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凯瑟琳娜·赖斯将所有文本划分为四大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号召型文本,视听型文本。旅游文本主要是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的综合体,它是一种实用性文本,主要以信息功能为主. 本文在遵循前人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及翻译策略的基础上从研究其汉英翻译的角度选择了几则成都旅游景点导游词,并分析了这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同时,本文主要分析并探究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及以信息传递为导向的负词汇选择及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成都景点; 旅游文本;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体现。它们直接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本文以成都旅游文本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为例,对这些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旅游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对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
译者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意义传递、可接受性、相似性。也就是说,意义的传递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传递原文的信息。翻译的目的是用目的语充分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接受这些信息。奈达说过:“翻译就是翻译意思”。因此,翻译文化负载词的首要原则是意义传递。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读者是否能完全理解译文,译文是否清晰易懂。这一原则要求译文在风格上吸引目的语读者,并且保证译文简洁流畅。相似性是指源语言的文化负载词应与目的语的文化负载词相似。在此基础上,译者可以运用释译、增译、联想等翻译方法。同时,他还可以通过增加内涵或扩大语境来解释深层意义。总的来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结合这三个原则。但当这三个原则不能同时统一时,译者必须保证意义的传递和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因为相似性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旅游景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缘关系、社会因素和文化根源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方孟之教授对文化差异作了一个界定:“文化差异是指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风俗习惯和实践的差异。” [1]。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语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词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而且,源语言中这些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没有对等表达。这种词被称为文化负载词[2]。它是指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特定词语和习语的词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
三、以信息传递为导向的负词汇选择及翻译方法
关于都江堰前面主要部分介绍的翻译有不同的译本。其中一个版本是“The head part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formed by three main parts: Yuzui Dividing Dyke, Feishayan spillway and Baopingkou Water Inlet (都江堰前面部分由三大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另一个版本是“The head part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formed by three main parts: Fish Mouth Levee, Feishayan Spillway and Precious Bottle Neck”.另一个版本是“The project consists of three important parts, namely, 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 Flying Sand Fence and Bottle Neck Channel , which is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water flow of the rivers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plains throughout the year”.以这三个译本为例,让我们比较一下这3个译本,看看不一样之处。
首先,在“Yuzui Dividing Dyke(鱼嘴) ” “Fish Mouth Dividing Dyke(鱼嘴) ” 以及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鱼嘴)”, 最好的译文是第三个版本,在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之间,第二个版本更好一些,但是外国游客只知道它是一个堤坝。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5版,“dyke”是指“为了挡水和防止洪水而建造的墙或堤岸”,本词典中的“dam”是指为了阻止水流,特别是为了造湖或发电而建造的横跨河流或蒸汽的特殊墙”,而“levee”的意思是“为阻止河水泛滥而修建的一堵特殊的墙”。在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中,它的锥形头据说神似鱼嘴,但不妨碍其成为李冰建筑的其中一关键部分。作为一座人工大坝,他把水分为内河和外河。内河深而窄,外河浅而宽。内河系统用于泄洪,外河系统用于引水。这种特殊的结构保证了内河系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洪水的侵袭,而外河系统则将其余部分排出,冲走大量的淤泥和泥沙。因此,根据其功能,“dyke”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在“Feishayan Spillway(飞沙堰)” and “Flying Sand Defense(飞沙堰) ” 第一种译文更好一些。飞沙堰有一个200米宽的开口,连接内部和外部的河流。这可以通过允许水的自然旋转流将多余的水从内流排到外流来防止洪水泛滥。漩涡还排出了无法进入外部系统的淤泥和沉淀物。一个利用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造的堤堰取代了李冰原来的所建加重竹篮状的堤堰。就其功能而言,第一个版本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意义,而且言简意赅,而第二个版本是直译,外国游客无法理解其中内涵。
三是在“Baopingkou Water Inlet(宝瓶口) ”, “Precious Bottle Neck(宝瓶口) ” and “ Bottle-neck Channel(宝瓶口) ”, 第一个和第三个版本比第二个版本好一些。因为李冰是经过一路翻山越岭之后,发现水利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其实是呈瓶口状的。在宝瓶口中,水道负责将水分配到西部的农田,而狭窄的入口使其成为一个止回闸门,形成漩涡流,带走飞沙堰溢洪道上多余的水,防止洪水泛滥。它对控制内流的流入至关重要。因此,宝瓶口理解为一个狭窄的沟,通道或槽,和进水口都可以说得通。
结束语
针对旅游文本的特点,本文详细阐述并概括了旅游文本的特点,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针对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及成都地域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有所阐述,以都江堰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概括地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复杂而发人深省的。对于如何翻译及处理文化负载词,译者们的看法各不相同。然而,生活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逐渐成熟和全面的时代,人們可以在翻译原则及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这是相当幸运的。译者在翻译不同的文本,为不同的读者或不同的顾客服务时,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手段和方法,才可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0.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304.
作者简介:
蒋萌(1997-),女,汉,四川成都,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
肖福平(1962-),男,汉,重庆璧山,西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通讯作者)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成都景点; 旅游文本;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体现。它们直接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本文以成都旅游文本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为例,对这些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旅游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对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
译者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意义传递、可接受性、相似性。也就是说,意义的传递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传递原文的信息。翻译的目的是用目的语充分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接受这些信息。奈达说过:“翻译就是翻译意思”。因此,翻译文化负载词的首要原则是意义传递。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读者是否能完全理解译文,译文是否清晰易懂。这一原则要求译文在风格上吸引目的语读者,并且保证译文简洁流畅。相似性是指源语言的文化负载词应与目的语的文化负载词相似。在此基础上,译者可以运用释译、增译、联想等翻译方法。同时,他还可以通过增加内涵或扩大语境来解释深层意义。总的来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结合这三个原则。但当这三个原则不能同时统一时,译者必须保证意义的传递和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因为相似性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旅游景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缘关系、社会因素和文化根源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方孟之教授对文化差异作了一个界定:“文化差异是指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风俗习惯和实践的差异。” [1]。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语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词语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而且,源语言中这些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没有对等表达。这种词被称为文化负载词[2]。它是指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特定词语和习语的词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
三、以信息传递为导向的负词汇选择及翻译方法
关于都江堰前面主要部分介绍的翻译有不同的译本。其中一个版本是“The head part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formed by three main parts: Yuzui Dividing Dyke, Feishayan spillway and Baopingkou Water Inlet (都江堰前面部分由三大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另一个版本是“The head part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formed by three main parts: Fish Mouth Levee, Feishayan Spillway and Precious Bottle Neck”.另一个版本是“The project consists of three important parts, namely, 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 Flying Sand Fence and Bottle Neck Channel , which is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water flow of the rivers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plains throughout the year”.以这三个译本为例,让我们比较一下这3个译本,看看不一样之处。
首先,在“Yuzui Dividing Dyke(鱼嘴) ” “Fish Mouth Dividing Dyke(鱼嘴) ” 以及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鱼嘴)”, 最好的译文是第三个版本,在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之间,第二个版本更好一些,但是外国游客只知道它是一个堤坝。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5版,“dyke”是指“为了挡水和防止洪水而建造的墙或堤岸”,本词典中的“dam”是指为了阻止水流,特别是为了造湖或发电而建造的横跨河流或蒸汽的特殊墙”,而“levee”的意思是“为阻止河水泛滥而修建的一堵特殊的墙”。在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中,它的锥形头据说神似鱼嘴,但不妨碍其成为李冰建筑的其中一关键部分。作为一座人工大坝,他把水分为内河和外河。内河深而窄,外河浅而宽。内河系统用于泄洪,外河系统用于引水。这种特殊的结构保证了内河系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洪水的侵袭,而外河系统则将其余部分排出,冲走大量的淤泥和泥沙。因此,根据其功能,“dyke”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在“Feishayan Spillway(飞沙堰)” and “Flying Sand Defense(飞沙堰) ” 第一种译文更好一些。飞沙堰有一个200米宽的开口,连接内部和外部的河流。这可以通过允许水的自然旋转流将多余的水从内流排到外流来防止洪水泛滥。漩涡还排出了无法进入外部系统的淤泥和沉淀物。一个利用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造的堤堰取代了李冰原来的所建加重竹篮状的堤堰。就其功能而言,第一个版本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意义,而且言简意赅,而第二个版本是直译,外国游客无法理解其中内涵。
三是在“Baopingkou Water Inlet(宝瓶口) ”, “Precious Bottle Neck(宝瓶口) ” and “ Bottle-neck Channel(宝瓶口) ”, 第一个和第三个版本比第二个版本好一些。因为李冰是经过一路翻山越岭之后,发现水利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其实是呈瓶口状的。在宝瓶口中,水道负责将水分配到西部的农田,而狭窄的入口使其成为一个止回闸门,形成漩涡流,带走飞沙堰溢洪道上多余的水,防止洪水泛滥。它对控制内流的流入至关重要。因此,宝瓶口理解为一个狭窄的沟,通道或槽,和进水口都可以说得通。
结束语
针对旅游文本的特点,本文详细阐述并概括了旅游文本的特点,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针对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及成都地域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有所阐述,以都江堰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概括地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复杂而发人深省的。对于如何翻译及处理文化负载词,译者们的看法各不相同。然而,生活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逐渐成熟和全面的时代,人們可以在翻译原则及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这是相当幸运的。译者在翻译不同的文本,为不同的读者或不同的顾客服务时,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手段和方法,才可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0.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304.
作者简介:
蒋萌(1997-),女,汉,四川成都,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
肖福平(1962-),男,汉,重庆璧山,西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通讯作者)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