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诊断山豆根碱中毒方面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山豆根碱中毒的3例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3例山豆根碱中毒患者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FLAIR及DWI信号升高,其中有1例症状偏重的患者,双侧基底节区呈对称性,DWI呈高信号,此外还有1例患者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治疗后3例患者复查,均显示齿状核异常信号消失,2例患者基底节受累病灶趋向囊性变(长T1、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进行早期诊断,配合治疗,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山豆根碱;中毒;磁共振诊断;临床研究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含有神经毒素成分,为中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的有效成分。人们往往认为中药比较安全无毒,易大剂量服用引起中毒症状[1]。但由于感冒症状的干扰,人们往往会误以为是原发病所造成的,因此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我院对此项目进行研究,采用磁共振进行早期诊断,配合治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减少了诊治费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山豆根碱中毒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7~56岁。患者均服用中成药山豆根剂。发病前均易头痛、发热、咽痛,其中2例女性患者服用剂量为6~10g/d,共计2d;2例服用药量不详,服药后出现头痛呕吐,行走不稳,言语障碍,或有眼球震颤、视物模糊、腹痛、大汗淋漓等症状。
1.2 方法 影像学检查:5例患者发病后3~5d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2例确诊后转入上级医院,3例经我院治疗后复查。MRI检查使用正交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及DWI。
2 结 果
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斑片状长T1、T2信号异常,FLAIR及DWI信号升高。其中3例患者住院治疗,患者MRI检测都显示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 FLAIR及DWI信号升高。有1例症状偏重的患者,双侧基底节区呈对称性,DWI呈高信号;此外还有1例患者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经我院治疗后,3例患者复查均显示齿状核异常信号消失,2例患者基底节受累病灶趋向囊性变(长T1、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患者愈后良好,如图1显示。
图1 MRI检查(从左到右依次为:T2显示双侧齿状核呈高信号;水抑制序列示双侧齿状核呈高信号;DWI示双侧齿状核呈稍高信号)
3 讨 论
山豆根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龈肿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等症[2]。但该药材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如氧化苦参碱、甲基金雀花碱等[3]。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山豆根及北豆根两项,在临床上经常被混用,这也是造成该药中毒的常见原因。中毒的主要原因为,其所含的苦参碱是一种神经毒素,具有神经毒性,通常服药后30min会出现恶寒、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锥体外系反应,重症中毒则会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搐,甚至昏迷谵妄,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4],且煎煮时间越长则毒性越明显。多数患者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往往会误以为是原发病所造成的,因此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本组病例中,山豆根中毒的影像学改变有以下特点:轻度中毒时,首先累及齿状核,引起相应小脑症状,但DWI多为等信号、ADC值升高(提示血管源性水肿),病变可以在停药后恢复。较重度中毒时,病变可以累及基底节区,最终可能导致囊变等不可逆性改变。目前,相关文献有关齿状核的报道较少,我们以为,一方面是因为此类病例较少,另一方面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方面的报道多为CT,而CT对齿状核的观察能力有限,故遗漏了相关表现。
除此之外,由于MRI检查相对较昂贵,一般轻度中毒很少进行MRI检查。在今后的治疗中,对于因感冒或肝炎服用含有山豆根的汤药或中成药的患者,医生应给予重视,若患者出现头昏、步态不稳症状时,应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免造成诊断失误。如果发现对称性齿状核和(或)豆状核信号异常,应及时判断病因。
此外,脑炎、肝豆状核变性、CO中毒、霉变甘蔗中毒及其他毒素中毒等在临床上都能够引起基底节区及脑干、小脑部位对称性信号改变,且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医生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病情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 黄光,王俊芳.山豆根中毒引起全身扭转痉挛(附3例分析)[C]. 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2010.
[2] 黄多术,张玉菁.山豆根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75-176.
[3] 彭红华,蒋嫦月,林吴,等.不同生长年限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8):72-75.
[4] 林颖怡,陈平华.山豆根提取物评价性质量研究[J].医药前沿,2014,(14).
【关键词】 山豆根碱;中毒;磁共振诊断;临床研究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含有神经毒素成分,为中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的有效成分。人们往往认为中药比较安全无毒,易大剂量服用引起中毒症状[1]。但由于感冒症状的干扰,人们往往会误以为是原发病所造成的,因此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我院对此项目进行研究,采用磁共振进行早期诊断,配合治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减少了诊治费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山豆根碱中毒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7~56岁。患者均服用中成药山豆根剂。发病前均易头痛、发热、咽痛,其中2例女性患者服用剂量为6~10g/d,共计2d;2例服用药量不详,服药后出现头痛呕吐,行走不稳,言语障碍,或有眼球震颤、视物模糊、腹痛、大汗淋漓等症状。
1.2 方法 影像学检查:5例患者发病后3~5d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2例确诊后转入上级医院,3例经我院治疗后复查。MRI检查使用正交头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及DWI。
2 结 果
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斑片状长T1、T2信号异常,FLAIR及DWI信号升高。其中3例患者住院治疗,患者MRI检测都显示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 FLAIR及DWI信号升高。有1例症状偏重的患者,双侧基底节区呈对称性,DWI呈高信号;此外还有1例患者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经我院治疗后,3例患者复查均显示齿状核异常信号消失,2例患者基底节受累病灶趋向囊性变(长T1、T2信号),DWI显示为低信号。患者愈后良好,如图1显示。
图1 MRI检查(从左到右依次为:T2显示双侧齿状核呈高信号;水抑制序列示双侧齿状核呈高信号;DWI示双侧齿状核呈稍高信号)
3 讨 论
山豆根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龈肿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等症[2]。但该药材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如氧化苦参碱、甲基金雀花碱等[3]。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山豆根及北豆根两项,在临床上经常被混用,这也是造成该药中毒的常见原因。中毒的主要原因为,其所含的苦参碱是一种神经毒素,具有神经毒性,通常服药后30min会出现恶寒、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锥体外系反应,重症中毒则会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搐,甚至昏迷谵妄,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4],且煎煮时间越长则毒性越明显。多数患者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往往会误以为是原发病所造成的,因此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本组病例中,山豆根中毒的影像学改变有以下特点:轻度中毒时,首先累及齿状核,引起相应小脑症状,但DWI多为等信号、ADC值升高(提示血管源性水肿),病变可以在停药后恢复。较重度中毒时,病变可以累及基底节区,最终可能导致囊变等不可逆性改变。目前,相关文献有关齿状核的报道较少,我们以为,一方面是因为此类病例较少,另一方面是目前相关影像学方面的报道多为CT,而CT对齿状核的观察能力有限,故遗漏了相关表现。
除此之外,由于MRI检查相对较昂贵,一般轻度中毒很少进行MRI检查。在今后的治疗中,对于因感冒或肝炎服用含有山豆根的汤药或中成药的患者,医生应给予重视,若患者出现头昏、步态不稳症状时,应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免造成诊断失误。如果发现对称性齿状核和(或)豆状核信号异常,应及时判断病因。
此外,脑炎、肝豆状核变性、CO中毒、霉变甘蔗中毒及其他毒素中毒等在临床上都能够引起基底节区及脑干、小脑部位对称性信号改变,且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医生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病情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 黄光,王俊芳.山豆根中毒引起全身扭转痉挛(附3例分析)[C]. 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2010.
[2] 黄多术,张玉菁.山豆根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75-176.
[3] 彭红华,蒋嫦月,林吴,等.不同生长年限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8):72-75.
[4] 林颖怡,陈平华.山豆根提取物评价性质量研究[J].医药前沿,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