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而发生的种种悲剧令人触目惊心,不断给教育者以警示。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9-02
一、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以及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去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恐惧、紧张、抑郁和沮丧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大多数人并不能客观地认清现实和设想未来,他们的眼中世界和人生是美好而平坦的,加之大学生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对挫折也缺乏全面的认识,在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后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所以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心理反应反应能审时度势,坚持目标,克服困难,找到方法摆脱困境,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失常、失控等情绪化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受挫后心理紧张,情绪愤怒,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大学生受挫后,心理反应复杂,表现出不安、焦躁、抑郁、恐惧等症状;有的大学生受挫后,表现出对人对事冷淡麻木、意志消沉、漠不关心的态度。总之,有消极心理反应的大学生在受挫后有很多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外在表现,如攻击、焦虑、冷漠、退化、固执、推诿、逃避、曲解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挫折教育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再次,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健康心理的有效手段,是真正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从1993年2月《中国妇女》杂志刊发文章,呼唤“挫折教育”开始,抗挫折教育一直作为新时期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炼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从而指导人们自觉挖掘自身潜力,善于处理挫折和战胜挫折。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必然会经历挫折和失败,而这一切都为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契机。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抗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战胜前进中的障碍,具有特殊意义。
二、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温室”和“蜜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经不起风雨,受不了一点苦,碰不得任何挫折的。哪怕是一声呵斥,一点点小小的坎坷,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呢?本人认为要注意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社会客观环境,营造大学生抗挫折良好氛围。要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营造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成长环境。其次引导学校把挫折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智育的最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挫折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学会容纳和接受,让学生学会求真,找出失败原因,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功课。再次是重视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改变父母溺爱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使家庭和学校变成各有侧重的教育场所,让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真正起到助推作用。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健康地成长。
2.加强挫折教育,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在教学中,可利用班会、周会、团队活动课等途径,设置一些有一定困难和障碍的情境,开展挫折教育讨论,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办法。比如,考试考砸了,被老师批评怎么办?父母双双病倒,如何做到既照顾好父母又不影响学习?被人误解大骂后,如何才想得开?等等。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样,学生从小便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3.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挫折的后果严重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学校可以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知识,提高认识,逐步培养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地方求助,帮助大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高校要善于利用同学中的优秀分子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抗挫折的信心。
4.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一是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可见、可信、可亲、可学的例子教育学生,让教育素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二是通过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激励教育。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史、挫折使学生正确认识困难、认识挫折,激发学生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斗志。三是以学生自身战胜困难的经历为榜样开展挫折教育。每个人都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经历,通过自我挖掘,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增加战胜挫折的信心,把学生克服困难的斗志激发起来。
5.改变说教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由于德育教育不容易出“成果”,不容易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因此,一些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空洞说教。加强学生挫折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从实践中锻炼:一是通过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经受挫折,在克服困难中增强 “耐性、韧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才能培养出屡败屡战,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心理素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磨炼学生。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碰一点“钉子”,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经受磨炼,在战胜困难中进步。三是在军训、远足、登山、体育课等室外活动中磨炼学生。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刻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广大思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谢九英(1981-),江西遂川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9-02
一、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以及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去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恐惧、紧张、抑郁和沮丧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大多数人并不能客观地认清现实和设想未来,他们的眼中世界和人生是美好而平坦的,加之大学生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对挫折也缺乏全面的认识,在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后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所以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心理反应反应能审时度势,坚持目标,克服困难,找到方法摆脱困境,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失常、失控等情绪化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受挫后心理紧张,情绪愤怒,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大学生受挫后,心理反应复杂,表现出不安、焦躁、抑郁、恐惧等症状;有的大学生受挫后,表现出对人对事冷淡麻木、意志消沉、漠不关心的态度。总之,有消极心理反应的大学生在受挫后有很多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外在表现,如攻击、焦虑、冷漠、退化、固执、推诿、逃避、曲解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挫折教育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再次,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健康心理的有效手段,是真正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从1993年2月《中国妇女》杂志刊发文章,呼唤“挫折教育”开始,抗挫折教育一直作为新时期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炼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从而指导人们自觉挖掘自身潜力,善于处理挫折和战胜挫折。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必然会经历挫折和失败,而这一切都为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契机。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抗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战胜前进中的障碍,具有特殊意义。
二、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温室”和“蜜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经不起风雨,受不了一点苦,碰不得任何挫折的。哪怕是一声呵斥,一点点小小的坎坷,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呢?本人认为要注意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社会客观环境,营造大学生抗挫折良好氛围。要真正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营造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成长环境。其次引导学校把挫折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智育的最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挫折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学会容纳和接受,让学生学会求真,找出失败原因,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功课。再次是重视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改变父母溺爱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使家庭和学校变成各有侧重的教育场所,让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真正起到助推作用。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健康地成长。
2.加强挫折教育,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在教学中,可利用班会、周会、团队活动课等途径,设置一些有一定困难和障碍的情境,开展挫折教育讨论,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办法。比如,考试考砸了,被老师批评怎么办?父母双双病倒,如何做到既照顾好父母又不影响学习?被人误解大骂后,如何才想得开?等等。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样,学生从小便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3.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挫折的后果严重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学校可以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知识,提高认识,逐步培养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地方求助,帮助大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高校要善于利用同学中的优秀分子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抗挫折的信心。
4.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一是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可见、可信、可亲、可学的例子教育学生,让教育素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二是通过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激励教育。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通过他们的奋斗史、挫折使学生正确认识困难、认识挫折,激发学生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斗志。三是以学生自身战胜困难的经历为榜样开展挫折教育。每个人都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经历,通过自我挖掘,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增加战胜挫折的信心,把学生克服困难的斗志激发起来。
5.改变说教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由于德育教育不容易出“成果”,不容易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因此,一些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空洞说教。加强学生挫折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从实践中锻炼:一是通过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经受挫折,在克服困难中增强 “耐性、韧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才能培养出屡败屡战,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心理素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磨炼学生。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碰一点“钉子”,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经受磨炼,在战胜困难中进步。三是在军训、远足、登山、体育课等室外活动中磨炼学生。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刻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广大思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谢九英(1981-),江西遂川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