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遂宁市沙河镇总体规划为例,阐明欠发达地区生态小城镇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初步探讨在不同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城域空间布局中实现可持续型生态城镇。
关键词:城镇规划欠发达地区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欠发达地区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保持着劳动密集型的农耕模式,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为良好的生态系统。一些地区为谋求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过度采掘与破坏,最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各种人为经济活动因素造成生态的破坏,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不能走只谋经济的老路,应优先考虑生态与环境的建设。遂宁市河沙镇总体规划基于生态环境的优先考虑,通过研究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发展需求及城镇现状建设情况,从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镇村体系规划;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道路骨架、绿地景观等方面塑造可持续型的生态城镇。
一、河沙镇项目概况
遂宁市提出了构建“大遂宁”作为总体战略目标和准则,在市域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政策,加强产业联系,提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产业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遂宁现有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复合产业农业模式。河沙镇位于遂宁市船山区东北部,距遂宁市城区1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0.2平方公里,人口约2.58万人。作为遂宁城区周边的郊区型小城镇,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环境,具有遂宁城市的蔬菜、副食品基地功能及保育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二、河沙镇建设的生态问题
(1)经济落后,村民增收的需求,导致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掠取,主要是指无控制的砍伐树木,过度放牧,随意开荒等。虽然有着良好自然资源与优美的环境,如不加制止的话,资源将耗尽,环境将遭到破坏。
(2)外来产业源的污染,主要是指乡镇企业、城市工业的转入造成的污染,乡镇企业大多为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经营,集中程度低,技术落后,缺乏环保处理设施,规模效应差。加之很多企业布局不合理,与农田、农民居住点交织在一起,治污设备不齐全,导致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业自身的污染,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性污染,主要包括农膜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等。现代农业的粗放式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在河沙镇的拓展运用,这种粗放式农业将会导致土壤、地下水大面积污染,致使土壤质量退化。
(3)人居环境问题,由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比较落后,造成镇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多数采用简单的填埋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二次污染极为严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极差,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农村居民的积聚发展,没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和处理厂所。
另外,农村聚居点较为分散,三两户一处聚居,造成地块分散,有些村民居住在生态敏感区,对生态板块和环境有着很不好的影响。
三、河沙镇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1、探索欠发达乡镇城乡产业发展模式
欠发达地区乡镇在外部要求保护良好自然山水环境的同时,又面临快速发展城镇、改善城乡建设面貌的内部需求。针对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避免乱砍滥伐与农业的粗放式耕作。往生态和谐的产业方向发展,既能为百姓增收,又能避免走以损害环境资源产业、污染性产业的路径。以信息化的要素市场建立和信息化的资源配置为手段,以生态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和谐、产业关系和谐为核心,構建利益主体关系平等、利益构成透明、利益分配合理的支撑现代农业生产运行的社会生产组织,达到农村资源利用最优化、农村产出和区域效益最大化。
生态产业具有高效、经济、无公害等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通过规划干预作用使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循环,同时促使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规划中对第一、二、三产业中生态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第一产业中。
河沙镇生态产业循环模式
(1)生态农业的选择,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在定位生态农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彰显地方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②具有生态适宜性,所定位的农作物能够融入地方的生态环境,具有增强地方生态作用。③具有市场效益性,农业是为主体人服务的,在产业的选择上要注重市场需求。否则将不能为村民增收,不能推进良性循环。
河沙镇种植产业选择评价表
种植类型 生态适应性 市场需求条件 生产要素资源 政府扶植 特色性 总体得分 排序
莲藕 5 5 5 5 5 25 1
花生 5 4 5 4 3 21 2
水果 3 5 5 4 4 21 3
金银花 3 4 5 3 5 20 4
水稻 5 3 4 2 3 17 5
蔬菜 3 3 4 3 2 15 6
(2)第二产业的选择,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为主,引入与农业相关度极高的企业,并通过产业关联,企业联村。加大农村产业和企业联动力度,鼓励企业对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持,外向带动与内源驱动,共创可持续的稳步增长,注重扶植本地企业,尤其是具有发展活力的民营经济,创造发展环境,鼓励外资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互为依存的产业关系,外向带动与内源驱动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3)发掘农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及乡村特色生态旅游,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对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2、探索丘陵地区农村聚居点规划,突出新农村综合体的主导作用
河沙镇地处丘陵地区,村庄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迫切需要进行加强规划建设。规划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引导,以满足生产、方便生活为前提,对现有村落采用发展、保留、撤并等策略,以及积极发展、适度发展、控制发展等措施,并以分图则规划形式表达,形成镇域聚居点建设分图则,对下层次村规划的聚居点选址、聚居点规模进行精细控制和引导。
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即对乡村居民点进行拆除归并,以获得较为集中的乡村居民社区,便于设施配套与环境整治。在规划中一般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鼓励发展的聚居点、控制发展的聚居点、拆除的聚居点。依据不同的地形及乡村产业用地情况,以导则形式提出平坝区、丘陵区、低山区几种不同的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给乡村居民点建设在空间布局上予以指引。
河沙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
3、探索田园乡镇的山水空间格局
立足于河沙镇的山水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特点,将镇区建设与山水、农田有机融合,突出山水田园乡镇特征,成为城市-乡镇-村庄“三位一体”山水田园城市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在规划中,采用因山就势的城镇空间形态,维护镇区的生态田园环境;注重节约土地,城市建设尽量避免占有农田、好土;道路回避山体,减少造价并保持山体完整性。通过土地开发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强制性指标控制,以及建筑色彩、风格等指导性指标控制,体现田园乡镇的规划技术要求;通过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规划控制,以及各类用地的空间管制,体现城乡建设的合理引导。
河沙镇镇区空间布局结合现状用地布局及周边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城镇成组团状发展,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发展布局。“一轴”: 以遂武公路为主发展轴,向东、向西拓展。“两翼”: 以已经形成的老城区向东拓展,形成镇区东翼;以规划镇政府为基础向西方向发展,形成镇区西翼。
河沙镇镇区山水空间格局
4、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模式
交通、能源、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影响小城镇发展的门槛。河沙镇面临过境交通干扰、饮用水缺乏、位于遂宁主城区上游排污受到严格控制等问题,迫切需要在规划中加以解决;与此同时,河沙镇具有在遂宁市、船山区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王子度故居),但由于对外交通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规划中注重:
(1)妥善处理好镇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减少镇区内部交通对省道遂武公路的干扰。主要措施有:①控制镇区用地出入口,减少对过境交通干扰;②由于遂武路位于山沟谷地,周边自然地形环境不容许过境公路改线,规划拓宽遂武公路在镇区的道路段,公路沿线不布置产生大量人流、车流的用地与大型公共建筑。③在西翼片区的工业组团路与河沙—仁里公路连接,与遂武公路行成环路。
(2)饮用水近期利用井水,中远期考虑利用水库引水,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当地饮用水不足的发展瓶颈。
(3)在王子渡故居前面規划步行商业街,并配套停车场、旅游用品商店等。
(4)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农田、沟渠,污水处理采取湿地微动力相结合的方式分片区设置。、
四、结语
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中为避免对生态资源过多的的略取,关键是选择良好的生态产业来支撑,并辅以相适应的生态产业链模式来发展乡镇企业。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根据地形现状条件以生态优先来控制农村地区的空间形态,以集中居民点形式来配套设施,从而实现对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ZeXin Li, Min Chen. Reflections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Progra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68-373, 2012:3602-3606
[2] 陈冬梅;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成都理工大学;2010 年 6 月;
[3] 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生态环境,2007,(3);
[4] 刘清臻,楚纯洁,于长立;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
[5] 孙长学,王 奇;论生态产业与农村资源环境;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3月第27卷第2期;
关键词:城镇规划欠发达地区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欠发达地区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保持着劳动密集型的农耕模式,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为良好的生态系统。一些地区为谋求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过度采掘与破坏,最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各种人为经济活动因素造成生态的破坏,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不能走只谋经济的老路,应优先考虑生态与环境的建设。遂宁市河沙镇总体规划基于生态环境的优先考虑,通过研究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发展需求及城镇现状建设情况,从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镇村体系规划;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道路骨架、绿地景观等方面塑造可持续型的生态城镇。
一、河沙镇项目概况
遂宁市提出了构建“大遂宁”作为总体战略目标和准则,在市域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政策,加强产业联系,提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产业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遂宁现有的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复合产业农业模式。河沙镇位于遂宁市船山区东北部,距遂宁市城区1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0.2平方公里,人口约2.58万人。作为遂宁城区周边的郊区型小城镇,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环境,具有遂宁城市的蔬菜、副食品基地功能及保育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二、河沙镇建设的生态问题
(1)经济落后,村民增收的需求,导致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掠取,主要是指无控制的砍伐树木,过度放牧,随意开荒等。虽然有着良好自然资源与优美的环境,如不加制止的话,资源将耗尽,环境将遭到破坏。
(2)外来产业源的污染,主要是指乡镇企业、城市工业的转入造成的污染,乡镇企业大多为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经营,集中程度低,技术落后,缺乏环保处理设施,规模效应差。加之很多企业布局不合理,与农田、农民居住点交织在一起,治污设备不齐全,导致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业自身的污染,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性污染,主要包括农膜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等。现代农业的粗放式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在河沙镇的拓展运用,这种粗放式农业将会导致土壤、地下水大面积污染,致使土壤质量退化。
(3)人居环境问题,由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比较落后,造成镇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多数采用简单的填埋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二次污染极为严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极差,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农村居民的积聚发展,没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和处理厂所。
另外,农村聚居点较为分散,三两户一处聚居,造成地块分散,有些村民居住在生态敏感区,对生态板块和环境有着很不好的影响。
三、河沙镇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1、探索欠发达乡镇城乡产业发展模式
欠发达地区乡镇在外部要求保护良好自然山水环境的同时,又面临快速发展城镇、改善城乡建设面貌的内部需求。针对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避免乱砍滥伐与农业的粗放式耕作。往生态和谐的产业方向发展,既能为百姓增收,又能避免走以损害环境资源产业、污染性产业的路径。以信息化的要素市场建立和信息化的资源配置为手段,以生态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和谐、产业关系和谐为核心,構建利益主体关系平等、利益构成透明、利益分配合理的支撑现代农业生产运行的社会生产组织,达到农村资源利用最优化、农村产出和区域效益最大化。
生态产业具有高效、经济、无公害等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通过规划干预作用使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循环,同时促使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规划中对第一、二、三产业中生态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第一产业中。
河沙镇生态产业循环模式
(1)生态农业的选择,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在定位生态农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彰显地方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②具有生态适宜性,所定位的农作物能够融入地方的生态环境,具有增强地方生态作用。③具有市场效益性,农业是为主体人服务的,在产业的选择上要注重市场需求。否则将不能为村民增收,不能推进良性循环。
河沙镇种植产业选择评价表
种植类型 生态适应性 市场需求条件 生产要素资源 政府扶植 特色性 总体得分 排序
莲藕 5 5 5 5 5 25 1
花生 5 4 5 4 3 21 2
水果 3 5 5 4 4 21 3
金银花 3 4 5 3 5 20 4
水稻 5 3 4 2 3 17 5
蔬菜 3 3 4 3 2 15 6
(2)第二产业的选择,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为主,引入与农业相关度极高的企业,并通过产业关联,企业联村。加大农村产业和企业联动力度,鼓励企业对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持,外向带动与内源驱动,共创可持续的稳步增长,注重扶植本地企业,尤其是具有发展活力的民营经济,创造发展环境,鼓励外资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互为依存的产业关系,外向带动与内源驱动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3)发掘农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及乡村特色生态旅游,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对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2、探索丘陵地区农村聚居点规划,突出新农村综合体的主导作用
河沙镇地处丘陵地区,村庄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迫切需要进行加强规划建设。规划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引导,以满足生产、方便生活为前提,对现有村落采用发展、保留、撤并等策略,以及积极发展、适度发展、控制发展等措施,并以分图则规划形式表达,形成镇域聚居点建设分图则,对下层次村规划的聚居点选址、聚居点规模进行精细控制和引导。
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即对乡村居民点进行拆除归并,以获得较为集中的乡村居民社区,便于设施配套与环境整治。在规划中一般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鼓励发展的聚居点、控制发展的聚居点、拆除的聚居点。依据不同的地形及乡村产业用地情况,以导则形式提出平坝区、丘陵区、低山区几种不同的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给乡村居民点建设在空间布局上予以指引。
河沙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
3、探索田园乡镇的山水空间格局
立足于河沙镇的山水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特点,将镇区建设与山水、农田有机融合,突出山水田园乡镇特征,成为城市-乡镇-村庄“三位一体”山水田园城市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在规划中,采用因山就势的城镇空间形态,维护镇区的生态田园环境;注重节约土地,城市建设尽量避免占有农田、好土;道路回避山体,减少造价并保持山体完整性。通过土地开发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强制性指标控制,以及建筑色彩、风格等指导性指标控制,体现田园乡镇的规划技术要求;通过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规划控制,以及各类用地的空间管制,体现城乡建设的合理引导。
河沙镇镇区空间布局结合现状用地布局及周边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城镇成组团状发展,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发展布局。“一轴”: 以遂武公路为主发展轴,向东、向西拓展。“两翼”: 以已经形成的老城区向东拓展,形成镇区东翼;以规划镇政府为基础向西方向发展,形成镇区西翼。
河沙镇镇区山水空间格局
4、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模式
交通、能源、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影响小城镇发展的门槛。河沙镇面临过境交通干扰、饮用水缺乏、位于遂宁主城区上游排污受到严格控制等问题,迫切需要在规划中加以解决;与此同时,河沙镇具有在遂宁市、船山区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王子度故居),但由于对外交通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规划中注重:
(1)妥善处理好镇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减少镇区内部交通对省道遂武公路的干扰。主要措施有:①控制镇区用地出入口,减少对过境交通干扰;②由于遂武路位于山沟谷地,周边自然地形环境不容许过境公路改线,规划拓宽遂武公路在镇区的道路段,公路沿线不布置产生大量人流、车流的用地与大型公共建筑。③在西翼片区的工业组团路与河沙—仁里公路连接,与遂武公路行成环路。
(2)饮用水近期利用井水,中远期考虑利用水库引水,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当地饮用水不足的发展瓶颈。
(3)在王子渡故居前面規划步行商业街,并配套停车场、旅游用品商店等。
(4)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农田、沟渠,污水处理采取湿地微动力相结合的方式分片区设置。、
四、结语
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中为避免对生态资源过多的的略取,关键是选择良好的生态产业来支撑,并辅以相适应的生态产业链模式来发展乡镇企业。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根据地形现状条件以生态优先来控制农村地区的空间形态,以集中居民点形式来配套设施,从而实现对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ZeXin Li, Min Chen. Reflections 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Progra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68-373, 2012:3602-3606
[2] 陈冬梅;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成都理工大学;2010 年 6 月;
[3] 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生态环境,2007,(3);
[4] 刘清臻,楚纯洁,于长立;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
[5] 孙长学,王 奇;论生态产业与农村资源环境;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3月第2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