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该不该还手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子墨上幼儿园几个月后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最近却经常听他回来给妈妈告状说,有小朋友打他。妈妈告诉子墨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再打你,你就说好孩子是不打人的。”但接下来两天,子墨回来还是说被打了。这时爸爸终于按捺不住了,说:“子墨,再有人打你,你就还手,要像个男子汉!”结果第二天,接孩子的时候,妈妈就听同一个班的小朋友说,今天子墨在幼儿园里把小朋友打出鼻血来了。
  分析
  子墨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交往时与小朋友发生了肢体的冲突,回家就报告给妈妈,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不打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多次被打后,爸爸提出了要还手才像个“男子汉”的主意,结果第二天,子墨就打了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比较严重。可见,当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现象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可以用一句话就解决,还需要家长多做一点的功课。
  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可取
  大多数孩子都想成为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打架、听妈妈的话。可当孩子遇到别的孩子来“挑战”自己好孩子的地位时,孩子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还会想“我听了妈妈的话了,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用听妈妈的话,为什么他要打我呢?”
  爸爸眼中的“男子汉”也不好使
  当孩子多次被打的时候,爸爸的一句“要还手,这样才像个男子汉”,几乎成为了解救孩子的法宝,孩子想着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做被打的“好孩子”了,于是大展身手,把之前积攒起来的力气一股脑儿地释放了出来,全用在了小朋友身上,结果却挨了批评。孩子就会糊涂了:“好孩子”吃不开,“男子汉”也不好用,那可如何是好呢?
  支招
  孩子被打,首先家长肯定会心疼,但同时一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负。那该怎样去引导才能既保护好孩子又能让孩子逐步学会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呢?
  借给孩子一个情绪表达的臂弯
  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之后,他们往往会找到大人申诉,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安慰和关爱。因此,首先家长可以借给孩子一个表达情绪的臂弯,让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然后再跟孩子沟通详情。也许,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情绪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引导孩子分清无意与故意
  当孩子向家长描述事情的经过时,家长要用心去倾听,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和小朋友的行为。若别的孩子是无意为之,比如在做操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自己或者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自己,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原谅别人。若真是有意为之,家长可以教给孩子防卫的方法。家长切不可偏袒一方,专门批评别的孩子不对;也不可武断地认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够忍让。
  避免孩子将防守理解为主动攻击
  当孩子遇到小伙伴动手伤害自己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提醒孩子,可以尝试用手臂挡住对方的手臂,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还可以用语言提醒。挡不住的时候也可以跑开,远离会伤害自己的小朋友。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可以防守并不代表是可以没事主动去打别的孩子,否则家长教给孩子防守反而会助长了孩子主动攻击别人的机会和可能性。
  家长可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情况
  最初,孩子可能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区分出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有意打了自己,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家长了解真实情况。此外,如果孩子被打是经常的事,那家长需要跟老师联系,同时也需要与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双方家长都沟通得很顺畅,或许两个孩子还会因此成为很好的朋友。
其他文献
据中新网报道,两个或者多个家庭把自身资源组合起来,分配时间和分享教育理念,变独生子女“独养”为“群养”,这种既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问题,又组建起“准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互助”模式,曾在榕城的一些家庭中试水。经过假期的磨合,“群养”初见成效,不仅解放了家长,孩子们的一些良性变化也让家长倍感欣慰。与此同时,“群养”的弊端也不断浮现,孩子们争抢玩具、家长教养方式不一致等也时刻给“群养”提出不小的挑战
期刊
赵教授:  你好!  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家闺女4岁,活泼开朗,但心思不细腻,老师布置的什么任务,她都随意发挥。比方说老师让小朋友讲故事,在家我跟她一起准备了一个,可是到讲的时候,她就临时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我们跟她讲过多少次了,可她还是由着自己性子来。通过跟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交流,我发现有的孩子就很认真的准备,每次都是背得一字不落的,而且特别重视。我家姑娘是因为心智发育没到那一步,还是需要怎么引
期刊
孩子们爱音乐,他们时不时就哼唱儿歌,随着旋律他们就手舞足蹈。在不知不觉中,音乐就促进着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培养着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专家更是指出,音乐是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  音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生活中,除了让孩子通过学习乐器亲近音乐外,还有哪些办法能为孩子和音乐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该如何做让音乐深度融入和伴随孩子的成长之路?相信本期特邀专家的独到看法和家长们的经验分享会给
期刊
无论家长是否学过音乐、懂音乐,一提起自家孩子与音乐接触时的表现,很多家长都会略带欣喜地发表看法。“一听音乐就开始跟着扭身子”,是孩子在一两岁时常有的音乐反应。“拿着话筒,唱着经常播放的歌,哪怕唱错词,也不影响人家的自得其乐和有模有样”,这是三四岁的孩子常在家里上演的戏码。“小手在琴上动得可快、可灵活了,学一段时间就能弹曲子了”,这是五六岁孩子在步入音乐学习之后获得的夸赞。那么,音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期刊
如果要问我的女儿俏妞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除了玩各种拼图那就是唱歌了吧。朋友们都说这是因为孩子遗传了我和老公的音乐天赋,所以3岁多的她能唱几十首儿歌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们不了解的是,俏妞天生就是个偏内向的孩子,婴儿期的她并没有对音乐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对于我这个音乐教育毕业的妈来说,带着孩子一起“玩”音乐那是必须有的呀,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令我欣喜的是,俏妞在我和老公无孔不入的音乐熏陶下
期刊
案例  5岁涛涛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长得较胖,运动能力差。幼儿园里的不少小朋友嘲笑他。家长告诉他“要得到小朋友的喜欢,就要分享,要把你喜欢的东西给别人;要会来事儿,说让别人爱听的话!”  但这并没让涛涛因此快乐。他非常心疼地分享自己的零食,应付差事般地去赞美别人,小朋友们却不跟他玩,认为他的分享和赞美是“装出来”的……渐渐地,涛涛成了一个敏感、爱哭、动不动就告状的孩子。如果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一眼,
期刊
彤宝怕鬼和风  彤宝: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睡。  彤妈:你都快长得这么高了,应该自己睡。  彤宝:可是……可是……我怕。  彤妈:怕什么?  彤宝:我怕鬼!  彤妈:……  彤宝向我表达她怕鬼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神里看不到恐惧,因为在她的心里并没有明确“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每当天气不好刮起大风的时候,她是真的恐惧,因为她看到风吹断了树枝,听到风刮过时的呼呼声响,以及窗外遮阳板被风吹得啪啪作响。
期刊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可为什么不见成效呢?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生长规律缺乏了解。  1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  2岁的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因为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2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2~3还会多次
期刊
“妈妈,唱那个《good night song(摇篮曲)》好不好?”有段时间,我家的俩宝贝睡觉时经常要我给他们唱摇篮曲。开始时是他们听我唱,后来听熟了,开始跟着我唱,那低沉温柔的安眠曲调,还真能安抚两位小朋友,不知不觉地就能把他们自己唱着了,安然进入梦乡。  其实我没有专门送他们学唱歌,他们的音乐启蒙是在幼儿园里跟着老师学的,像26个英文字母歌,还有一些经典的英文儿歌,像《Mary has a l
期刊
我爱你,从脚趾头到手掌心;我爱你,从地球到月亮,再从月亮回到地球……  —— 杨政  资深媒体人杨政放弃从事了25年的新闻媒体工作,回家专心做“奶爸”,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与女儿的亲子阅读中,杨政被绘本描绘的美妙世界深深吸引。5年时间,他们读了1200本绘本,父女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杨政在微博上推荐的世界经典绘本“三个百本书单”,被转发6万余次,阅读总量达千万次,很多家庭走上了亲子阅读之路。杨政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