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的187份止凝血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采集量、标本防治时间以及溶血对检测结果具有影响。 结论:为了提升止凝血检验质量,需要加强止凝血检验分析前控制,按照标准进行止凝血样本处理。
【关键词】 止凝血 分析前阶段 影响因素
血液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的重要检验方式,对于现代医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止凝血检验是临床血液项目的一种,通过对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进行检验,能够为血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是凝血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涉及的环节多、人员相对复杂,控制不严格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偏差。本文对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处理影响因素的措施与方法。现将详细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随机抽取的187例进行止凝血检验的患者的止凝血功能样本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03例,女性84例,年龄16 ~77(42.12±6.77)岁。所有止凝血功能样本均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收集静脉血,无明显的脂血和黄疸,经过3,000rpm离心15min后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雷杜RAC-1800全自动凝血仪作为止凝血功能分析仪器检测,使用血浆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的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方法
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保证患者状态平静稳定,对止凝血样本进行编号。取患者的止凝血功能检验的血液进行离心,分成三个血液样本,按照操作规程对血浆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进行测定,分析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样本溶血等因素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量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
样本采集量是止凝血检验的重要参数,对所进行的止凝血样板进行分析。抽取10mL全血后分别取样1.2、1.4、1.6、1.8、2.2mL后加入含有枸缘酸钠的凝血功能管,离心后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如表1所示。
2.2 放置时间的影响 选择一组血液样本,在常温放置1h、2h、4h、6h的时间后进行止凝血检验,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
2.3 样本溶血的影响
所有187份血液样本中,其中有40份常规标本,147份溶血标本,其中轻度溶血50份,中度溶血50份,重度溶血47份,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分析前阶段是止凝血检验的关键阶段,在本文的研究中,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溶血对止凝血指标均有影响。结果显示样本采集量对结果具有影响,样本采集量少于1.4mL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多于2.2mL则导致纤维蛋白原明显提升,因此采血量在1.6-1.8mL较为合适;在经过放置4h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明显的影响,与即刻检测的参数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轻度溶血与中度溶血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较小,而在重度溶血阶段参数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为了确保检测质量,需要对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溶血等进行严格控制,制订标准分析前阶段的控制方式,确保样本质量,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为了加强分析前控制,需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控制:(1)使用清洁采集设备;(2)控制采集参数,避免过度振荡或刺激标本;控制抗凝剂、放置时间与放置条件;(3)严防溶血标本。对于即将用于凝血检验的患者静脉血,检验前需进行检查,以防止因离心或其它操作导致的标本溶血。如溶血已经发生,则需弃用该标本,重新抽取患者静脉血再行凝血检验,以确保检验数值的准确。
综上,止凝血分析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止凝血检测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分析前参数,依照标准进行控制,提高检验准
确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 金莲.标本离心条件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D].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4):675.
[3]郑磊,王前,裘宇容,等.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J].中国医院,2009(3):32-35.
【关键词】 止凝血 分析前阶段 影响因素
血液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的重要检验方式,对于现代医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止凝血检验是临床血液项目的一种,通过对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进行检验,能够为血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是凝血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涉及的环节多、人员相对复杂,控制不严格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偏差。本文对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处理影响因素的措施与方法。现将详细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随机抽取的187例进行止凝血检验的患者的止凝血功能样本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03例,女性84例,年龄16 ~77(42.12±6.77)岁。所有止凝血功能样本均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收集静脉血,无明显的脂血和黄疸,经过3,000rpm离心15min后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雷杜RAC-1800全自动凝血仪作为止凝血功能分析仪器检测,使用血浆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的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方法
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保证患者状态平静稳定,对止凝血样本进行编号。取患者的止凝血功能检验的血液进行离心,分成三个血液样本,按照操作规程对血浆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进行测定,分析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样本溶血等因素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量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
样本采集量是止凝血检验的重要参数,对所进行的止凝血样板进行分析。抽取10mL全血后分别取样1.2、1.4、1.6、1.8、2.2mL后加入含有枸缘酸钠的凝血功能管,离心后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如表1所示。
2.2 放置时间的影响 选择一组血液样本,在常温放置1h、2h、4h、6h的时间后进行止凝血检验,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
2.3 样本溶血的影响
所有187份血液样本中,其中有40份常规标本,147份溶血标本,其中轻度溶血50份,中度溶血50份,重度溶血47份,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3 讨论
分析前阶段是止凝血检验的关键阶段,在本文的研究中,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溶血对止凝血指标均有影响。结果显示样本采集量对结果具有影响,样本采集量少于1.4mL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多于2.2mL则导致纤维蛋白原明显提升,因此采血量在1.6-1.8mL较为合适;在经过放置4h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明显的影响,与即刻检测的参数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轻度溶血与中度溶血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较小,而在重度溶血阶段参数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为了确保检测质量,需要对样本采集量、放置时间与溶血等进行严格控制,制订标准分析前阶段的控制方式,确保样本质量,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为了加强分析前控制,需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控制:(1)使用清洁采集设备;(2)控制采集参数,避免过度振荡或刺激标本;控制抗凝剂、放置时间与放置条件;(3)严防溶血标本。对于即将用于凝血检验的患者静脉血,检验前需进行检查,以防止因离心或其它操作导致的标本溶血。如溶血已经发生,则需弃用该标本,重新抽取患者静脉血再行凝血检验,以确保检验数值的准确。
综上,止凝血分析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止凝血检测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分析前参数,依照标准进行控制,提高检验准
确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2] 金莲.标本离心条件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D].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4):675.
[3]郑磊,王前,裘宇容,等.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J].中国医院,2009(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