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工作,德育为首。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健全德育网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密切家校沟通。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自身的德育特色。
【关键词】小学;德育;活动;育人;特色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小学德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一、健全德育网络、疏通德育渠道。
为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行政领导、各班班主任以及退休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小组,并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校长亲自挂帅,安稳办主任负责安全法制教育;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负责思想道德教育;教导处主任及各班班主任负责学习和生活等教育,疏通了德育工作渠道,确保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利用每周的周前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上级的工作部署精神,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能育人”观念,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了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要求,使工作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三、搭建活动育人载体,拓展活动育人空间。
为了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以活动为契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
1、深入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课程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爱心教育、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队会、“爱心在行动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奉献了爱心,学会了以感恩的心关爱他人,以爱心行动培育爱的心灵。
2、開展“中华魂·中国精神颂”读书活动。
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等五部委开展的“中华魂”( 中国精神颂)读书活动,我校多名同学在演讲、征文比赛中获奖。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氛围,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理性、成熟、大气的爱国主义观念,引导小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开展一年两次运动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德育办公室配合校体育组开展了春季达标运动会和冬季田径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师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强化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意识,培养了师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达到了增进师生友谊,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4、深入开展“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针对广大未成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简单易行、力所能及的原则,贴近未成年人实际,结合县教委开展“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 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 的好少年。
四、积极拓宽德育渠道,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1、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育德”。
在校园明显位置张贴“三品”“两德”教育内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展板,每班每月出一期黑板报等系列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育德”,引导学生做为荣之事,拒为耻之念,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坚持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开播红领巾广播站。
通过坚持开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等集中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了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领域。
3、行规教育常抓不懈,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五、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学生”渴望亲情的声声呼唤,强烈震撼着教师的心灵。为了给“留守学生”找回缺失的亲情,我校特别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中,各中队辅导员坚持做到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心理辅导,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还在全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
六、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环境。
当今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复杂,受教育者不仅受学校环境影响,更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保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德育工作找准这一突破口,作为工作重点,并抓住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这一契机,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育人培训,每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一学年至少对本班全体学生进行家访一次,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长育子观念,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各班班主任教师坚持进行家访并做好详细记载,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联合的教育网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大事,任重而道远。我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尽我们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关键词】小学;德育;活动;育人;特色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小学德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一、健全德育网络、疏通德育渠道。
为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行政领导、各班班主任以及退休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小组,并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校长亲自挂帅,安稳办主任负责安全法制教育;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负责思想道德教育;教导处主任及各班班主任负责学习和生活等教育,疏通了德育工作渠道,确保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利用每周的周前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上级的工作部署精神,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能育人”观念,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了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要求,使工作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三、搭建活动育人载体,拓展活动育人空间。
为了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以活动为契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
1、深入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课程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爱心教育、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队会、“爱心在行动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奉献了爱心,学会了以感恩的心关爱他人,以爱心行动培育爱的心灵。
2、開展“中华魂·中国精神颂”读书活动。
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等五部委开展的“中华魂”( 中国精神颂)读书活动,我校多名同学在演讲、征文比赛中获奖。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氛围,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理性、成熟、大气的爱国主义观念,引导小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开展一年两次运动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德育办公室配合校体育组开展了春季达标运动会和冬季田径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师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强化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意识,培养了师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精神,达到了增进师生友谊,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4、深入开展“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针对广大未成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简单易行、力所能及的原则,贴近未成年人实际,结合县教委开展“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 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 的好少年。
四、积极拓宽德育渠道,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1、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育德”。
在校园明显位置张贴“三品”“两德”教育内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展板,每班每月出一期黑板报等系列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育德”,引导学生做为荣之事,拒为耻之念,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坚持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开播红领巾广播站。
通过坚持开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等集中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了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领域。
3、行规教育常抓不懈,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五、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学生”渴望亲情的声声呼唤,强烈震撼着教师的心灵。为了给“留守学生”找回缺失的亲情,我校特别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中,各中队辅导员坚持做到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心理辅导,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还在全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
六、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环境。
当今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复杂,受教育者不仅受学校环境影响,更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保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德育工作找准这一突破口,作为工作重点,并抓住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这一契机,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育人培训,每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一学年至少对本班全体学生进行家访一次,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长育子观念,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各班班主任教师坚持进行家访并做好详细记载,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联合的教育网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大事,任重而道远。我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尽我们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