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的模式转变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显然,美术教育与生态教育可以组成学科互利的新的教学模式,即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模式。
  教育生态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不单单局限于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它是指找到一种连接各个不同学科的教学主题,一个语文、数学、自然、伦理、环保等课程都可以融汇的主题,但这一主题中,美术要在其中发挥一个核心辐射作用,从而体现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独特的优越功能。美术课堂在模式也势必得发生改变。
  一、师与生、生与生角色关系的转变
  美术生态式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在师生间和谐的生态系统中,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平等。
  其次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期望激励,运用期望激励学生。老师们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在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时,老师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反馈激励。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反馈学习成绩,及时反馈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作用只是多观察,最少的干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认识出现偏差、学具发生故障、需要老师帮助或每次都选择同种材料时,教师才需介入,且在介入中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慎用对学生的直接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宽松自由的精神氛围。
  二、从注重技法到培养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的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儿童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美术教育应该提倡“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所谓“不教”,就是教师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
  三、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四、从注重结果到注重生成过程的转变
  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可爱的动物》时,一部分学生把小动物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动物往中间画一点,他们说:“动物怎会在空中呢,我画的又不是鸟。”我恍然大悟:他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趴矮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把桌上的物体当做是动物,站着看和趴着看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并得出了自己的看法、结论,虽然到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并没有完成作业,但有了生成过程,就有了收获。他们是用“心”在画画,这就是创造。积极投入、动手参与,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完成从观察到思维直至表达的创作全过程。
  兴趣的激发,无疑促使了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强烈的心理,渴望去认识、去参与,这也是当今主生态式教育对我们所作出的要求。小学美术生态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无疑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发展,体现了生态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作者单位:张家港中兴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着眼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练习,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让语文课堂中的练习达到感悟与训练并举、体验与智慧共舞,从而引领学生迈入丰富的、灵动的、有趣的语文世界。  一、阅读练习要回归本位  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必须丢弃华而不实的肤浅做法,还课堂以本真,品词析句,辩词析意,融语言内涵的体会、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表达的训练与一体,让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从儿童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有过停止过探究。而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科學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它改变了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变成了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真知。在小学科
介绍建设工程投标主要过程,在投标各阶段中,收集重要信息,甄别项目好坏,决策是否参与竞标。在报价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不同项目的报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家庭中的迅速普及,表示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应该何去何从?它是否能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这直接关系着我们新一代学生的未来。基于此,各种优化教育的创新方式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加意识到通过创新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为当前基础教育的第一目标。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了现代教育课堂上重要的辅助工作,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内部智力活动的工具,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掌握好数学语言是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数学语言表达有这样一些特点:他思考的方法是正确、高效的,我们能感觉到他要表达什么,但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