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恰当处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特别是与调皮学生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点,也是教育探索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小学班主任的角度出发,以“爱”为切入点,结合“顽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案例来探寻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相处的解决办法。
一个同行告诉我,班上的一个孩子太调皮了,以至于她昨晚彻夜未眠,一直在想该怎么办。一位老师在微博上甚至写道:“我已经害怕当老师了,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简直让我心力交瘁。”
顽皮的孩子在学校一般表现为胆子大、叛逆心理强、固执任性、自制力差、与大多数同学关系不融洽等,他们不但影响自己,也影响了整个班级。这些孩子通常被老师和家长称为“顽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培育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产生以下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发现爱,老班主任的启示
隔壁班的一个男同学非常调皮,简直成了“顽童”的代名词,同学们避之不及,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但是在一个老班主任的培育下, “顽童”成了“小能人”。我不禁对这位班主任佩服得五体投地,是什么让他转变了?在我地再三询问下,这位班主任终于轻轻地说了一句“让他爱上你!”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就是爱的力量。
保罗·蒂里希曾说过:“没有爱,人无法坚强,因为爱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情感,它是生命的血液,是分离者重新团聚的力量。”我们的生命需要爱,我们的教育也需要爱。
二、因为爱,“顽童”的蜕变之路
教师之爱源于母爱,盛于母爱,这种圣洁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向着正直、善良、美好的方向前行。“顽童”再顽皮,也只是普通的孩子,孩子的天性就需要关怀,需要爱,如果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能给予的,班级工作自然如顺水行舟。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顽童”的养成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改变顽童必须下三尺之功。
(一)走进“顽童”内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 哲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顽童”个性的形成必有原因。可想而知“顽童”叛逆、任性、孤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后天的某些因素造成的,所以由果索因,可以发现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
1、观察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心思纯洁无暇,所有的一切都会在眼睛中表现出来。
班上的小陈是一个“顽童”,我发现他一旦安静下了,总是无神的想着什么,在一次全校性的沟通学生与家长、老师感情的演讲现场,当所有学生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泪流满面的时候,他却把满脸企盼的妈妈晾在一边,眼里满是冷漠。他打破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当然也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顽童也不例外。事后我找到了小陈,我没有直接问他关于演讲会上的事,而是和他聊起了妈妈,他似乎不想和我谈论他的妈妈。我没有放弃,给他看了我妈妈的相片,还讲起了我的故事,他这才叹气说妈妈时常会打他。我知道了,妈妈以一个传统家长的身姿来教育他,换来的却是孩子一颗冷漠的心,他无神的眼睛里装满了渴望。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
2、倾听他的故事
小陈又犯错误了!我打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处理。果然不出所料,经过我的诱导,小陈终于说出了他犯错误的原因,是其他同学先犯错的。说孩子向往功利是对孩子的侮辱,但越是顽皮的孩子自尊心却越强,我能理解他。一方面当着他的面批评了那几位同学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温和地批评了他,并鼓励他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让人笑话。以前对我的批评总是默默无声的小陈第一次回答了我:“老师,我会的。”
后来,我知道了他很多故事,他其实是孤独、无助的,我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看到小何的笑容,我庆幸自己明白得还不算晚,我耳旁不禁回响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
3、走进他的生活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顽童”书写出了一些令人不满的历史,他除了课堂上的他以外还有怎样一个他啊?要想了解“顽童”就先要走進他的生活。那天在商场购物遇到了小陈,和他聊起价钱,才知道他有数学方面的才能,就在这些师生接触的日子中,那种浓浓的师生之情与信任之感慢慢建立起来了。小陈变得懂事了,他似乎怕惹我不开心,不再打人骂人了,不再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了,不再……“顽童”在悄悄地蜕变。
(二)“严师”出高徒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句古话叫“严师出高徒”,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的重要性。然而许多老师曲解了这一条,认为既然是严师就应该整天板着一个脸,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严师”也许出的不是高徒,而是“逆徒”。其实这里的“严”是严格之意,而非严厉。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严格”表示理解与接受,“顽童”尤其需要一个严格的老师,最不想有一个严厉的老师。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班主任喜欢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写检讨书在班上大声朗读。被批评的学生不但没有悔改,反而越来越捣蛋。班主任气得火冒三丈,认为这个“顽童”实在是无可救药,彻底完了!其实真正无可救药的是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应做到宽严相济,爱而有格只有这样,“顽童”才能“不完”。
三、将爱进行到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是孩子们接受规范教育的第一步,给包括“顽童”在内的每一位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是小学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用爱栽培学生的过程中,“顽童”改变了,成为了班级重要的一份子,班级的凝聚力、孩子们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改变,不受管教的孩子们在爱的照耀下慢慢成为一个整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了一种和谐、自然的存在。
人们给了教师太多的美喻,其中园丁是最富于艺术气质的,可是作为园丁的我们是否用心栽培,让每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呢?叶圣陶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未来的路很长,我会将培育孩子当成一生的事业对待,用“爱”为他们导航,用“爱”为他们开路,用“爱”为他们构建一个辉煌的明天。
一个同行告诉我,班上的一个孩子太调皮了,以至于她昨晚彻夜未眠,一直在想该怎么办。一位老师在微博上甚至写道:“我已经害怕当老师了,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简直让我心力交瘁。”
顽皮的孩子在学校一般表现为胆子大、叛逆心理强、固执任性、自制力差、与大多数同学关系不融洽等,他们不但影响自己,也影响了整个班级。这些孩子通常被老师和家长称为“顽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培育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产生以下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发现爱,老班主任的启示
隔壁班的一个男同学非常调皮,简直成了“顽童”的代名词,同学们避之不及,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但是在一个老班主任的培育下, “顽童”成了“小能人”。我不禁对这位班主任佩服得五体投地,是什么让他转变了?在我地再三询问下,这位班主任终于轻轻地说了一句“让他爱上你!”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就是爱的力量。
保罗·蒂里希曾说过:“没有爱,人无法坚强,因为爱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情感,它是生命的血液,是分离者重新团聚的力量。”我们的生命需要爱,我们的教育也需要爱。
二、因为爱,“顽童”的蜕变之路
教师之爱源于母爱,盛于母爱,这种圣洁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向着正直、善良、美好的方向前行。“顽童”再顽皮,也只是普通的孩子,孩子的天性就需要关怀,需要爱,如果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能给予的,班级工作自然如顺水行舟。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顽童”的养成非一日之寒,所以要改变顽童必须下三尺之功。
(一)走进“顽童”内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 哲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顽童”个性的形成必有原因。可想而知“顽童”叛逆、任性、孤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后天的某些因素造成的,所以由果索因,可以发现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
1、观察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心思纯洁无暇,所有的一切都会在眼睛中表现出来。
班上的小陈是一个“顽童”,我发现他一旦安静下了,总是无神的想着什么,在一次全校性的沟通学生与家长、老师感情的演讲现场,当所有学生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泪流满面的时候,他却把满脸企盼的妈妈晾在一边,眼里满是冷漠。他打破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当然也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处最柔软的地方,顽童也不例外。事后我找到了小陈,我没有直接问他关于演讲会上的事,而是和他聊起了妈妈,他似乎不想和我谈论他的妈妈。我没有放弃,给他看了我妈妈的相片,还讲起了我的故事,他这才叹气说妈妈时常会打他。我知道了,妈妈以一个传统家长的身姿来教育他,换来的却是孩子一颗冷漠的心,他无神的眼睛里装满了渴望。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
2、倾听他的故事
小陈又犯错误了!我打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处理。果然不出所料,经过我的诱导,小陈终于说出了他犯错误的原因,是其他同学先犯错的。说孩子向往功利是对孩子的侮辱,但越是顽皮的孩子自尊心却越强,我能理解他。一方面当着他的面批评了那几位同学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温和地批评了他,并鼓励他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让人笑话。以前对我的批评总是默默无声的小陈第一次回答了我:“老师,我会的。”
后来,我知道了他很多故事,他其实是孤独、无助的,我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看到小何的笑容,我庆幸自己明白得还不算晚,我耳旁不禁回响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应的人。”
3、走进他的生活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顽童”书写出了一些令人不满的历史,他除了课堂上的他以外还有怎样一个他啊?要想了解“顽童”就先要走進他的生活。那天在商场购物遇到了小陈,和他聊起价钱,才知道他有数学方面的才能,就在这些师生接触的日子中,那种浓浓的师生之情与信任之感慢慢建立起来了。小陈变得懂事了,他似乎怕惹我不开心,不再打人骂人了,不再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了,不再……“顽童”在悄悄地蜕变。
(二)“严师”出高徒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句古话叫“严师出高徒”,它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的重要性。然而许多老师曲解了这一条,认为既然是严师就应该整天板着一个脸,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严师”也许出的不是高徒,而是“逆徒”。其实这里的“严”是严格之意,而非严厉。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学生对“严格”表示理解与接受,“顽童”尤其需要一个严格的老师,最不想有一个严厉的老师。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班主任喜欢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写检讨书在班上大声朗读。被批评的学生不但没有悔改,反而越来越捣蛋。班主任气得火冒三丈,认为这个“顽童”实在是无可救药,彻底完了!其实真正无可救药的是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应做到宽严相济,爱而有格只有这样,“顽童”才能“不完”。
三、将爱进行到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是孩子们接受规范教育的第一步,给包括“顽童”在内的每一位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是小学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用爱栽培学生的过程中,“顽童”改变了,成为了班级重要的一份子,班级的凝聚力、孩子们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改变,不受管教的孩子们在爱的照耀下慢慢成为一个整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了一种和谐、自然的存在。
人们给了教师太多的美喻,其中园丁是最富于艺术气质的,可是作为园丁的我们是否用心栽培,让每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呢?叶圣陶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未来的路很长,我会将培育孩子当成一生的事业对待,用“爱”为他们导航,用“爱”为他们开路,用“爱”为他们构建一个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