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她又充满浓郁的喜剧成分。小说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深思。其在运用语言时,广泛使用的比喻手法,并且其比喻往往出其不意、令人惊叹,乃比喻之灵魂。《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作者创作的最大特色:讽刺与幽默。在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成就旷世美文。《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关键词]比喻 象征 描写 议论 幽默 文言词语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4-01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在诗的语言中最为重要,而且比喻“不能从旁人学得,所以是天才的标记。”懂得比喻有两柄亦具多边,并不就能保证下笔时比喻纷至沓来,就像懂得原色和对比色调和的道理,并不就能挥毫成为大画家,或知道了浮力定律,不就能夺得潜水冠军一样。妥帖恰当的比喻,尤其是那些奇而不怪的新鲜比喻,确实是作者天才的标记。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钱钟书先生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那天晚上,大家睡熟了还觉得饿,仿佛饿宣告独立,具体化,跟身子分开的。” “饿”是生理上感觉,这里把“饿”写成“宣告独立”,这不仅把抽象的“饿”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还把“饿”的程度独立为一个个体,在你的面前,挥不去赶不走,让你恼,让你无奈。《围城》正是靠这些比喻把日常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见怪不怪的事物加以陌生化处理,而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大吃一惊,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令人吃惊却乐于接受的效果。
有人说过“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钱钟书先生就属于具有这种风格的幽默大师。《围城》将诙谐藏于庄重之中的一种产生的冷讽的艺术效果更是让人印像深刻。正如英国美学家培根所说的:“笑是严肃的反动。”在小说里钱钟书擅长利用看似严肃正经的比喻,叙写貌似一本正经的人和事让人感受其背后的风趣诙谐,表现出现实生活的荒谬丑恶的现象、可鄙可笑的人物。令人倾倒的反语构成了一种充满轻蔑之情的讽刺笔调。
《围城》中还采用了重复手法,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德国有一位哲学家柏格森,在一篇谈《笑》的文章中说:"喜剧就是模仿人的机械动作。"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往往熟视无睹,但经过作者反复地描写它的状态,就使它犹如笨重的机械一样,屡屡重复着一个动作,造成一种滑稽感。《围城》中的重复手法别有特色,含有几分机智的俏皮劲。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袒胸露背,扭捏造作。小说就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紧接着小说中又借用"真理是赤裸裸的"格言,把鲍小姐轻薄、肉感、放荡不羁的习惯,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钱钟书先生是一个主观感情很强烈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客观描写的同时,往往夹进作者精彩的议论,可以说是小说与杂文的巧妙结合。他的议论鞭辟入理,发人深省。例如《围城》里议论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和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总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现在还早的很呢,不妨笼统称呼。” 这一段议论,读后使人深感作者的渊博、聪慧、幽默,发出会心的微笑。
《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幽默和讽刺的显著特色,“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充满了对生活的辩证法的揭示,醒目醒心,睿智警辟”。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表现,《围城》以其语言独创的文学性,反映出了作者的对时事的针贬,对祖国深厚感情而为其现状的忧患,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生活中乐观的态度。也只有这么豁达的胸襟才能写下如此震憾人心的作品,在其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以自己独特的幽默讽刺风格写出了一部艺术高超的旷世美文,我相信不管是以《围城》独特的语言内涵,还是钱钟书先生从中透出的伟人的人格魅力都足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灿隽永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伉,《中外名著导读》.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程帆,我《听钱钟书讲文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懷文,《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关键词]比喻 象征 描写 议论 幽默 文言词语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4-01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在诗的语言中最为重要,而且比喻“不能从旁人学得,所以是天才的标记。”懂得比喻有两柄亦具多边,并不就能保证下笔时比喻纷至沓来,就像懂得原色和对比色调和的道理,并不就能挥毫成为大画家,或知道了浮力定律,不就能夺得潜水冠军一样。妥帖恰当的比喻,尤其是那些奇而不怪的新鲜比喻,确实是作者天才的标记。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钱钟书先生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那天晚上,大家睡熟了还觉得饿,仿佛饿宣告独立,具体化,跟身子分开的。” “饿”是生理上感觉,这里把“饿”写成“宣告独立”,这不仅把抽象的“饿”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还把“饿”的程度独立为一个个体,在你的面前,挥不去赶不走,让你恼,让你无奈。《围城》正是靠这些比喻把日常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见怪不怪的事物加以陌生化处理,而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大吃一惊,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令人吃惊却乐于接受的效果。
有人说过“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钱钟书先生就属于具有这种风格的幽默大师。《围城》将诙谐藏于庄重之中的一种产生的冷讽的艺术效果更是让人印像深刻。正如英国美学家培根所说的:“笑是严肃的反动。”在小说里钱钟书擅长利用看似严肃正经的比喻,叙写貌似一本正经的人和事让人感受其背后的风趣诙谐,表现出现实生活的荒谬丑恶的现象、可鄙可笑的人物。令人倾倒的反语构成了一种充满轻蔑之情的讽刺笔调。
《围城》中还采用了重复手法,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德国有一位哲学家柏格森,在一篇谈《笑》的文章中说:"喜剧就是模仿人的机械动作。"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往往熟视无睹,但经过作者反复地描写它的状态,就使它犹如笨重的机械一样,屡屡重复着一个动作,造成一种滑稽感。《围城》中的重复手法别有特色,含有几分机智的俏皮劲。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袒胸露背,扭捏造作。小说就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紧接着小说中又借用"真理是赤裸裸的"格言,把鲍小姐轻薄、肉感、放荡不羁的习惯,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钱钟书先生是一个主观感情很强烈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客观描写的同时,往往夹进作者精彩的议论,可以说是小说与杂文的巧妙结合。他的议论鞭辟入理,发人深省。例如《围城》里议论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和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总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现在还早的很呢,不妨笼统称呼。” 这一段议论,读后使人深感作者的渊博、聪慧、幽默,发出会心的微笑。
《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幽默和讽刺的显著特色,“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充满了对生活的辩证法的揭示,醒目醒心,睿智警辟”。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表现,《围城》以其语言独创的文学性,反映出了作者的对时事的针贬,对祖国深厚感情而为其现状的忧患,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生活中乐观的态度。也只有这么豁达的胸襟才能写下如此震憾人心的作品,在其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以自己独特的幽默讽刺风格写出了一部艺术高超的旷世美文,我相信不管是以《围城》独特的语言内涵,还是钱钟书先生从中透出的伟人的人格魅力都足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灿隽永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伉,《中外名著导读》.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程帆,我《听钱钟书讲文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懷文,《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