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教学越来越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关键,以导学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问题导学法可以通过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启发性,针对性与引导性。教师要充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促进中学生数学基础的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思考首先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学法立足于人类思维的基本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导学,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这一方法使用的关键。
一、问题导学 ,优化课堂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的设计导学问题才能达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一)问题具有合理性
在数学课堂中,中学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合理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合理,内容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教师通过设计这种合情合理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又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本上随意画两条线段,然后判断这两条线段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本堂课关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
(二)问题具有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锥模型,在课堂教学时,围绕侧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设计以下问题:圆锥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如何用具体的公式来表示侧面积?通过这一系列的针对圆锥侧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知识要点,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具有探究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存在探究性,需要教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在问题导学法中设计问题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生通过图案找规律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四个木棍,那么摆两个正方形需要几个木棍?摆三个正方形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而发现问题的本质。
二、突出主体,还原本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层次的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一)问题与生活内容相联系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生活,通过生活体验数学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二)问题具有正确价值导向
中学阶段是价值思维产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在这阶段,学生的一些认知与思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因此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要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可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志向。
(三)问题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中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设计一些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例如问题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只有通过这样的问题,才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起信心。通过这样的数学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有所得。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发展脉络,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教师要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学周刊,2015(36):61-62
[2]唐述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文理导航,2016(10):38-40
[3]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1.科技资讯,201917(14):165-166
[4]袁钱梅.在开发和拓展游戏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1.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19-120
第二十中學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思考首先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学法立足于人类思维的基本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导学,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这一方法使用的关键。
一、问题导学 ,优化课堂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的设计导学问题才能达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一)问题具有合理性
在数学课堂中,中学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合理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合理,内容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教师通过设计这种合情合理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又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本上随意画两条线段,然后判断这两条线段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本堂课关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
(二)问题具有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锥模型,在课堂教学时,围绕侧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设计以下问题:圆锥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如何用具体的公式来表示侧面积?通过这一系列的针对圆锥侧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知识要点,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具有探究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存在探究性,需要教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在问题导学法中设计问题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生通过图案找规律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四个木棍,那么摆两个正方形需要几个木棍?摆三个正方形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而发现问题的本质。
二、突出主体,还原本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层次的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一)问题与生活内容相联系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生活,通过生活体验数学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二)问题具有正确价值导向
中学阶段是价值思维产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在这阶段,学生的一些认知与思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因此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要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可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志向。
(三)问题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中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设计一些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例如问题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只有通过这样的问题,才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起信心。通过这样的数学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有所得。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发展脉络,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教师要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金.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学周刊,2015(36):61-62
[2]唐述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文理导航,2016(10):38-40
[3]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1.科技资讯,201917(14):165-166
[4]袁钱梅.在开发和拓展游戏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1.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19-120
第二十中學校 山西 长治 0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