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完善课堂管理工作,自然也就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将当前我国课堂的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与开展小学管理师德师风融入研究,结合笔者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课堂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管理;师德师风;问题;对策
学校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课堂的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课堂作为学生识文断字、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素质教育对课堂管理的目标,管理方式、管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完善课堂管理已經成为当前做好义务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课堂管理的概述
(一)管理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学家布鲁纳、施瓦布、奥苏泊尔以及赞科夫等人的主要教学思想或教学观点,可以将小学课堂管理的基本要求大致概述为以下两点:一是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要以学生为本。
(二)管理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加大课堂管理力度,对于学生本身、学校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强化课堂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安心学习,接受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管理,有利于提升农村小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意味着,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无效教学的现象发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课堂管理的反思
(一)管理认识不到位、流于形式
强化课堂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严格把控”。由于受“严师出高徒”等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加上部分小学老师对小学课堂管理研究得不够、相关理念、管理方法等认识的不足,致使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强化对课堂的管理就是严格管理学生、严厉对待学生。在这种意识主导下,教师不断地严格要求学生,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抵触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表面看似在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实则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不满和抵触。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课堂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兴趣的培养、小学成绩的提高,甚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忽略课堂物理环境管理
小学课堂的物理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上课座次、教室内部布置、多媒体等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活动空间,这些外在的物理环境看似与小学课堂管理无关,实则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室内部环境、学生的座次等,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同时也关系着小学课堂的管理成效。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老师忽视教室内部布置,墙面上空空如也;学生上课座位安排随意性强,缺少规划;教室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备陈旧、使用效率低;另外,教室狭窄,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小。总体上来讲,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的管理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外在环境的管理,无形中降低了课堂的管理效果,达不到应有的小学课堂管理效果。
(三)忽略对课堂气氛管理
课堂气氛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状态,是小学教学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师生良性互动、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开展教学、传授知识的最佳状态。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老师对“课堂氛围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将较多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了小学课程的进展上,即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小学课堂氛围的创建,不仅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打造,也影响学生的成绩提高。
三、基于师德师风强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基于师德师风强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
老师是小学课堂管理的主要推动者和管理者,老师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最终效果。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不仅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思维定势,打破强化管理就是严格要求学生的错误观念。不断更新课堂管理理念,融入师德师风,顺应课程改革、管理改革的趋势,积极地放低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为实施小学课堂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参加校内外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把握当前教学的最新进展,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课堂管理奠定基础。
(二)完善学校管理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普及,但城乡之间差距仍不容忽视。小学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然而,学校作为小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要场所,外在的教学环境对小学课堂管理中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层,除了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完善学校教学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积极对课堂的外在环境进行完善,对教室前面进行装饰;对学生的的座位安排和调换,形成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大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训工作,综合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课堂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三)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主体,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家校合作内容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家长会”合作模式、共商共育,创新合作内容,具体可以通过家校联谊会、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来。一方面,在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增加对学生的了解,获得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家校合作互动,不仅可以从家长中获取更多的教学或管理的意见建议,从而促进小学课堂的管理。同时,通过家校合作这一纽带,让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更容易让老师与家长达成共同进行小学管理的共识,从而延伸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空间,最终实现家校共管小学教学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莉.分析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06).
[2]符秀强,王艳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素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3]卢润桃.把握细节 培养有德新人才——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4]魏文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08).
[5]田有党.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浅谈“体验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
【关键词】课堂管理;师德师风;问题;对策
学校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课堂的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课堂作为学生识文断字、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素质教育对课堂管理的目标,管理方式、管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完善课堂管理已經成为当前做好义务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课堂管理的概述
(一)管理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学家布鲁纳、施瓦布、奥苏泊尔以及赞科夫等人的主要教学思想或教学观点,可以将小学课堂管理的基本要求大致概述为以下两点:一是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要以学生为本。
(二)管理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加大课堂管理力度,对于学生本身、学校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强化课堂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安心学习,接受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管理,有利于提升农村小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意味着,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无效教学的现象发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课堂管理的反思
(一)管理认识不到位、流于形式
强化课堂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严格把控”。由于受“严师出高徒”等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加上部分小学老师对小学课堂管理研究得不够、相关理念、管理方法等认识的不足,致使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强化对课堂的管理就是严格管理学生、严厉对待学生。在这种意识主导下,教师不断地严格要求学生,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抵触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表面看似在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实则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不满和抵触。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课堂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兴趣的培养、小学成绩的提高,甚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忽略课堂物理环境管理
小学课堂的物理环境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上课座次、教室内部布置、多媒体等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活动空间,这些外在的物理环境看似与小学课堂管理无关,实则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室内部环境、学生的座次等,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同时也关系着小学课堂的管理成效。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些老师忽视教室内部布置,墙面上空空如也;学生上课座位安排随意性强,缺少规划;教室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备陈旧、使用效率低;另外,教室狭窄,留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小。总体上来讲,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的管理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外在环境的管理,无形中降低了课堂的管理效果,达不到应有的小学课堂管理效果。
(三)忽略对课堂气氛管理
课堂气氛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状态,是小学教学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师生良性互动、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开展教学、传授知识的最佳状态。但就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老师对“课堂氛围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将较多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了小学课程的进展上,即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小学课堂氛围的创建,不仅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打造,也影响学生的成绩提高。
三、基于师德师风强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基于师德师风强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
老师是小学课堂管理的主要推动者和管理者,老师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最终效果。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不仅要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思维定势,打破强化管理就是严格要求学生的错误观念。不断更新课堂管理理念,融入师德师风,顺应课程改革、管理改革的趋势,积极地放低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为实施小学课堂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参加校内外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把握当前教学的最新进展,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课堂管理奠定基础。
(二)完善学校管理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普及,但城乡之间差距仍不容忽视。小学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然而,学校作为小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要场所,外在的教学环境对小学课堂管理中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层,除了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完善学校教学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积极对课堂的外在环境进行完善,对教室前面进行装饰;对学生的的座位安排和调换,形成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大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训工作,综合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课堂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三)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主体,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家校合作内容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家长会”合作模式、共商共育,创新合作内容,具体可以通过家校联谊会、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来。一方面,在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增加对学生的了解,获得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家校合作互动,不仅可以从家长中获取更多的教学或管理的意见建议,从而促进小学课堂的管理。同时,通过家校合作这一纽带,让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更容易让老师与家长达成共同进行小学管理的共识,从而延伸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空间,最终实现家校共管小学教学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莉.分析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06).
[2]符秀强,王艳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素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3]卢润桃.把握细节 培养有德新人才——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4]魏文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08).
[5]田有党.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浅谈“体验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