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已经迷失方向,过度的创新把Vista变成了一个“系统安全性的粪堆”
资深IT评论员
2006年12月,微软的三大核心产品Windows Vista、Office System2007和Exchange Server2007在全球同时发布。其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更是吸引了全球IT界和计算机用户的眼球。
20年前,凭借Windows系列产品,微软一统PC桌面,打造了世界头号软件帝国,成为PC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但20年后,世界进入了网络时代,竞争从桌面转移到互联网,网络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对于这种趋势,微软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便是意识到这种变化的一个明证。
但微软更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控制互联网,即:通过对自身一系列商用软件的整合,成功地将竞争引回桌面,进而控制用户登入互联网的入口。微软不遗余力打造的新一代视窗Windows Vista(以下简称Vista),便是这种垄断梦想的表现。
那么,Vista能否承载微软的梦想呢?
豪赌撬不动产业链
微软在Vista上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以往任何一代操作系统都无法比拟的。仅开发设计Vista的程序员就有2000人,加上与之相匹配的Office
2007开发者,投入的总人力超过一万人。耗费的资金也相当惊人,
Vista的直接花费约90亿美元,加上配套产品、合作伙伴、新版Office等花费,微软投入的资金在240亿-270亿美元之间。这种不惜血本的豪赌,令全球软件业叹为观止。
Vista开发历时6年,微软花费的精力更是难以想象。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过去系统升级遗留的问题,不致让日后的升级维护越来越复杂,微软程序员重写了近60%的源代码。代码总量多达5000万行,比Windows XP多40%,比Windows 2000多70%。在测试过程中,微软发现了2万多个Bug(错误或缺陷),直到2006年7月的预定发布时间,Vista仍有5700个Bug没能消除,发布不得不延期。这不但“玷污”了微软名誉,还给整个PC产业造成巨大损失。Gartner的数据显示,PC行业至少为Vista的延期丢掉了40亿美元。
应当肯定,Vista对PC产业链有巨大影响。华尔街期望,Vista能推动10亿以上老PC用户升级换代,并吸引每年两亿的新增用户。但由于硬件配置的要求大高,配套软件的开发滞后以及系统新增功能的实用价值不高等因素的制约,Vista上市后用户反应平平,PC行业更是出奇的冷淡。
这种现象可以理解。毕竟,一个新系统从发布到大面积应用,有一个过程。Windows 2000等了16个月,才进入批量生产阶段,Vista要想赢得大量订单,或许还要更长时间。但问题在于,Vista号称史上最安全的操作系统,却一上市就暴露出安全漏洞。
更重要的是,微软视窗的性价比越来越差,真正意义上实实在在的革新功能越来越少。当Vista测试报告公之于众后,许多用户都反映,既然没有什么“必不能少”的功能,有必要去升级Vista吗?与当年Windows 95向Windows
98换代时的万众期待相比,Vista显然大受冷遇,能否撬动PC产业链,确实是一大悬念。
微软是否迷失方向
对于Vista目前的尴尬境地,微软现任CEO鲍尔默的言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说:“微软已经迷失方向”,声称“自己也许会买苹果Mac”。众所周知,苹果是微软在PC操作系统竞争方面的冤家对头,鲍尔默的上述言论,至少表明了他对视窗的前景缺乏信心。
那么,微软在哪些方面“迷失方向”了呢?
首先,开发理念因循守旧。这一点正是鲍尔默极不满意Vista的地方。Vista本质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针对的还是个人电脑。虽然它增强了网络功能,但系统与互联网依然是割裂的。鲍尔默特别强调,这种设计理念已经过时。他甚至指责,“在每一个版本的Windows当中,微软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东西,这种愚蠢的做法必须被废止。”
其次,创新技术故弄玄虚。微软一直是IT的创新旗帜,谁也不会怀疑微软的创新能力。Vista拥有50个相互依赖的组件层次,共有6个版本,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Vista集成了太多的创新技术,但过于超前,结果导致硬件无力支持、Bug补不胜补、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无法保障。
Vista的致命弊病恰恰在于它的过度创新。微软意识到未来的PC方向是互联网,为了适应网络需求,不断捆绑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甚至在IE7.0中嵌入雅虎助手,使之成为“工具栏标准”。这种创新虽然没有游离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却把Vista变成了一个“系统安全性的粪堆”。
微软难以实现的梦想
微软对Vista寄予很大希望,比如降低软件操控复杂性、提高软件安全性、增强IT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员工协同工作的便捷性等等。重金豪赌也好,过度创新也罢,最终目的都是加强垄断,通过Vista继续垄断PC市场,进而垄断未来的互联网。可惜的是,未来的互联网不会以微软的意志为转移,微软在PC上的成功并不能复制到互联网。
从互联网发展趋势看,PC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成为历史。网络时代与PC时代一个很大不同是上网终端的多元化,游戏机、掌上电脑、手机、机顶盒等都将成为网络的载体,基于IBM、东芝等巨头开发的细胞芯片的下一代游戏机,也可能成为最终替代PC的上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这些终端各有自己的平台,并不仅仅依赖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是诺基亚的Symbian占上风,微软的smartphone略逊一筹;掌上电脑使用最广泛的是Palm OS,而不是微软的Pocket PC;出自中国的“龙芯盒子”,更是搭配了Debian MIPS Linux。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犹如一只八爪章鱼四面出击,但却腹背受敌,顾东顾不了西。因此,Vista不可能垄断未来的互联网。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微软的对手很强大。微软四面临敌,其中最强大的对手便是如日中天的Google。面对Google跃升为华尔街第一股,鲍尔默非常尴尬:“这可能是我在过去几年感觉最糟糕的事情----没有进行自己的搜索技术研发投资”。
Google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公司,正在演变为一个集软件、技术、互联网、广告和媒体为一身的综合性搜索服务商。当Vista因循视窗老路,固守在PC的狭窄天地之中时,Google另辟蹊径,以广阔的互联网为平台,效仿Office
Live及时推出基于互联网的办公应用软件服务,涵盖了包括搜索、IM、文字和表格处理等一系列网络应用。作为微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Google在产品开发理念上似乎更胜一筹。
更何况,一种集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到那时,负重前行的Vista还有多少胜算呢?
资深IT评论员
2006年12月,微软的三大核心产品Windows Vista、Office System2007和Exchange Server2007在全球同时发布。其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更是吸引了全球IT界和计算机用户的眼球。
20年前,凭借Windows系列产品,微软一统PC桌面,打造了世界头号软件帝国,成为PC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但20年后,世界进入了网络时代,竞争从桌面转移到互联网,网络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对于这种趋势,微软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便是意识到这种变化的一个明证。
但微软更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控制互联网,即:通过对自身一系列商用软件的整合,成功地将竞争引回桌面,进而控制用户登入互联网的入口。微软不遗余力打造的新一代视窗Windows Vista(以下简称Vista),便是这种垄断梦想的表现。
那么,Vista能否承载微软的梦想呢?
豪赌撬不动产业链
微软在Vista上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以往任何一代操作系统都无法比拟的。仅开发设计Vista的程序员就有2000人,加上与之相匹配的Office
2007开发者,投入的总人力超过一万人。耗费的资金也相当惊人,
Vista的直接花费约90亿美元,加上配套产品、合作伙伴、新版Office等花费,微软投入的资金在240亿-270亿美元之间。这种不惜血本的豪赌,令全球软件业叹为观止。
Vista开发历时6年,微软花费的精力更是难以想象。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过去系统升级遗留的问题,不致让日后的升级维护越来越复杂,微软程序员重写了近60%的源代码。代码总量多达5000万行,比Windows XP多40%,比Windows 2000多70%。在测试过程中,微软发现了2万多个Bug(错误或缺陷),直到2006年7月的预定发布时间,Vista仍有5700个Bug没能消除,发布不得不延期。这不但“玷污”了微软名誉,还给整个PC产业造成巨大损失。Gartner的数据显示,PC行业至少为Vista的延期丢掉了40亿美元。
应当肯定,Vista对PC产业链有巨大影响。华尔街期望,Vista能推动10亿以上老PC用户升级换代,并吸引每年两亿的新增用户。但由于硬件配置的要求大高,配套软件的开发滞后以及系统新增功能的实用价值不高等因素的制约,Vista上市后用户反应平平,PC行业更是出奇的冷淡。
这种现象可以理解。毕竟,一个新系统从发布到大面积应用,有一个过程。Windows 2000等了16个月,才进入批量生产阶段,Vista要想赢得大量订单,或许还要更长时间。但问题在于,Vista号称史上最安全的操作系统,却一上市就暴露出安全漏洞。
更重要的是,微软视窗的性价比越来越差,真正意义上实实在在的革新功能越来越少。当Vista测试报告公之于众后,许多用户都反映,既然没有什么“必不能少”的功能,有必要去升级Vista吗?与当年Windows 95向Windows
98换代时的万众期待相比,Vista显然大受冷遇,能否撬动PC产业链,确实是一大悬念。
微软是否迷失方向
对于Vista目前的尴尬境地,微软现任CEO鲍尔默的言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说:“微软已经迷失方向”,声称“自己也许会买苹果Mac”。众所周知,苹果是微软在PC操作系统竞争方面的冤家对头,鲍尔默的上述言论,至少表明了他对视窗的前景缺乏信心。
那么,微软在哪些方面“迷失方向”了呢?
首先,开发理念因循守旧。这一点正是鲍尔默极不满意Vista的地方。Vista本质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针对的还是个人电脑。虽然它增强了网络功能,但系统与互联网依然是割裂的。鲍尔默特别强调,这种设计理念已经过时。他甚至指责,“在每一个版本的Windows当中,微软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东西,这种愚蠢的做法必须被废止。”
其次,创新技术故弄玄虚。微软一直是IT的创新旗帜,谁也不会怀疑微软的创新能力。Vista拥有50个相互依赖的组件层次,共有6个版本,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Vista集成了太多的创新技术,但过于超前,结果导致硬件无力支持、Bug补不胜补、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无法保障。
Vista的致命弊病恰恰在于它的过度创新。微软意识到未来的PC方向是互联网,为了适应网络需求,不断捆绑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甚至在IE7.0中嵌入雅虎助手,使之成为“工具栏标准”。这种创新虽然没有游离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却把Vista变成了一个“系统安全性的粪堆”。
微软难以实现的梦想
微软对Vista寄予很大希望,比如降低软件操控复杂性、提高软件安全性、增强IT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员工协同工作的便捷性等等。重金豪赌也好,过度创新也罢,最终目的都是加强垄断,通过Vista继续垄断PC市场,进而垄断未来的互联网。可惜的是,未来的互联网不会以微软的意志为转移,微软在PC上的成功并不能复制到互联网。
从互联网发展趋势看,PC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成为历史。网络时代与PC时代一个很大不同是上网终端的多元化,游戏机、掌上电脑、手机、机顶盒等都将成为网络的载体,基于IBM、东芝等巨头开发的细胞芯片的下一代游戏机,也可能成为最终替代PC的上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这些终端各有自己的平台,并不仅仅依赖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是诺基亚的Symbian占上风,微软的smartphone略逊一筹;掌上电脑使用最广泛的是Palm OS,而不是微软的Pocket PC;出自中国的“龙芯盒子”,更是搭配了Debian MIPS Linux。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犹如一只八爪章鱼四面出击,但却腹背受敌,顾东顾不了西。因此,Vista不可能垄断未来的互联网。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微软的对手很强大。微软四面临敌,其中最强大的对手便是如日中天的Google。面对Google跃升为华尔街第一股,鲍尔默非常尴尬:“这可能是我在过去几年感觉最糟糕的事情----没有进行自己的搜索技术研发投资”。
Google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公司,正在演变为一个集软件、技术、互联网、广告和媒体为一身的综合性搜索服务商。当Vista因循视窗老路,固守在PC的狭窄天地之中时,Google另辟蹊径,以广阔的互联网为平台,效仿Office
Live及时推出基于互联网的办公应用软件服务,涵盖了包括搜索、IM、文字和表格处理等一系列网络应用。作为微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Google在产品开发理念上似乎更胜一筹。
更何况,一种集操作系统、浏览器、OFFICE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很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到那时,负重前行的Vista还有多少胜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