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更能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手段。但是现阶段生活化教学仍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挖掘,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捕捉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创新教育展开的方式和方法,以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引起学生共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既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捕捉,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与课堂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学习思辨提供有效空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还较为片面,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法律意识淡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认真思考,容易冲动行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择他们熟知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喜欢照本宣科,以本为本,只是讲解教材知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无法理解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缺乏硬件条件的支持
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是实地观察,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通过网络搜集各个地区的优质资源来服务教学,这些都要求在硬件上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如学校的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电脑设备等设施,这些都为实施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果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将生活化教学和学校的硬件设施分离进行教学,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教师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应用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度,清晰认识到有效运用该模式能够更高效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价值,以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顺应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思维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且心理敏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向生活化方向发展。首先,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特点,比如说学生有着大量的学习任务,那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就要注意任务的体量和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和学习主题班会,向学生讲解生活化教学有关知识,比如生活化学习的重要性、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这些集体性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初中生树立生活化学习的意识。
3以生活化内容导入新课,奠定课程情感基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与接受的核心科目,但是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课程本身不感兴趣,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有效互动,这样就会使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大削弱。学生在课堂上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是课程过半,学生还神游天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感人画面,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生活事件促进学生有效共情,投入课程学习氛围之中。
以"珍视生命"这节课的学习为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比较淡薄,对于生、老、病、死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他们会感觉珍视生命这个话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就可以巧妙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以某一次车辆坠桥事件的新闻为切入点,为学生播放该突发事件发生后亲人的一些真实反映。通过这样一个突发事件,让学生明白意外的到来防不胜防,使学生对于珍视生命这个话题产生有效的情感共鸣,同时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更好地珍视自己的生命,以生活化案例来引起学生共鸣,为课程推进奠定良好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4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是无法分割的,在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在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社区问题,参与民主监管,将课堂中的内容付诸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5建立良性的生活化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前提就是师生关系和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角色,学习教学内容时,教师主导着学生的思想,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听课时机械地跟随教师,不敢提出问题,不敢提出质疑,甚至在没有理解教学内容时也不敢提问。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吸收不够全面。在优良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仅限于引导。以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相处,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这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死板僵硬地复制老师的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应该与教学环节相关,而不能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20):136-137.
[2]陈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2):36-37.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捕捉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创新教育展开的方式和方法,以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引起学生共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既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捕捉,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与课堂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学习思辨提供有效空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还较为片面,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法律意识淡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认真思考,容易冲动行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择他们熟知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喜欢照本宣科,以本为本,只是讲解教材知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无法理解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缺乏硬件条件的支持
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是实地观察,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通过网络搜集各个地区的优质资源来服务教学,这些都要求在硬件上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如学校的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电脑设备等设施,这些都为实施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果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将生活化教学和学校的硬件设施分离进行教学,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教师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应用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解分析,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度,清晰认识到有效运用该模式能够更高效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价值,以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顺应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思维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且心理敏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向生活化方向发展。首先,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特点,比如说学生有着大量的学习任务,那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就要注意任务的体量和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和学习主题班会,向学生讲解生活化教学有关知识,比如生活化学习的重要性、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这些集体性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初中生树立生活化学习的意识。
3以生活化内容导入新课,奠定课程情感基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与接受的核心科目,但是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课程本身不感兴趣,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有效互动,这样就会使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大削弱。学生在课堂上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是课程过半,学生还神游天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感人画面,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生活事件促进学生有效共情,投入课程学习氛围之中。
以"珍视生命"这节课的学习为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比较淡薄,对于生、老、病、死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他们会感觉珍视生命这个话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就可以巧妙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以某一次车辆坠桥事件的新闻为切入点,为学生播放该突发事件发生后亲人的一些真实反映。通过这样一个突发事件,让学生明白意外的到来防不胜防,使学生对于珍视生命这个话题产生有效的情感共鸣,同时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更好地珍视自己的生命,以生活化案例来引起学生共鸣,为课程推进奠定良好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4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是无法分割的,在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在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社区问题,参与民主监管,将课堂中的内容付诸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5建立良性的生活化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前提就是师生关系和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角色,学习教学内容时,教师主导着学生的思想,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听课时机械地跟随教师,不敢提出问题,不敢提出质疑,甚至在没有理解教学内容时也不敢提问。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吸收不够全面。在优良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往往仅限于引导。以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相处,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这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死板僵硬地复制老师的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应该与教学环节相关,而不能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成.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20):136-137.
[2]陈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