的吟诵教学为例,分析“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导:温故知新,常识积累
【教学设计】:
1.复习《中国历史朝代歌》,今天我们走进一个强盛的朝代,这个朝代除了国力强大,外国人都来参观学习之外,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多诗人。这就是——唐朝。
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史称“诗仙”。复习李白诗歌。小朋友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诗歌吗?复习《静夜思》《古朗月行》《赠汪伦》。
3.我们今天要学习诗仙的另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
【导】的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以熟知导新知;二是以全局导细节。本课以熟知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导入,为以熟导新;以唐朝导入到李白,为以全局导细节。作用有两个:一是链接学生知识,引起兴趣;二是有历史文化的全局观。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篇課文,单元主题为“家乡”。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有大量热爱大自然的诗篇传世,而且其诗情真实切,充满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孩子自一年级入学以来,便以吟诵教授古诗词,虽未接触过吟诵规则,但是能简单地吟诵,在“入声字”和诗歌的情感上的把握,还不能做好。学习过《中国历史朝代歌》,孩子对于“瀑布”等自然风景大都有切身体会,对情感的理解有粗浅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李白的诗有少量的积累,如《静夜思》《古朗月行》《赠汪伦》等。
二、字:字源识字,体会文化
【教学设计】:
1.瀑字。字源识字法。
暴:小篆字形,是双手持农具在阳光下晒米。表示突然而强烈。如“暴力”。暴 水=瀑!
2.突出暴的“突然而强烈”。什么样的水能突然而强烈呢?“瀑布”!图示瀑布,最后问:欣赏着这些壮观的瀑布,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3.辨别“庐”“炉”,指导写“炉”字。
教学实录:
师:(在黑板写下题目)跟着老师写一遍好不好,看看这个字(“瀑”)怎么写?谁能告诉我“瀑”字怎么记?
生1:“瀑”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太阳,中间是山,下面是流下来的水。
师:非常好,我们学过“加一加”对不对,来,我们看下这个是什么字?(PPT显示小篆“暴”字)
生:“暴”字。
师:为什么下面是米字,而不是水?《说文解字》里面说,这个字表示两只手拿着农具,在烈日底下晒米,表示突然而强烈。比如暴力,突然强烈,记住这四个字啊。如果加上水,那等于什么字?
生:瀑。
师:为什么瀑布是突然而强烈呢?(PPT显示一系列瀑布图片)。
生2:因为瀑布的水从上面冲下来,非常突然和强烈。
生3:因为水本来流得好好的,实然从山上掉下来,所以突然和强烈。
【设计意图】:
【字】的设计意图:李学勤认为“了解汉字不仅可以使大家更准确地使用汉字,还能够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会认识。”从字源入手,认识一个汉字。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字源、字形、图片等趣味识字,一为汉字正源,二为汉字背后的文化启蒙。
三、境:创设情境,铺垫理解
【教学设计】:
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游览山山水水的人,有一回,他来到江西的庐山,看着庐山上烟雾缭绕的山峰、飞流而下的瀑布,他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
【境】的设计意图:承接开题之【导】,创设一个课堂之境,一个知识进程之境,让学生进入一个故事之中,身临其境。作用有三:一是串接整个课堂教学;二是制造氛围让学生融入;三是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四、声:声韵品读,吟诵理解
【教学设计】:
1.我会读。大家自由读,读通顺,读准确。
2.我会吟。按平长仄短入促标出各个字的颜色。(红为入声,紫为平声,绿为韵,二四六字黑为仄声) 3.仔细听。老师示范读。重点夸张突出“直、落”两个入声字,让学生体会瀑布“突然而强烈”的感情。
教学实录:
师:嗯不错,你们吟诵得不错。老师也来吟诵一遍。大家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吟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A:飞流直下三千尺,就读出了很快,而且很暴。
生B:疑是银河落九天,落,很简洁有力。
师:很暴,很突然很强烈,对吧。“下”,“落”,两字要读得短促、突然而又强烈。
【设计意图】:
【声】的设计意图:吟诵教学,以格律诗的平仄声韵所决定的。低年段不讲平仄声韵,但相应的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入促”要渗透给学生。选读通读顺,再吟诵出韵味,再理解韵味的深层含义,“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于声于情,皆有古韵。吕君忾老师文字的声音声调“把字音分细,又使汉文字变得充满人性和感性。”因此,“吟诵是把人性和感性进行解释和展示的一种方法。”因此,吟诵要通过听吟、学吟,敢于吟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情:以声入情,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
1.问学生:听出老师吟诵跟你们有什么区别吗?“直”“落”两字短促有力。
2.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作者李白看到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感受?突然而强烈的冲击,表达了诗人惊奇、震撼的心情,也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夸张而有力的语言表达表示赞叹。相机理解“银河”“九天”等古代文学常识。
【设计意图】:
【情】的设计意图:通过声韵文字,理解古诗的情感,这是格律诗的重要“诗眼”。吟诵中,急促的入声字,既在声音上有明显的表现力,在文意中,也能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中“直”“落”两字强烈的冲击力,承接“飞流”和“三千尺”;“银河”和“九天”,其夸张有力的惊叹不言而喻。叶嘉莹老师引其师顾随说:“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因此,诗的情意是通过字、声、韵去表达的,通过字、声、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进入情意的感动。
六、意:结合注释,融汇理解
【教学设计】:
1.出示注释,小朋友们结合注释,看你读懂哪句诗?学生随意理解。
2.相机链接“三千尺”与“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与“疑是地上霜”。
3.出示一句原文一句注释PPT。老师读注释,孩子读原文,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意】的设计意图:还在【境】的故事氛围中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信选择自己读懂的诗句去翻译,由诗意出发,结合辅助的注释,加上自由的意译和链接,互证互译,把诗文读浅,把意思读通透。
七、背:熟练积累,留下经典
【教学设计】:
1.提背诵。
2.小组背诵。
3.看图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应该是【行】的一部分,是行之前积累。阶梯式诵读背诵,既融合课堂中的声韵和情意,也意在把经典存在孩子的脑海中,对孩子的生活言行有一定的审美、思考作用。
八、行:生活体验,知行合一
【教学设计】:
1.现在,如果你站在瀑布前,你会怎么感叹呢?
2.回家背诵给父母听,跟父母介绍介绍诗仙李白。
【设计意图】:
【行】的设计意图:“知行合一”,重积累,也应重理解后对生活言行的指导作用。低年段的【行】应有:(1)生活中能用在什么地方?(2)诗情的口语化运用。前者可以是刻意制作的机会,例如背诵介绍给他人,后者可以是制造适当的氛围,让孩子去尝试运用。
小结:
“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文字的理解、情境的交融、声韵的味道、積累的迁移,把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的重整体、重感受和重积累的原则体现无遗。当然,“导、字、境、声、情、意、背、行”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情作时间和内容的增减,例如在“声”的环节,因声韵相统一,所以可以迁移到同韵诗的学习中。再例如“意”的环节,也可以作同内容诗歌、同作者诗歌的补充和学习。总之,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吟诵教学模式的尝试,也是吟诵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中华书局,2013-10.
[2]徐健顺,陈琴.我爱吟诵(小学初级)[M].长春出版社,2010-08.
[3]吕君忾.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
[4]顾随讲.叶嘉莹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传统”的要求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张志公先生认为汉语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因此,要走进汉语特别是传统文化表达的汉语形式中去,应该有其独特的方式。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它是古代教育系统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其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声调、韵律、曲调等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古诗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与高年级和成年人古诗吟诵课堂不同的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确定了“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的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吟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以下以二年级上学期第八课《望庐山瀑布》的吟诵教学为例,分析“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导:温故知新,常识积累
【教学设计】:
1.复习《中国历史朝代歌》,今天我们走进一个强盛的朝代,这个朝代除了国力强大,外国人都来参观学习之外,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多诗人。这就是——唐朝。
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史称“诗仙”。复习李白诗歌。小朋友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诗歌吗?复习《静夜思》《古朗月行》《赠汪伦》。
3.我们今天要学习诗仙的另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
【导】的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以熟知导新知;二是以全局导细节。本课以熟知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导入,为以熟导新;以唐朝导入到李白,为以全局导细节。作用有两个:一是链接学生知识,引起兴趣;二是有历史文化的全局观。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篇課文,单元主题为“家乡”。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有大量热爱大自然的诗篇传世,而且其诗情真实切,充满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孩子自一年级入学以来,便以吟诵教授古诗词,虽未接触过吟诵规则,但是能简单地吟诵,在“入声字”和诗歌的情感上的把握,还不能做好。学习过《中国历史朝代歌》,孩子对于“瀑布”等自然风景大都有切身体会,对情感的理解有粗浅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李白的诗有少量的积累,如《静夜思》《古朗月行》《赠汪伦》等。
二、字:字源识字,体会文化
【教学设计】:
1.瀑字。字源识字法。
暴:小篆字形,是双手持农具在阳光下晒米。表示突然而强烈。如“暴力”。暴 水=瀑!
2.突出暴的“突然而强烈”。什么样的水能突然而强烈呢?“瀑布”!图示瀑布,最后问:欣赏着这些壮观的瀑布,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3.辨别“庐”“炉”,指导写“炉”字。
教学实录:
师:(在黑板写下题目)跟着老师写一遍好不好,看看这个字(“瀑”)怎么写?谁能告诉我“瀑”字怎么记?
生1:“瀑”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太阳,中间是山,下面是流下来的水。
师:非常好,我们学过“加一加”对不对,来,我们看下这个是什么字?(PPT显示小篆“暴”字)
生:“暴”字。
师:为什么下面是米字,而不是水?《说文解字》里面说,这个字表示两只手拿着农具,在烈日底下晒米,表示突然而强烈。比如暴力,突然强烈,记住这四个字啊。如果加上水,那等于什么字?
生:瀑。
师:为什么瀑布是突然而强烈呢?(PPT显示一系列瀑布图片)。
生2:因为瀑布的水从上面冲下来,非常突然和强烈。
生3:因为水本来流得好好的,实然从山上掉下来,所以突然和强烈。
【设计意图】:
【字】的设计意图:李学勤认为“了解汉字不仅可以使大家更准确地使用汉字,还能够增进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会认识。”从字源入手,认识一个汉字。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字源、字形、图片等趣味识字,一为汉字正源,二为汉字背后的文化启蒙。
三、境:创设情境,铺垫理解
【教学设计】:
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游览山山水水的人,有一回,他来到江西的庐山,看着庐山上烟雾缭绕的山峰、飞流而下的瀑布,他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
【境】的设计意图:承接开题之【导】,创设一个课堂之境,一个知识进程之境,让学生进入一个故事之中,身临其境。作用有三:一是串接整个课堂教学;二是制造氛围让学生融入;三是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四、声:声韵品读,吟诵理解
【教学设计】:
1.我会读。大家自由读,读通顺,读准确。
2.我会吟。按平长仄短入促标出各个字的颜色。(红为入声,紫为平声,绿为韵,二四六字黑为仄声) 3.仔细听。老师示范读。重点夸张突出“直、落”两个入声字,让学生体会瀑布“突然而强烈”的感情。
教学实录:
师:嗯不错,你们吟诵得不错。老师也来吟诵一遍。大家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吟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A:飞流直下三千尺,就读出了很快,而且很暴。
生B:疑是银河落九天,落,很简洁有力。
师:很暴,很突然很强烈,对吧。“下”,“落”,两字要读得短促、突然而又强烈。
【设计意图】:
【声】的设计意图:吟诵教学,以格律诗的平仄声韵所决定的。低年段不讲平仄声韵,但相应的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入促”要渗透给学生。选读通读顺,再吟诵出韵味,再理解韵味的深层含义,“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于声于情,皆有古韵。吕君忾老师文字的声音声调“把字音分细,又使汉文字变得充满人性和感性。”因此,“吟诵是把人性和感性进行解释和展示的一种方法。”因此,吟诵要通过听吟、学吟,敢于吟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情:以声入情,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
1.问学生:听出老师吟诵跟你们有什么区别吗?“直”“落”两字短促有力。
2.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作者李白看到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感受?突然而强烈的冲击,表达了诗人惊奇、震撼的心情,也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夸张而有力的语言表达表示赞叹。相机理解“银河”“九天”等古代文学常识。
【设计意图】:
【情】的设计意图:通过声韵文字,理解古诗的情感,这是格律诗的重要“诗眼”。吟诵中,急促的入声字,既在声音上有明显的表现力,在文意中,也能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中“直”“落”两字强烈的冲击力,承接“飞流”和“三千尺”;“银河”和“九天”,其夸张有力的惊叹不言而喻。叶嘉莹老师引其师顾随说:“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因此,诗的情意是通过字、声、韵去表达的,通过字、声、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进入情意的感动。
六、意:结合注释,融汇理解
【教学设计】:
1.出示注释,小朋友们结合注释,看你读懂哪句诗?学生随意理解。
2.相机链接“三千尺”与“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与“疑是地上霜”。
3.出示一句原文一句注释PPT。老师读注释,孩子读原文,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意】的设计意图:还在【境】的故事氛围中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信选择自己读懂的诗句去翻译,由诗意出发,结合辅助的注释,加上自由的意译和链接,互证互译,把诗文读浅,把意思读通透。
七、背:熟练积累,留下经典
【教学设计】:
1.提背诵。
2.小组背诵。
3.看图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应该是【行】的一部分,是行之前积累。阶梯式诵读背诵,既融合课堂中的声韵和情意,也意在把经典存在孩子的脑海中,对孩子的生活言行有一定的审美、思考作用。
八、行:生活体验,知行合一
【教学设计】:
1.现在,如果你站在瀑布前,你会怎么感叹呢?
2.回家背诵给父母听,跟父母介绍介绍诗仙李白。
【设计意图】:
【行】的设计意图:“知行合一”,重积累,也应重理解后对生活言行的指导作用。低年段的【行】应有:(1)生活中能用在什么地方?(2)诗情的口语化运用。前者可以是刻意制作的机会,例如背诵介绍给他人,后者可以是制造适当的氛围,让孩子去尝试运用。
小结:
“导、字、境、声、情、意、背、行”八字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文字的理解、情境的交融、声韵的味道、積累的迁移,把低年级古诗吟诵教学的重整体、重感受和重积累的原则体现无遗。当然,“导、字、境、声、情、意、背、行”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情作时间和内容的增减,例如在“声”的环节,因声韵相统一,所以可以迁移到同韵诗的学习中。再例如“意”的环节,也可以作同内容诗歌、同作者诗歌的补充和学习。总之,低年级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吟诵教学模式的尝试,也是吟诵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中华书局,2013-10.
[2]徐健顺,陈琴.我爱吟诵(小学初级)[M].长春出版社,2010-08.
[3]吕君忾.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
[4]顾随讲.叶嘉莹笔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