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透视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和不利影响同生共长。但除了对就业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之外,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相反,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宏观调控影响总体偏积极,但不宜大幅升值
  
  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但汇率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其它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人民币汇率亦不宜大幅升值。
  按照Mundell-Flemming模型,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按照这一原则,在目前我国相对自由的资本流动前提下,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为冲销外汇而被动发行的基础货币数量减少,可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我国金融当局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吸引利用外资及保证经济增长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调控需要。但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经济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并不足取。
  第一,总体上说,本币贬值更有利于经济较快增长。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虽然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但人民币贬值的作用也绝不可小视。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技术、品牌、质量等)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
  第二,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威胁。截止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282 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是存在机会成本的,将外汇储备用来投资可能带来的综合收益就是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此外,保持大量超额外汇储备还要承受美元贬值可能造成的汇兑损失。
  第三,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出于逐利的本能,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尤其是在大幅升值的预期下。热钱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将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推高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造成泡沫的“膨胀”,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
  
  二、对外贸行业的不利影响并没有人们先前预期的那么大
  
  在一般人的思维定式中,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出口的下降及进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顺差的减少,然而从2005年汇改后这几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尽管出口增速逐年下降、进口增速逐年上升,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很小,并且贸易顺差还呈加速增长态势。2006及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5.7%,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1.5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8%,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4和0.8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实现贸易顺差分别为1775和26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55和847亿美元。国内有学者曾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进出口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就是说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32%,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提高,人民币升值3% 促使出口增加0.43个百分点,随升值幅度增加,出口增幅也扩大,升值30%后出口增加4.26个百分点。
  出现这一背离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加工贸易比重高抵消了一部分升值的负面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人民币升值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影响并不太大。这也是源于我国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一般贸易则与之相反。
  二是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可替代性小有关。可替代性小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有限,不会影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远远领先于其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升值也不至于从根本上影响到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并购时变得更富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企业到货币相对贬值的发达国家投资建立国产商品销售网络,以及降低在这些国家的广告宣传成本,将进出口与海外投资结合起来,提高出口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升值也可以促使企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挖潜革新来提升竞争力。
  四是国内外的事实也说明,币值变化与贸易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尽管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决定中国贸易走势的根本因素,但决不可忽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提高、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本币大幅升值的潜在危险是不容低估的。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提高,而这意味着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和竞争力的下降,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大的行业短期难免会受到冲击,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价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出口。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还会扩大。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
  一是原材料或部件进口型行业受益。主要包括造纸(纸浆进口)、钢铁(铁矿石进口)、轿车(部分重要零部件进口)、石化(原油进口)、化纤及塑料(原料进口)、航空(飞机及配件进口)、服装(高档面料进口)等行业。如中国造纸行业中的纸浆成本占70%,而纸浆中的38%是进口的。人民币升值将使得造纸行业的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而明显提升造纸行业的盈利水平。
  二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将受到冲击,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其中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且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很小。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家电、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
  三是出口依存度较高、产品国际化定价的行业将受到一定冲击。包括完全国际化定价的有色金属,部分国际化定价的石化、钢铁、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受到国际价格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它们以人民币计价的售价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利润的下降。
  四是进口替代性较高的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汽车、工程机械、钢铁、家电等。
  五是投资品行业可能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房地产、股票、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境外资金有可能通过投资这些行业来获得升值收益,引发价格的上涨。
  
  三、多种因素使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被削弱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物价却日益走高,似乎汇率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我国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使得包括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在调控物价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首先,我国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输入引发的。由于世界性石化能源供应紧缺,生物质能源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粮食作物被用于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导致世界性粮食供给总体偏紧、价格上涨。美元降息和大幅贬值,也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导致我国进口商品大幅涨价,传导到国内商品接连上涨。
  其次,成本推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上资源能源价格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可能保持不断走高趋势。与此同时,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是未来我国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持续协调增长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资源能源价格将成为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另外,加大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也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
  第三,货币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及中美利差倒挂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在收购外汇的同时,央行即向市场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可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因素引发的,解决办法只有采取行政的、经济的、产业的等综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仅仅依靠汇率政策调整来抑制通货膨胀是不现实的。
  
  四、对就业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利空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为不利的。我国大部分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出口导向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重灾区”恰恰就是这两类企业。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研究表明汇率每升值10%,全国就业人数将减少381.2万。
  五、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低估对出口部门有促进作用,但却是以压制国内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代价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及增加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进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是人民币升值将加速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萎缩或退出。二是有利于提升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三是人民币升值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其他文献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注重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重工业的发展,全省出现了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66.3∶34.7调整到2006年的48.3∶51.7。重工业增加值近30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是云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突破之一。  (二)在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非烟工业的发展  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完
期刊
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等仍然不平衡    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实施与调整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方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加强“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战略部
期刊
我国扶贫战略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20多年扶贫开发的实践中,这一模式中的政府主导事实上演变成了政府“包办”,社会参与因缺乏政策工具和其他必要条件而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这一模式仍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我国的贫困人口逐年大幅减少,累计2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扶贫成果并全面消除贫困,我国的扶贫战略面临着制度转型的新课题,现行的政府扶贫筹资机制、投资方式、运行
期刊
一    经过1993—2002年10年反通胀、反通缩的艰苦斗争,从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但在这几年中,又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一度出现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供给全面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总体上流动性过剩和某些方面信贷困难并存;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农业基础薄弱等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逐步
期刊
代建制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举措。按照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方式改革,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大力推进“代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代建制制度设计的初衷    按照西方主流的福利经济学观点,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不一定要由政府自己生产和供给,要尽可能发挥社会专业化资源的优势,通过竞争委托生产,取得最佳效益。亚当
期刊
2007年农业经济形势的显著变化是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18.5%和12.3%,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展望2008年,农产品价格波动仍会比较明显,扩大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国际农产品市场更加不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增大,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影响的不确定性没有消除。主要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引起了不
期刊
第一个,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格局来分析,迫切需要在2008年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今年1月13日下午5点钟,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冷静同学在芜湖火车站被挤下站台,遭火车轧死。我搜集并分析了事件的相关资料,引起我很多思考。谁之过?车站当然有责任,如售票过量、放弃检票、秩序混乱等等,但这些仅体现直接层面的东西。这个事件折射了国家经济体制和国家市场准入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反映国家在垄断领域改革的严重滞
期刊
一、2007年贸易救济情况    (一)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数量下降,但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数量不减反增,连续居全球第一  2007年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新立案数量大幅下降的一年。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仅立案49起,较2006年同期减少43起,下降约47%。然而,与此同时,国外对华反倾销新立案数量却呈增加之势,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至2006
期刊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发生历史性转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与解放文化生产力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本世纪头20年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开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一)随着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不断增大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
期刊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在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抓好粮食生产是确保实现“双防”目标的必然要求。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改善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    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