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务英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集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随着国际化的加深,中国对类似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商务英语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一门学科。但现在国内的商务英语教学境况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有待完善的领域。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教材 课堂教学 师资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以往单一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社会工作的需要。因此许多跨学科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商务英语就是其中一门。商务英语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地被各大院校开设,也可以反映出各大院校对社会状况的深刻理解和对商务英语的重视。然而,商务英语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材的老旧、课堂教学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学院配备的师资力量单薄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需要进一步改正的问题。因此,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以下的分析。
  1.课堂教学
  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密切结合(刘瑶,2007)。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普遍是老师先带着学生认识单词,对新单词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进入正文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正文后的课堂练习。而这些往往可以持续一节两个小时的大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以致于最后产生厌学心理。对于普通英语的教学,这样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日益升高的要求,更何况是商务英语这样的专业学科。在商务英语这样应用语言学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习到的是更多专业的商务知识,诸如商务电函、商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英语教学已经远远不够了。更何况现在普遍大专院校的专业课程一般都在大三开课,而大一、大二学习的都是语法、词汇等普通英语教学,所以,笔者发现在大三的学生刚刚接触商务英语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时候,往往需要很长的一个适应的阶段,有很多的知识要重新补充。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讲词汇、讲讲课文,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不到应该了解的商务专业知识,对他们以后职业领域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所以,教师需要更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课堂的需要。例如案例分析法,这是一种很好、很适合商务英语类似的专业学科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商务知识的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分析法如果能够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既能发挥案例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在激烈地讨论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且不同学生之间还可以交换知识和不同的观点,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材方面
  (1)教材不统一
  对商务英语而言,一套能被业界广泛接受的权威性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教材是缺乏的。各大专院校之间所使用的教材并没有统一,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其实,商务英语的统编教材已经出现了,比如:由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院校国际商务英语统编教材,该系列共10册;还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共8册;另外,还有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商务英语系列课程教材,共9册。但是,统编教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应用(蔡莉,2006)。
  (2)重复程度深
  市面上有上百种商务英语教材,有听说类、翻译类、写作类、阅读类、商务专业知识类等,分类比较清晰,品种多样化。但是,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每类教材中的几十种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内容当中多重复,而且重复的程度较深,范围较大。比如在听说类教材中,大部分都包含有“机场接送”、“接待”、“公司简介”、“商品简介”、“装运”、“询盘、发盘、还盘”等单元。虽然这些都是商务英语听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不可重复过多而失去了自己教材的特点。还有些商务写作类教材,基本上都包含商务函电、招标投标书、调查问卷的编写等问题。因此,许多学校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轻描淡写,因为每本教材都大同小异,并无挑选的必要。而且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不如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更新、更前沿的材料上去。
  (3)教材辅助材料少
  如今的教材除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之外,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材辅助材料少。基本上所有的商务英语教材都没有教师用书(蔡莉,2006)。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不一致,在课堂上授课时所要求的重点不一致,而结果就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所学的内容不一样。而且,各个教材中前言部分关于教材编写的目的、过程及参考的资料等这些内容不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造成许多无目的的教学。
  另外,出了本身教材配套的教参问题,就是难以找到真实商务背景下的教材辅助资料(刘瑶,2007)。商务英语的特点就是英语要结合专业的商务知识,而商务领域又是多变的,所以,单靠一本几年前编写的教材进行教学肯定是不够的,有很多知识、新闻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相关的教师在课下找寻更多的前沿知识、时事新闻作为案例来补充教材的不足。但是这些辅助材料非常难找,不但如此,其权威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教材方面的问题,作者、出版社及学校和教师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使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提高。
  3.师资力量
  现在大部分学院所聘用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其实并不“专业”,多数都是专业英语出身,有过商务经验的少之又少。而且,如果只是有过商务经验而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也是力所不能及的。商务英语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功底和英语语言功底。这样的人才在现在的国内教育界很缺乏。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前的毕业生往往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更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我们现在聘用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要对商务知识重新学习,自己融会贯通后再来教学生;或是英语老教授,曾经从事过商务相关工作的,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和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拼凑起来;另外一些便是国外商学院毕业的海外归国留学生,但这部分人因为英语是在国外学习的,所以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语法等英语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
  如果上面所讲到的这些教师,再用了没有良好辅助材料的教材,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4.学院大环境
  除了上面所讲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材和师资力量的问题之后,商务英语教学面对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学院或者整个社会的环境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式国家,这种文化沿袭到了很多领域,就连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很多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是以学习“纯”英语为主,给学生安排的一周的课程里面,大多数是语法课、词汇课、英语听说读写等课程。对普通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这些课程曾经伴随他们度过初中、高中,并且还将伴随他们度过大学四年;而对于商务英语等交叉学科的学生来讲,则一直到大二,而专业课从大三才开始,课堂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学期,并且这些专业课每周普遍只上两个小时。接触晚,频率低,造成了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
  而且除了课程设置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也少之又少,可见整个社会并不十分重视商务英语这门学科。而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以商业作为媒介的国际化交流会越来越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早点开始做准备,将来就会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5.结语
  总结笔者分析,现在我们国内的商务英语教学状况为:在整个教学环境不支持的情况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课程安排并不十分合理、相关教材还没有被很好地完善,并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较为保守和传统。而对于这样一个越来越被需要的重点专业课程,我们其实应该有更好的准备和实行。我们还差很远,需要不断努力,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不足,吸收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以便应用在商务英语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求。
  在本文中,笔者大部分笔墨放在了现在存在的问题上,而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商务英语专业得以更好地发展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意见。这部分可以作为一个后续的研究领域,望更多的相关人士进行研究,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蔡莉.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现状与分析.国际商务研究,2006,(2).
  [2]刘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7).
  [3]毛峰.谈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中国成人教育,2006,(8).
  [4]邵丽娜.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析.辽宁: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7,(4).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其次看教师教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要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
对45%吡唑醚菌酯·王铜悬浮剂的助剂进行了筛选,确定配方组成为15%吡唑醚菌酯、30%王铜、1%500LQ、2.5%D-409、1%分散润湿剂A、2%分散润湿剂B、1%硅酸镁铝、0.16%黄原胶、3%乙二醇、0.2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在问答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新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对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自然也是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这个目的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就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过
学习数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都体现在数学学习活动当中。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我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和“动”起来呢?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情感“活”起来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的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是内部动机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生活,植根生活,捕捉学生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严谨的、理性的学科,作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其已经成为其他各
摘 要: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都处在形成阶段,亟待正确的引导。作为以“育人”为目的的小学教育尤为关键,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重教书轻育人。本文作者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四点经验,旨在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良好习惯 培养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