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是准确理解句意,使断句符合文意,避免出现不合情理的情况。此外,借助以下标志,可提高断句的速度及准确度。
(1)借助标志
①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感叹词一般可作为一句话开始的标志,如夫、惟、盖、凡、初、窃、斯、岂、请、敬、若夫、且夫、今夫、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等,一般在其前面点断。
②句尾标志词。如也、矣、哉、尔、而已、乎、欤、耶等,一般可在其后面点断。
③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一般情况下碰到都要点断。值得注意的是,古文中的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之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但是,在文言文阅读中,并不是所有的“曰”都可以作为对话的标志,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许多考生把“曰”作为断句的标志,从而造成停顿的错误。所以,看到“曰”时,首先要依据上下文确定其意思,接着才能判断是停顿还是不停顿。当“曰”是对话或引用的标志时,就要在此处断开;而如果是“叫作”的意思时,此后就不要断开了。
(2)借助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启示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为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为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為”等为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断句的“帮手”。
不过,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见到“者”便断开,这是不可取的。“者”经常放在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组成名词性结构,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
此句应该翻译成“混乱弱小的国家灭亡,这是人之常情。安定强大的国家称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可是很多考生都把这句话译成了“乱弱,是没有人性的:治强是王古的道理”,将“王古”当作人的名字,很明显是犯了见“者”就断的错误。
(3)借助修辞
文言文也很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利用这一特点,也方便于断句。但是,一看到两个词语连用就把其作为顶真从中间断开,往往会出现错误。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段中的“多”“为”“将”三个词都是相同词语连用,但这里并不是顶真,“多多而益善”乃越多越好之意;“何为”即为什么;“为我禽”指被我所抓;“将将”与“将兵”结构相同,前面的“将”作动词用,是“率领、带领”的意思,如果将其当作顶真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1)借助标志
①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感叹词一般可作为一句话开始的标志,如夫、惟、盖、凡、初、窃、斯、岂、请、敬、若夫、且夫、今夫、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等,一般在其前面点断。
②句尾标志词。如也、矣、哉、尔、而已、乎、欤、耶等,一般可在其后面点断。
③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一般情况下碰到都要点断。值得注意的是,古文中的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之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但是,在文言文阅读中,并不是所有的“曰”都可以作为对话的标志,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许多考生把“曰”作为断句的标志,从而造成停顿的错误。所以,看到“曰”时,首先要依据上下文确定其意思,接着才能判断是停顿还是不停顿。当“曰”是对话或引用的标志时,就要在此处断开;而如果是“叫作”的意思时,此后就不要断开了。
(2)借助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启示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为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为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為”等为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断句的“帮手”。
不过,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见到“者”便断开,这是不可取的。“者”经常放在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组成名词性结构,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
此句应该翻译成“混乱弱小的国家灭亡,这是人之常情。安定强大的国家称王,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可是很多考生都把这句话译成了“乱弱,是没有人性的:治强是王古的道理”,将“王古”当作人的名字,很明显是犯了见“者”就断的错误。
(3)借助修辞
文言文也很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利用这一特点,也方便于断句。但是,一看到两个词语连用就把其作为顶真从中间断开,往往会出现错误。比如下面的断句题: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段中的“多”“为”“将”三个词都是相同词语连用,但这里并不是顶真,“多多而益善”乃越多越好之意;“何为”即为什么;“为我禽”指被我所抓;“将将”与“将兵”结构相同,前面的“将”作动词用,是“率领、带领”的意思,如果将其当作顶真来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