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感可遇且可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起并创建思维科学论,提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在语言应用还是在语文写作上,灵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灵感思维就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一、加强积累,奠定顿悟基础
  法国著名评论家丹纳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要不断积累知识,为灵感的涌现夯实基础。
  首先是生活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界的四季变更,关注人们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多多参与历练,观察积累,写作中做“有米之炊”,为触发灵感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是思想的积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更要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并形成基本的感悟能力。由于小学阶段以记叙文教学为主,学生主要在习作中将事情叙述清楚就行,但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从中悟出一点东西。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开展“每日一讲”活动:每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演讲五分钟,内容来自生活,演讲后师生共同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光能够做到叙事清楚,还能表达出一些“真知灼见”。在此基础上,每月安排一次辩论赛,内容来自课前演讲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长时间的积累和关注,必然会酝酿灵感思维的出现,正如杨振宁所言:“‘灵感’当然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而出现的‘顿悟’现象。”
  再次是词语的积累。成语典故、熟语俗语、名家名篇中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它们是既定思想的编码表征,经过了千百年的广泛流传,形成了凝练、精粹的词语组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引申意义。作为思想的外壳,对词语多加积累,可以为人们随口吟诵提供思维表达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提升语言的思维含量,引发联想和想象,促进比较和选择,进而大大增加触发和引爆灵感思维的契机。
  二、长期关注,相约灵感闪现
  心理学研究认为,灵感是显意识与潜意识沟通的结果。也就是说,大脑中储存的潜意识信息越丰富,越容易与显意识对接,从而促进灵感思维的形成。
  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一文,记叙了孔子带领弟子在泗水河畔“赏春景”时“论水”和“言志”的故事。文章首先写了如画的春景让孔子和弟子们沉醉其中,深感“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暗示恰当的情境为孕育灵感提供了契机。随后,孔子论水,是文章的精彩之处,可谓妙语连珠且富有哲理,正是灵感的闪现之处。教学时,笔者在总结处设计了一句追问:“孔子此时的论水妙句是只有像他这样的天才才能想得出来的吗?”继而引导学生抓住“逢水必观”一词,理解孔子泉涌的文思是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这里,既是让学生走近孔子,又是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逼近高峰体验
  情感对思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情感越强烈,则思维活动越激烈;反之,一个人在情绪极度低落时,其思维状态一定是缓慢的、呆滞的。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以情引思,逼近思维的高峰状态,从而产生“高峰体验”。
  针对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进行高峰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阅读教学中,同样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始与亲”,从而与作者产生“共振”。在《孔子游春》赏春景部分,教师先让学生美读,再让学生议读,谈体会。教师继而发问:如果你自己身在其中会是怎样呢?学生会说陶醉,或飘飘然等。教师此时告诉学生,孔子也是如此,大家发现了吗?这时,学生将平时神秘或枯燥的修辞手法与孔子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体会到孔子触景生情的“朦胧”状态,为下文孔子论水提供铺垫,此时孕育灵感就不足为奇了。该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外,还可作为灵感思维培养的素材,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长此以往必将“大悟大彻”,从而产生可爱的灵感。
  四、专项训练,实现定向提升
  首先,诗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灵感的重要途径。比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思考点是庐山。但在灵感思维中的核心思维点,却是视野和视角。表面上是写看庐山,实际上是说看问题、看事物要变换角度。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了主题。其中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最后概括为在此山中看,一连用了七个方位视点,六种视角,来点出“当局者迷”的意味。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诗外的东西却是诗人对事物观察思考的规律,这也正是该诗至今让后人传诵不绝的原因和价值所在。假如我们能从观察和思维的视野扩展开来,其灵感思维不正是取之不尽吗?
  其次,在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时的灵感思维运用之妙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小的创作来激活和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观察是灵感思维的前提,在诗歌创作时,务必引导学生观察清楚,达到对事物的特点和功能等非常熟悉。如学生创作的《信号灯》:
  睁着一只眼/闭上两只眼/从来不打瞌睡/眼色是你的行动指南。
  从此作清楚地看出小作者对信号灯功能和运转情况相当熟悉,所以才会写得生动有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训练学生在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将观察到的客观世界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寻找灵感的跳板。比如学生创作的《钥匙,我的项链》:
  钥匙,我的项链/它虽不像宝石那样耀眼/却镶嵌着比宝石更珍贵的祝愿/爸爸说/这是岁月奖给我的第一枚金牌/妈妈说/它还是一把普通的钥匙/打开了我走向生活的门槛。
  小诗人观察到钥匙从成人的口袋到自己的脖子上,长大成人后又被拴在腰带上这一现象,将钥匙方位转移与人的成熟度进行了精巧而又自然的联系,从而使得创作灵气十足。此外,我们还不要忘记,激情与灵感是如影随形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便是营造了学生创新的良好心境。
  五、结束语
  灵感好像是虚无缥缈,很难把握的,但它却无处不在。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看、多思、多留心,灵感就会不断出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学生平时注重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在阅读诗文和简单创造中体验灵感的微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写作目标下,多鼓励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实现定向提升,灵感就会如电闪般进入脑中。因此,小学教师要长期关注小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灵感。只要情在眼中,想在心中,练在手中,念在口中,充满激情,勤奋劳作,灵感终会如影随形。除此之外,激发兴趣、类比联想也是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奖励意味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要想得到奖励,你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即“做此才能得彼”。通过契约,所要达到的并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心灵的塑造。我们要追问的是,这种“契约”是否真的有效?换言之,奖励真的可以取代批评或惩罚吗?奖励的本质、标准及其教育功能究竟是什么?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能够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理解。  一、奖励的本质——师生之间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宋萑,哲学博士,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教师》:宋教授,您好!请问,校本教研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宋萑: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科教研组之间不能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学科教研组活动是在学校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各科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德育理念?以下是笔者的三点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
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  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正面引导、垂范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德育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但作为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班主任
姜宏德,中国教育学会家校合作研究专家,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形成教育合力?  姜宏德: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场所,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两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家校“联盟”的宗旨在于,通过家校双方的联系、沟通与配合,实现两种教
李道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长期从事各类成人教育工作。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西汉大儒董仲舒的陵墓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据唐代李肇《国史补》载:为表达对先儒的崇敬,“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下马陵”。又据清人袁枚《随园随笔》载:“(金代)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孔庙前置下马碑。”此后,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教学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一、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教师》:孙校长您好,青云学府作为一所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寄宿制公办普通高中,它有着怎样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孙校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尚德”,即崇尚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尚德”,也是为人之本、立校之本。“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简言之,
李文,广东省韶关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韶关市地理学科带头人、韶关市中学地理教研会秘书长、韶关市地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学地理教研会常务理事等。  《中国教师》:李老师,从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韶关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李文:从课标开始实施以来,我市主要通过三方面工作对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进行落实:一是全员培训;二是持续不断地开