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对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为视角分析了其教育需求,以期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需求状况,促进民办高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需求;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6-02
一、教育需求的相关概念
需求是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在经济上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支付了相关的教育费用,购买了这种教育产品和服务,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与自己的真正需求还存在不平衡状态,他们在接受教育和服务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教育需求是指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对于高校所提供教育服务的期望和要求。
“顾客是上帝”是商业领域的信条,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大学生就是上帝,民办高校能否生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其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内容
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教育的消费者,他们对教育需求比较复杂,不过总体来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需求。
既然大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那么他们就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应该具有以下权利:
1.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学生有权利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政策、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发展目标与规划、服务管理信息等。
2.选择权。高等教育学生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提供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资源等方面享有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1]民办高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教育背景、学习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和教师等,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个体更加完善的成长。
3.收益权。民办高等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的消费,学生投资高等教育是期望能获得较高的个人收益,他们关心自己所享有的教育服务是否是物有所值的。学生的收益主要反映在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因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受益权的实现。
4.参与管理权。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管理。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可以比较及时反馈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学校制定的政策具有群众基础,更容易贯彻执行,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
(二)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需求。
学生来到民办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能够帮助学生创业,这是民办高校办学的根本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合格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特别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大学生希望通过接受教育,积累大量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获得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文凭和资历,更重要的的是获得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以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1.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基础较弱,对抽象的理论课不太感兴趣,比较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他们比较重视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一点正好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动手能力和办事能力强的人受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一般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社会的青睐。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容易发现新问题,不会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可能更多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对创新有自己独特的需求。
2.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文素质。
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一般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同时文化知识广博和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专才”是不够的,必须要向“通才”发展。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方法,又要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增长他们的边缘知识和能力,即与所学专业无直接关联却能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某些内容。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需求情况,笔者对江西省的相关民办高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890份,调查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进行。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
在专业方面,民办高校设置了的热门专业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在定专业的时候不是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而是根据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意见去选,到大学里想改变自己的专业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入学时的热门专业,毕业时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可能供过于求,导致就业难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调查得知,92%的学生认为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公办高校的课程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性也不够。
(二)课堂教学方面。
民办高校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讲授法,教学很难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兴趣,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讨论活动少。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调查发现,87%的大学生希望改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体会到上课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有45%的学生认为讲课应该风趣,能够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要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又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时处境尴尬。
(三)校园文化方面。
根据调查得知民办高校95%的学生希望有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建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尽量与企业对接,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能够通过课外活动来提高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性格。30%的学生希望学校管理松些,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希望通过自主教育来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赵雄辉.基于教育服务消费的大学生权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第60页
作者简介:付文茂(1976—)江西临川人,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项课题’2013年度项目《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号XKZX1312)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需求;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6-02
一、教育需求的相关概念
需求是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在经济上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支付了相关的教育费用,购买了这种教育产品和服务,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与自己的真正需求还存在不平衡状态,他们在接受教育和服务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教育需求是指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对于高校所提供教育服务的期望和要求。
“顾客是上帝”是商业领域的信条,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大学生就是上帝,民办高校能否生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其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内容
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教育的消费者,他们对教育需求比较复杂,不过总体来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需求。
既然大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那么他们就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应该具有以下权利:
1.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学生有权利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政策、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发展目标与规划、服务管理信息等。
2.选择权。高等教育学生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提供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资源等方面享有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1]民办高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教育背景、学习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和教师等,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个体更加完善的成长。
3.收益权。民办高等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的消费,学生投资高等教育是期望能获得较高的个人收益,他们关心自己所享有的教育服务是否是物有所值的。学生的收益主要反映在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因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受益权的实现。
4.参与管理权。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管理。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可以比较及时反馈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学校制定的政策具有群众基础,更容易贯彻执行,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
(二)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需求。
学生来到民办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能够帮助学生创业,这是民办高校办学的根本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合格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特别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大学生希望通过接受教育,积累大量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获得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文凭和资历,更重要的的是获得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以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1.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基础较弱,对抽象的理论课不太感兴趣,比较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他们比较重视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一点正好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动手能力和办事能力强的人受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一般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社会的青睐。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容易发现新问题,不会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可能更多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对创新有自己独特的需求。
2.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文素质。
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一般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同时文化知识广博和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专才”是不够的,必须要向“通才”发展。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方法,又要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增长他们的边缘知识和能力,即与所学专业无直接关联却能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某些内容。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需求情况,笔者对江西省的相关民办高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890份,调查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进行。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
在专业方面,民办高校设置了的热门专业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在定专业的时候不是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而是根据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意见去选,到大学里想改变自己的专业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入学时的热门专业,毕业时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可能供过于求,导致就业难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调查得知,92%的学生认为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公办高校的课程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性也不够。
(二)课堂教学方面。
民办高校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讲授法,教学很难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和兴趣,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讨论活动少。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调查发现,87%的大学生希望改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体会到上课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有45%的学生认为讲课应该风趣,能够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要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又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时处境尴尬。
(三)校园文化方面。
根据调查得知民办高校95%的学生希望有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建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尽量与企业对接,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能够通过课外活动来提高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性格。30%的学生希望学校管理松些,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希望通过自主教育来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赵雄辉.基于教育服务消费的大学生权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第60页
作者简介:付文茂(1976—)江西临川人,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项课题’2013年度项目《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号XKZX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