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子墨上幼儿园几个月后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最近却经常听他回来给妈妈告状说,有小朋友打他。妈妈告诉子墨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再打你,你就说好孩子是不打人的。”但接下来两天,子墨回来还是说被打了。这时爸爸终于按捺不住了,说:“子墨,再有人打你,你就还手,要像个男子汉!”结果第二天,接孩子的时候,妈妈就听同一个班的小朋友说,今天子墨在幼儿园里把小朋友打出鼻血来了。
分析
子墨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交往时与小朋友发生了肢体的冲突,回家就报告给妈妈,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不打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多次被打后,爸爸提出了要还手才像个“男子汉”的主意,结果第二天,子墨就打了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比较严重。可见,当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现象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可以用一句话就解决,还需要家长多做一点的功课。
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可取
大多数孩子都想成为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打架、听妈妈的话。可当孩子遇到别的孩子来“挑战”自己好孩子的地位时,孩子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还会想“我听了妈妈的话了,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用听妈妈的话,为什么他要打我呢?”
爸爸眼中的“男子汉”也不好使
当孩子多次被打的时候,爸爸的一句“要还手,这样才像个男子汉”,几乎成为了解救孩子的法宝,孩子想着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做被打的“好孩子”了,于是大展身手,把之前积攒起来的力气一股脑儿地释放了出来,全用在了小朋友身上,结果却挨了批评。孩子就会糊涂了:“好孩子”吃不开,“男子汉”也不好用,那可如何是好呢?
支招
孩子被打,首先家长肯定会心疼,但同时一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负。那该怎样去引导才能既保护好孩子又能让孩子逐步学会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呢?
借给孩子一个情绪表达的臂弯
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之后,他们往往会找到大人申诉,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安慰和关爱。因此,首先家长可以借给孩子一个表达情绪的臂弯,让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然后再跟孩子沟通详情。也许,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情绪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引导孩子分清无意与故意
当孩子向家长描述事情的经过时,家长要用心去倾听,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和小朋友的行为。若别的孩子是无意为之,比如在做操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自己或者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自己,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原谅别人。若真是有意为之,家长可以教给孩子防卫的方法。家长切不可偏袒一方,专门批评别的孩子不对;也不可武断地认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够忍让。
避免孩子将防守理解为主动攻击
当孩子遇到小伙伴动手伤害自己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提醒孩子,可以尝试用手臂挡住对方的手臂,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还可以用语言提醒。挡不住的时候也可以跑开,远离会伤害自己的小朋友。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可以防守并不代表是可以没事主动去打别的孩子,否则家长教给孩子防守反而会助长了孩子主动攻击别人的机会和可能性。
家长可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情况
最初,孩子可能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区分出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有意打了自己,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家长了解真实情况。此外,如果孩子被打是经常的事,那家长需要跟老师联系,同时也需要与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双方家长都沟通得很顺畅,或许两个孩子还会因此成为很好的朋友。
子墨上幼儿园几个月后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最近却经常听他回来给妈妈告状说,有小朋友打他。妈妈告诉子墨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再打你,你就说好孩子是不打人的。”但接下来两天,子墨回来还是说被打了。这时爸爸终于按捺不住了,说:“子墨,再有人打你,你就还手,要像个男子汉!”结果第二天,接孩子的时候,妈妈就听同一个班的小朋友说,今天子墨在幼儿园里把小朋友打出鼻血来了。
分析
子墨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交往时与小朋友发生了肢体的冲突,回家就报告给妈妈,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不打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多次被打后,爸爸提出了要还手才像个“男子汉”的主意,结果第二天,子墨就打了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比较严重。可见,当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现象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可以用一句话就解决,还需要家长多做一点的功课。
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可取
大多数孩子都想成为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不打架、听妈妈的话。可当孩子遇到别的孩子来“挑战”自己好孩子的地位时,孩子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还会想“我听了妈妈的话了,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用听妈妈的话,为什么他要打我呢?”
爸爸眼中的“男子汉”也不好使
当孩子多次被打的时候,爸爸的一句“要还手,这样才像个男子汉”,几乎成为了解救孩子的法宝,孩子想着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做被打的“好孩子”了,于是大展身手,把之前积攒起来的力气一股脑儿地释放了出来,全用在了小朋友身上,结果却挨了批评。孩子就会糊涂了:“好孩子”吃不开,“男子汉”也不好用,那可如何是好呢?
支招
孩子被打,首先家长肯定会心疼,但同时一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负。那该怎样去引导才能既保护好孩子又能让孩子逐步学会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呢?
借给孩子一个情绪表达的臂弯
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之后,他们往往会找到大人申诉,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安慰和关爱。因此,首先家长可以借给孩子一个表达情绪的臂弯,让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然后再跟孩子沟通详情。也许,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情绪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引导孩子分清无意与故意
当孩子向家长描述事情的经过时,家长要用心去倾听,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和小朋友的行为。若别的孩子是无意为之,比如在做操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自己或者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自己,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原谅别人。若真是有意为之,家长可以教给孩子防卫的方法。家长切不可偏袒一方,专门批评别的孩子不对;也不可武断地认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够忍让。
避免孩子将防守理解为主动攻击
当孩子遇到小伙伴动手伤害自己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提醒孩子,可以尝试用手臂挡住对方的手臂,以免自己受到伤害,还可以用语言提醒。挡不住的时候也可以跑开,远离会伤害自己的小朋友。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可以防守并不代表是可以没事主动去打别的孩子,否则家长教给孩子防守反而会助长了孩子主动攻击别人的机会和可能性。
家长可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情况
最初,孩子可能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区分出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有意打了自己,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家长了解真实情况。此外,如果孩子被打是经常的事,那家长需要跟老师联系,同时也需要与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双方家长都沟通得很顺畅,或许两个孩子还会因此成为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