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识字教学的具体评价实施中存在着不少缺陷:忽视对学生识字习惯、兴趣和态度的评价,检测的手段——听写,形式和内容的单调机械,针对这些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价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0-01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应成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便是从识字教学评价出发来探讨培养学生的识字水平与学习能力。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态度和识字习惯的评价。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章的评价方式,用积极的评价,而不是消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
1.以学生的识字兴趣为出发点。识字兴趣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欲望,更重要的是,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兴趣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识字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提升识字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识字的活动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那种对识字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进行精心呵护,这种精心呵护着重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对于学生某些个人识字体验要及时点评;对于学生主动的识字行为,如一些学生将自己在商店、在电视上认识的字汇报给教师听,要鼓励他们继续进行……这些行为都说明学生对识字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教师务必尽力维持这种兴趣,而做出积极的评价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2.注重学生的识字态度。识字态度与识字兴趣一样,也应作为识字评价的内容之一。识字态度反映了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努力程度。并不是说识字态度端正的学生,识字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识字态度不端正,必将对识字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认真的、积极的识字态度会有效促进识字。态度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智力先天的缺陷,在后天中比较难以弥补,但是态度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养成。教师必须要及时关注并评价学生的识字态度,尤其是对一些识字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讲,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端正的识字态度,应表示肯定,这样的肯定会让他们备受鼓舞,感受到成功的希望,从而让他们不至于失去对识字的兴趣,并愿意继续努力。
3.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良好的识字习惯是巩固识字效果的基石。如果说在低年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评价,并对这种兴趣精心呵护。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则应该在呵护学生识字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良好识字习惯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识字习惯的评价。识字习惯其实是学生在长期的识字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某种方法上的惯性。教师对识字习惯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改革听写练习并加以“趣味”检测
听写练习是训练语言文字的有力途径,是语文基础落实的一大法宝,更是教师对学生识字情况进行评价的普遍手段。前文描述了目前听写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听写练习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它积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它是一种音形义全面结合的综合练习,可操作性强,在多年的识字教学评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对其进行改革,在考察生字字形的同时,将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的考察也融入其中,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听写练习前要确立几个方向性的问题。第一是听写的着力点要进行转变。传统的听写练习主要的还是考察学生对字词的音形掌握,忽略字义词义的理解,忽略词语的运用,那在听写进行改革时,着力点要向字词的积累和运用靠近,这最核心的部分。第二是听写要体现层次性,以课文为最基本的单位,并向单元进行扩散,在向单元扩散的同时还要向课外扩散,不应拘泥于文本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拓展的能力。第三是确定听写的频率。笔者提倡听写要一课一听、一单元一听、每天一听,听写练习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频繁的强化,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状态。第四听写也应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也应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同桌之间相互听写,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结伴听写。
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听写中存在的形式枯燥、内容单调的问题,笔者认为,听写的练习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的多元化。听写要实现目标的多元化。不应该把字词看成一个个抽象单调的符号,而应将它看做蕴含独特纯美性格的精灵。长期以來,教师总是习惯性地采用口述报词,学生默写的方式,机械而有枯燥,也导致学生只关注字形的正确,而自己对字词的体悟情感则被忽视了,尤其是很多体现文本中心思想的关键字词被隐没。新课标提出,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要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意图。因此,教师在听写的时候,要与文本相联系,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情感启发,人教版的课文的编写体例,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教师以此为载体,在听写字词的基础上,同时做到深化单元主题,就实现了目标的多维化,也促进了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生字词。
2.内容的实用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写的范围不应局限于课文中出现的字词、一些课外常用的也应涉及,这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关。做到听写内容的实用化,课堂课外两结合,驱使学生做个有心人,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逐步增加字词的积累,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3.形式的灵活化。听写要实现形式的灵活化,以此来改变往常听写机械枯燥的形式。如教师可以采用“内容概括式”进行听写,这是一种运用语言环境的听写方式,在听写过程中,让学生对字词存在的语言背景有所了解,既加深对字词本身的理解,又能促进字词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听写的价值。
通过对听写进行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生活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原本形式单调、训练目的机械的听写,不仅趣味性增强、识字的效果也在增强。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简单地为识字而识字,而应将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相结合,将识字与言语应用的训练相结合,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识字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这两点要求必须时刻贯穿在整个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设计,或者是评价的实施。只有这样,识字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真正得以提高;只有这样,识字教学的工具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才能正确地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邓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人学,2007.
[2]刘海燕.让评价为识字教学导-航引路[J].宁夏教育,2007(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价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0-01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应成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便是从识字教学评价出发来探讨培养学生的识字水平与学习能力。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态度和识字习惯的评价。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章的评价方式,用积极的评价,而不是消极的评价,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
1.以学生的识字兴趣为出发点。识字兴趣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欲望,更重要的是,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兴趣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良好的识字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提升识字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识字的活动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那种对识字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进行精心呵护,这种精心呵护着重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对于学生某些个人识字体验要及时点评;对于学生主动的识字行为,如一些学生将自己在商店、在电视上认识的字汇报给教师听,要鼓励他们继续进行……这些行为都说明学生对识字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教师务必尽力维持这种兴趣,而做出积极的评价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2.注重学生的识字态度。识字态度与识字兴趣一样,也应作为识字评价的内容之一。识字态度反映了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努力程度。并不是说识字态度端正的学生,识字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识字态度不端正,必将对识字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认真的、积极的识字态度会有效促进识字。态度不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智力先天的缺陷,在后天中比较难以弥补,但是态度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养成。教师必须要及时关注并评价学生的识字态度,尤其是对一些识字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讲,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端正的识字态度,应表示肯定,这样的肯定会让他们备受鼓舞,感受到成功的希望,从而让他们不至于失去对识字的兴趣,并愿意继续努力。
3.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良好的识字习惯是巩固识字效果的基石。如果说在低年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评价,并对这种兴趣精心呵护。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则应该在呵护学生识字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良好识字习惯的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识字习惯的评价。识字习惯其实是学生在长期的识字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某种方法上的惯性。教师对识字习惯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改革听写练习并加以“趣味”检测
听写练习是训练语言文字的有力途径,是语文基础落实的一大法宝,更是教师对学生识字情况进行评价的普遍手段。前文描述了目前听写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听写练习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它积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它是一种音形义全面结合的综合练习,可操作性强,在多年的识字教学评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对其进行改革,在考察生字字形的同时,将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的考察也融入其中,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听写练习前要确立几个方向性的问题。第一是听写的着力点要进行转变。传统的听写练习主要的还是考察学生对字词的音形掌握,忽略字义词义的理解,忽略词语的运用,那在听写进行改革时,着力点要向字词的积累和运用靠近,这最核心的部分。第二是听写要体现层次性,以课文为最基本的单位,并向单元进行扩散,在向单元扩散的同时还要向课外扩散,不应拘泥于文本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拓展的能力。第三是确定听写的频率。笔者提倡听写要一课一听、一单元一听、每天一听,听写练习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频繁的强化,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状态。第四听写也应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也应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同桌之间相互听写,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结伴听写。
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听写中存在的形式枯燥、内容单调的问题,笔者认为,听写的练习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的多元化。听写要实现目标的多元化。不应该把字词看成一个个抽象单调的符号,而应将它看做蕴含独特纯美性格的精灵。长期以來,教师总是习惯性地采用口述报词,学生默写的方式,机械而有枯燥,也导致学生只关注字形的正确,而自己对字词的体悟情感则被忽视了,尤其是很多体现文本中心思想的关键字词被隐没。新课标提出,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要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意图。因此,教师在听写的时候,要与文本相联系,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情感启发,人教版的课文的编写体例,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教师以此为载体,在听写字词的基础上,同时做到深化单元主题,就实现了目标的多维化,也促进了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生字词。
2.内容的实用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写的范围不应局限于课文中出现的字词、一些课外常用的也应涉及,这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关。做到听写内容的实用化,课堂课外两结合,驱使学生做个有心人,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逐步增加字词的积累,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3.形式的灵活化。听写要实现形式的灵活化,以此来改变往常听写机械枯燥的形式。如教师可以采用“内容概括式”进行听写,这是一种运用语言环境的听写方式,在听写过程中,让学生对字词存在的语言背景有所了解,既加深对字词本身的理解,又能促进字词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听写的价值。
通过对听写进行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生活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原本形式单调、训练目的机械的听写,不仅趣味性增强、识字的效果也在增强。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简单地为识字而识字,而应将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相结合,将识字与言语应用的训练相结合,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识字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这两点要求必须时刻贯穿在整个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设计,或者是评价的实施。只有这样,识字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真正得以提高;只有这样,识字教学的工具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才能正确地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邓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人学,2007.
[2]刘海燕.让评价为识字教学导-航引路[J].宁夏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