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深究 升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抛出大问题,学会感知
  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阅读自然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才能准确地析词辨句,理解作品内容。
  (生轻声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随作者来到拉萨,静静地望着拉萨的天空,第一感觉是什么?能用一个字描述吗?
  生1:美!(生板书:美)
  师:本单元我们刚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你们说“美”,更说“富饶”;又学了《西湖》,你们说“美”,更说“秀美典雅”。美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光用一个“美”怎说明得了?
  生2:亮!(生板书:亮)
  生3:蓝!(生板书:蓝)
  由一个大问题引发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让学生板书,尊重学生阅读的第一感受,学生自然敢于表达,勇于表现,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整体感知是一个认知活动,学生初读课文的感知,是一种直觉,并不代表对内容深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把认识放到主题单元中进行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美”的内涵是那么丰富。这样,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揣摩,才能逐步形成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二、提炼主问题,学会深究
  1.与文本对照,筛选问题
  师:到底谁说的最符合作者笔下拉萨的天空呢?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师:现在有更明确的认识了吗?
  生(大部分学生齐说):蓝!(师在“蓝”字后面加上“!”)
  师:你能用“蓝”字组词来描述眼前的“蓝”吗?
  生1:湖蓝
  生2:湛蓝
  生3:蓝晶晶
  ……
  这一板块看似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实则在筛选中又一次与文本对照,与最初的阅读感知比对,学生进行了一轮探究,提炼出“蓝”这个重点问题;又用“蓝”字组词,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进而容易实现引导学生深究文本语言的目标。
  2.与生活相连,深悟语言
  师: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蓝”的语言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生活好好体会那令人神往的“蓝”。
  (生边读边画)
  师:请读出所画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感悟。
  生1:开头,“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像蓝宝石,我多想摸一摸。
  师:作者打的这个比方魔力真不小。
  生2:第二自然段,“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太美妙了!简直是一片蓝蓝的大海!
  生3:我觉得是一汪湖水。去年和爸爸去九寨沟,我就捧过蓝蓝的水洗脸,好凉,好爽啊!
  语文就是生活,语言是生活的呈现。联系生活学习语文,语言就通俗了,可感了,丰富了。
  3.与作者相知,情感共生
  师:作者的语言把你们带到了拉萨和他一起看天。你们可知作者看天时的感受?
  生1:第三自然段,“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让你久久不忍移开。”作者看得入迷了,恋恋不舍。
  师:好一个作者的知己!你能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恋情吗?
  (生1很投入地朗读起第3自然段)
  生2:我也想读这一自然段。(“久久”一词读得很轻,拉得很长)
  (教室里静得出奇)
  师:感谢你把我们带到作者身边,一起欣赏拉萨的天空。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很多学生读到最后,眼睛微微闭起,陶醉其间了)
  课到此,我感到非常欣慰,学生不但围绕主问题,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用心灵拥抱语言,深悟到了语言的无限魅力。
  三、设计小问题,学会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有人非常抵制,在语文课堂上将作品情感的体会上升到环保等高境界。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尊重作品,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应尊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当翻开《拉萨的天空》,我第一反应:为何写拉萨的天?还没往下读,答案似乎就有了。也算走过不少地方的我,所到之处,天空都是烟尘弥漫,与明朗久违了。继续读文,拉萨的天那纯净的蓝、明洁的蓝让我神往,同时“环境问题”自然蹦了出来。我想,这种情感升华应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思,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是,课文的教学进入了第三块。
  师:此时你最想做的事是坐上飞机去一趟拉萨,我没猜错吧!(众生抿嘴微笑,连连点头)那想过,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这么蓝吗?
  生1:拉萨很高,天空离人们很近,看得很清楚。
  师:那假如坐上直升机看我们校园的天空,会看到一样的天空吗?
  生2:我们这里经常有很多的浓烟遮挡了天空,拉萨那里污染型的工厂一定很少。
  生3:第二自然段说:天空纯净、明洁,我想就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我以后要到那里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点!
  一个小问题的设计,学生对“蓝”的认识又深入了许多,对“纯净”“明洁”的欣赏,由只能意会到理解得如此透彻。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又多了几分情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思想升华,其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得到了综合培养。可见,由问题导学学习课文,课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年”的来历》是S版三年级的一篇民间传说故事,主要讲述我国春节过年风俗的来历,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适合小学生阅读与表演。我国古代将读书视为“煮书”及品味佳肴。品读《“年”的来历》这份充满浓浓中国味的大餐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三品“年”味,趣演“年”戏。  教学过程  一品字形,说“年”解字  第一步是品读字形,通过字形品出“年”的独特滋味。  “年”字,古体字为人背稻穗状,意为庄稼丰
[摘 要]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虚假学习、疑似学习的现象。因此,课堂教学要实现学习增值,就要让全部的学生投入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真正的学习。教师要以生为本,实现真教;要以真为先,让学生真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真知识、具有真能力,促进学生真成长。  [关键词]真学课堂;真成长;真教;真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6
[摘 要]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的关键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要指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部编教材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一课,教师要剖析教材,细化教学目标的落实;要聚焦素养,强化学生的交际互动;同时不断反思,修正教学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互动;目标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新课标对中年段的故事类文本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何把民间故事上出语文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实现阅读课教学有效性呢?仅以《九色鹿》一课为例谈文体意识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故事;语文;有效
作文起步是指儿童进入小学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作文训练,以及形成初步作文意识和能力的一段过程。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作文起步是他们面临的重大学习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和家长也试着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帮助孩子顺利打开写作之门。许多老师在这个阶段会选择“看图写话”,也有利用“想象作文”起步等方式。在实践中,我觉得让孩子学会“开口说话”也是帮助孩子作文起步的好办法。“开口说话”就是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读懂文
[摘 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眉飞色舞”地学古诗,高兴地读、驰骋想象地读、带着色彩去读、带着情感去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古诗词 低年级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2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不可忽视,关系着学生习作素养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依照《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写话现状,从课内教材到课外阅读,从课堂指导到家长引领,从评价激励到全科训练,全方位指导学生写话,打好习作基础。  [关键词]写话;策略;习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
[摘 要]重视语用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语用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鉴赏中关注语言、在对话中发展语言、在仿创中锤炼语言、在讲述中活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语用和审美深度融合,有效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用 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42  在基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学生涂鸦的现象,这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自然表现。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技巧性引导,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鼓励涂鸦、展示涂鸦、引导涂鸦,让涂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势必能够换来巨大的学习成长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涂鸦;发布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这是习作教学的无序造成的。对此,教师要顺序而为,注意横向思考,纵向联系,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有话可说。  [关键词]习作教学 写人 顺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